项目笔记《DeepLung:Deep 3D Dual Path Nets for Automated Pulmonary Nodule Det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我只讲讲检测部分的模型,后面两样性分类的试验我没有做,这篇论文采用了很多肺结节检测论文都采用的u-net结构,准确地说是具有DPN结构的3D版本的u-net,直接上图。 DPN是颜水成老师团队的成果,简单讲就是dense 与 residual的结合,如上图,输入特征图一部分通过residual与输出相加,另一部分与residual的结果再串联,个人觉得这个网络好乱,不简洁的网络都不是好网络,恰好文章中还给出了只采用residual的版本,所以我其实要讲的是这个只有residual的u-net,上图。 可以看到,输入是96*96*96的立方体,里面包含标记的结节,经过24个3*3*3的卷积核,通道数变为24,然后经过4个stage,尺寸缩减为1/16,接下来是分辨率放大阶段,采用反卷积实现,连续两个阶段都是反卷积后与低层特征串联,然后经过两个卷积操作,通道数变为15,图示中以3*5显示,是为了更清楚地表明,最后输出的proposal中,每个位置有三个,分别采用三种尺寸,设置的三个anchor尺寸是[5,10,20],每个位置预测z,y,x,d,p分别是结节的三维坐标以及直径,置信度。 下面看一下源码,采用pytorch框架。 首先是residual block的设计,位于layers.py文件 class PostRes(nn.Module): def __init__ (se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