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

中国近现代史概述

跟風遠走 提交于 2020-03-10 14:26:59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为止,是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   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清朝统治下一个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当清朝走向衰落的时候,世界资本主义正处在上升阶段。资本主义发达的英、法等国对外积极进行侵略,寻找殖民地,英国是侵略活动的急先锋。由于英国工业品很难在中国市场上倾销,正当的中英贸易,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掠夺中国的财富,英国把大量的鸦片偷运到中国来。鸦片大量输入,白银大量外流,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溅,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也加深了清朝的统治危机。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人民强烈要求禁烟。道光皇帝看到银荒兵弱对他的统治不利,就派林则徐到广州查禁鸦片。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1840年6月,蓄谋已久的英国政府以鸦片问题作借口,发动了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和清军的爱国将领对英国侵略军进行了英勇抵抗。但是,腐败的清政府最终屈膝投降,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国开始丧失领土和主权,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第三十七象 庚子

拟墨画扇 提交于 2020-02-19 16:16:38
谶 曰 汉水茫茫 不统继统 南北不分 和衷与共 颂 曰 水清终有竭 倒戈逢八月 海内竟无王 半凶还半吉 金圣叹注解: 此象虽有元首出现,而一时未易平治,亦一乱也。 解图 图中有一鬼(这已经不是推背图中第一次出现鬼的形象了,在 推背图第三十一象 时就有用鬼来代指魏忠贤的卦图),半露于水中,手中持一头颅,对一个非常害怕恐怖片的怂人来说,这一象的卦图十分吓人。 水中一鬼抱一圆形首级浮出水面,此处似可解为“元首”,鬼可以理解为各国列强,元首虽然出现了,但是仍然受到列强的控制,符合当时的国情,也可解为袁世凯,孙中山虽然就任民国大总统,但是很快就被袁世凯篡夺复辟。 解谶 汉水茫茫,不统继统,南北不分,和衷和共。第一句说中的”汉水”又称汉江,发源于陕西省汉中市,是我国中部地区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也是南水北调工程的渠首,古代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江河淮汉”,这一象似与汉江有关。第二句”继”是继承的意思,”不统”在这里应该解为”没有成为统治者条件的人”,古代帝王传承是父传子,这里说没有统治条件的人做了统治者,再结合这个时间,只能是改朝换代了,也就是说,这一象时清朝灭亡了,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迫使溥仪退位,标志着清朝统治的结束,在这之前的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就是”不统继统”的意思。 第三句“南“指的是南方的革命政权,“北“指的是在北方的清政府,“南北不分“就是清朝灭亡

中国近代史

非 Y 不嫁゛ 提交于 2019-12-29 16:06:46
中国近代(公元1840-1949年)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整个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鸦片战争前,中国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制国家。但由于清王朝这个封建地主政权腐朽没落、妄自尊大,不知道自己已经不行了,所以封建制度已危在旦夕。由于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借机侵略中国,但其实质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销售鸦片.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大量输出商品和资本,逐渐冲击着中国封建经济。   1840年,外国资本主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基督教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及其积极影响

白昼怎懂夜的黑 提交于 2019-12-06 13:59:23
太平天国运动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那么,作为其信仰主要来源的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基督教最早传入中国可以追溯到唐朝贞观年间”景教”来华,之后再元朝与明末清初都形成过传播的高潮,但其真正在中国站稳脚跟并形成一定的群众基础,则是在中国近代遭受列强侵略时。《北京条约》正式规定传教士可以进入中国传教。基督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近代的发展造成了广泛的影响。 一.基督教在华传播之基本情况。 基督教进入中国的时间很早,有明确资料记载的最早时间为唐朝贞观年间。其得以真正立足则是凭借着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在这一时期,天主教各修会如耶稣会、奥斯丁会、多明我会、巴黎外方传教会、遣使会、圣母圣心会、圣言会等会的传教士相继来华,至19世纪末已在中国建成五大传教区、发展教徒达70多万人。基督教各传教差会如伦敦会、公理会、圣公会、浸礼会、长老会、归正会、美以美会、监理会、循道会、贵格会、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等亦先后来华传教,在中国各地建堂创会。到19世纪末,其来华传教士已达1500多人,发展信徒达8万多人。基督教在华的传播对近代中国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以下将选取典型的事例进行分析。 二.太平天国运动与基督教发展。 严格意义上来说,太平天国运动的指导思想太平教并非正统的基督教思想,太平天国的异端性就体现在错误的“三位一体”神学认识上,太平天国运动只是披着宗教外衣的农民运动

《最后的皇朝——革命前夜的大清王朝》的优秀读后感范文2700字

生来就可爱ヽ(ⅴ<●) 提交于 2019-12-05 01:10:30
《最后的皇朝——革命前夜的大清王朝》的优秀读后感范文2700字: 这本书,是近几年看的书里面,写得最有画面感的一部,可以说,非常棒。想想吧,一本书,能让你的脑海里面显现出一幅一幅场景,而且宛如电影里的蒙太奇手法,穿插其中、并行不悖,以时间轴的同一个节点的前后、左右进行泼墨,让你知道前因、后果,其他的场景正在发生些什么。最真实、最小说的记录片式手法,用书本和文字,帮助我们还原了整个历史事件的部分,就像看电影一样。 没错,这么玩的这位作家,其实是位纪录片导演——现任故宫博物院影视研究所所长、北京作协理事的任勇。 任老师的这部《最后的皇朝——革命前夜的大清王朝》,其实早在2011年就已经由三联书店出版过,当时的名字叫做《辛亥年》,随后,他总撰稿的同名电视纪录片《辛亥年》也同步播出了。但随着近几年的回味以后,他花了几年的时间,对那本书进行了更有意思的重写,随即诞生了这一本——《最后的皇朝》。 与《明朝那些事儿》之类的快速历史科普有点不一样,《最后的皇朝》有些类似《万历十五年》,它就写了一年——辛亥年,严格一些来讲,那一个甲子的辛亥年,是1911年2月18日-1912年2月18日,稍微宽泛一点,本书写了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后颁布退位诏书的前数年和后一年,试图用详实而客观的史实,还原这个“最后的皇朝”努力、挣扎、沉沦、终结的最后一段过程。 本书以1911年正月,自哈尔滨肇始

雍正王朝里康熙临终予四爷言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40:02
皇阿玛圣祖仁皇帝 临终前: 可是他根本就不是仁君之选 八阿哥胤祀处处学朕 可他处处学得不像 朕是以宽仁治国 他是以宽仁收买人心 朕对下面已经放纵过度 他却比朕则还要放纵 即便他的宽仁是真的 也只会把我大清江山彻底毁坏 十四阿哥这些年镇兵经武很见成效 用於治兵尚需谨慎得当 用於治国则必然坏事 朕圈禁了他十年 结果把你给牵连进去 有了这十年的教训 想他也会成熟起来 可以做好你的帮手了 雍正:明白】 康熙:朕把这千金重担交付於你 朕相信你一定可以刷新吏治 匡补朕的过失 朕不放心的是你常常过於急躁 待人有欠宽和 善待你的兄弟 善待你的臣民 不到万不得已 不要伤害他们 文章来源: 雍正王朝里康熙临终予四爷言

【文学】鸡鸣驿

痞子三分冷 提交于 2019-12-01 06:39:45
  早就听说了鸡鸣驿,也在影视作品中多次见过,但总没有亲到!这次十一假期,远游难以成行,名胜则摩肩接踵,于是到了这个既不远亦少名的地方。   驿站不知起源于何时,但在中国历史上曾起着重要作用。鸡鸣驿始建于何年亦未有确切记载,但据悉是古代功能最全的驿站。曾经的鸡鸣驿是官商重镇,往来车马络绎不绝,人声鼎沸,酒肆喧嚣。诸多的人们落脚在这里,却不是归家之人。人们来了又走,走了又来,只有这一座驿城,默默的守着古道,静静的看着脚踏暮色而来,身披晨光而去的人们。   远看鸡鸣驿,土黄色的墙矗立在公路旁,东来西去的车辆从它身旁绝尘而过。谁曾想到咫尺之间,它却联系着数百年的历史与现实。暮色中,城门上的阁楼显得安详而沧桑。走过残破的影壁,穿行深邃的门洞,入眼是一条穿城而过的大道。当年不知有多少车马、行人行走在这条大道上。两旁有一些砖木结构的老建筑,木雕、彩绘虽然满是风尘,却难掩其昔日的姿容。曾经也许是客栈、酒肆、署衙,而今的它们只是村民的家。匆忙的人们,终于有人为它停下了脚步,鸡鸣驿却已非昔日那个鸡鸣驿。   远去的历史,消散的人物,并未给这里带来什么与众不同的故事。元世祖的伟业,明英宗的宏图,清高宗的盛世,留与这里的只有泛黄的土墙和斑驳的瓦楞。无论是清代的庙宇,还是明代的房屋,都只是几百年风霜雪雨的见证人。为我们打开一扇瞭望历史的窗棂,让我们能够张望曾经的繁华与苍凉。   城中的泰山庙

皇太极-孟母三迁

二次信任 提交于 2019-11-30 21:00:55
清朝的前三个皇帝,后六个皇帝,都是汉人 只有康熙,雍正,乾隆 是满人,但是康熙和乾隆的基因组也不完全是满人,真正的满人皇帝只有雍正一人 整个清朝时代,汉人最艰苦的时代就是雍正时代。。。 满清最开始的,最重要的一位君主就是孟子。。孟古,被迫到处搬家,然后坠入北方少数民族的陷阱中 被迫当了一个伪君主。。。自己家里的字画和神符被盗用。。。 这位皇太极。。。。在完成少数民族的使命之后。。。。被迫离开,前往其它大陆逃难。。。 帝国的崛起。。就在一次次的搬家过程中积累着能量和资源。。。。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comsci/p/11639966.html

《最后的皇朝——革命前夜的大清王朝》的优秀读后感范文2700字

冷暖自知 提交于 2019-11-29 07:03:55
《最后的皇朝——革命前夜的大清王朝》的优秀读后感范文2700字: 这本书,是近几年看的书里面,写得最有画面感的一部,可以说,非常棒。想想吧,一本书,能让你的脑海里面显现出一幅一幅场景,而且宛如电影里的蒙太奇手法,穿插其中、并行不悖,以时间轴的同一个节点的前后、左右进行泼墨,让你知道前因、后果,其他的场景正在发生些什么。最真实、最小说的记录片式手法,用书本和文字,帮助我们还原了整个历史事件的部分,就像看电影一样。 没错,这么玩的这位作家,其实是位纪录片导演——现任故宫博物院影视研究所所长、北京作协理事的任勇。 任老师的这部《最后的皇朝——革命前夜的大清王朝》,其实早在2011年就已经由三联书店出版过,当时的名字叫做《辛亥年》,随后,他总撰稿的同名电视纪录片《辛亥年》也同步播出了。但随着近几年的回味以后,他花了几年的时间,对那本书进行了更有意思的重写,随即诞生了这一本——《最后的皇朝》。 与《明朝那些事儿》之类的快速历史科普有点不一样,《最后的皇朝》有些类似《万历十五年》,它就写了一年——辛亥年,严格一些来讲,那一个甲子的辛亥年,是1911年2月18日-1912年2月18日,稍微宽泛一点,本书写了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后颁布退位诏书的前数年和后一年,试图用详实而客观的史实,还原这个“最后的皇朝”努力、挣扎、沉沦、终结的最后一段过程。 本书以1911年正月,自哈尔滨肇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