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中历史时空观念素养的提升路径/高中历史论文

这一生的挚爱 提交于 2019-12-01 10:51:20

探讨高中历史时空观念素养的提升路径/高中历史论文
  摘 要:时空观念素养是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时空观念也是历史学科本质的体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为此,本文从核心素养教学的角度探讨了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素养的提升路径,希望能对高中历史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历史;时空观念;提升路径
  引 言
  历史是一门以时间、年代为线索来讲述史实、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的学科。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让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脉络、结果和影响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所以,在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出后,如何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也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一个话题。那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以时空为线索,深入讲解历史知识
  人类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人类历史发展整体是不断前进的,但是历史的反复性、复杂性也是客观存在的。在历史教学与研究中,时间是最重要的一条线索。教师要以时间为主线,引导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认知和经验,进而逐层逐步帮助学生构建历史思维和认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但是,结合实际来看,在高中历史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在历史时空常识、特定历史时间与对应史事的记忆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学生时空观念不强的主要原因是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很少将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时空环境中,没有使学生树立大历史观。鉴于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以时间和空间为总体性坐标的轴线,多角度、多层次地讲述历史的发展走向,讲述历史的偶然性、必然性和复杂性,让学生从时空角度宏观地去看待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1]。 (论著挂名,主编挂名,最低3000元,请点击头像找到我)
  例如,高中历史《辛亥革命》一课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基础性和时代性,许多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过程、意义和积极性都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辛亥革命的局限性缺少了解。在此情况下,教师可以合理使用课程资源,以近代通史为背景,将辛亥革命置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大的历史环境中去分析其局限性和失败之处:辛亥革命的理想是推翻帝制,实现共和,保障民权,但是,结合实际来看,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辛亥革命既没有触动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没有将民众从政治和经济压迫中解放出来,也没有建立一个真正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并且辛亥革命的果实最后被袁世凯窃取了,所以,辛亥革命即便在当时,也被认为是一场排满斗争而非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而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是始终存在的,所以,无论是1898年的民族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还是1912年的辛亥革命,抑或是大资产阶级发起一系列革命活动,都无法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这样以时间为中心,全方位讲述历史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真相,形成历史时间意识和空间观念。
  二、开展对比分析,突出历史的阶段特征
  在历史学科中,时间逻辑是最基本的逻辑,不同时期的历史,虽然特定时间段内的历史特征是不同的,但是许多时候,历史都有其相似之处。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阶段性特征,为我们了解历史提供了一个可靠的视角。学生在理解历史、评价历史时,如果能深入了解历史的阶段性特征,将自己置身于特定的时间中,就不会混淆历史的时间顺序。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历史的阶段性特征。而要想突出历史的阶段性特征,对比分析无疑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对比的意义在于历史虽然无法重现,但是许多时候,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此外,无论是中外历史还是古今历史,都有一定的关联,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发掘历史的内在关联,了解历史的差异性,弄清楚历史的阶段性和本质特征,从而使学生了解历史真相,提升对历史的认知和历史时空观念。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时间、特性、差异等关键点,开展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历史的阶段性特征,使学生对不同时间段的历史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例如,在教学《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一课时,教师首先可以以时空为纽带,以走进希腊—感悟希腊—理解希腊为基本思路,开展基础性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然后让学生结合已学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章的内容,对比、分析古希腊民主政治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产生的自然、社会环境和影响的异同,并以孔子的仁政理念为范本,对比苏格拉底的政治思想,使学生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民众造就一种社会文明制度。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着重讲解为何古希腊会成为西方民主政治的摇篮,从城邦的形成、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详细介绍古希腊城邦的特点,讲述希腊文化与政治的辉煌成就。这样突出历史的阶段性特征,可以使学生对特定时期的政治文化有所了解,避免他们在学习与此类似的知识时出现混淆和错乱。
  三、创新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高中各学科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科的综合性,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与地理、文学等知识都有一定的关联。所以,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提倡将历史知识与其他知识交叉渗透,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高中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但受应试教育模式影响,许多学生在学习历史时,习惯通过死记硬背、反复练习来记忆、掌握知识。而历史的时空非常宽广、辽阔,死记硬背根本无法满足核心素养教学要求[2]。兴趣是促进学习的燃料,在兴趣驱使下,学生的思维会被引向深入。而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创新时空呈现手法,让学生发现问题,拓展思维。
  例如,在教学《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一课时,本节课的重点是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为了让学生深刻了解各位航海家的成就和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教师可以找出几位学生,让他们分别扮演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然后,让这几位学生先阅读“新航路的开辟”有关的资料,使他们了解各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和时间;接着,让学生以当事人的身份,介绍自己的航海时间、路线和成就,并思考为何东西方都有过航海史上的壮举,但是东西方国家开辟的新航路带来的影响却是不同的。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
  结 语
  综上所述,时间和空间是我们认识历史、构建历史知识框架的两个重要维度,而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将时空观念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并采取有效的方法,沿着科学的路径去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历史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刘梅.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素养的培育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9.
  文邦英.高中历史教学“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J].林区教学,2018(09):81-82.

易学教程内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或用户发布的内容,如有违反法律规定的内容欢迎反馈
该文章没有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点击提问,说说你的问题,让更多的人一起探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