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AI 2020年8月29日-30日
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大会(Chinese Congress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20,简称“CCAI 2020”)将于8月29日-30日在南京召开。CCAI 2020以“智周万物”为主题,探讨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如何以周知万物的学术境界赋能未来,带动时代发展,实现互联世界的远大理想。
CAAI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信息学院院长、教授,CAAI Fellow戴琼海将出席本次大会作主题演讲。
戴琼海: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主任,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9年受聘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17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获得者,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学术方向为人工智能(立体视觉)和计算摄像学,长期致力于该研究领域的理论和关键技术创新,主持承担了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和国家基金委重大仪器项目,成功研制了多维多尺度计算摄像仪器,并有望成为脑科学和肿瘤转移研究的重要利器。分别获得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和2008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人类自从认知到自己的大脑以来,就从未停下探求大脑结构的脚步,数以百亿计的神经元、总长度以公里衡量的血管,虽然制造出无数生产工具、创造众多概念理论,但出于大脑结构极为复杂、研究方法囿于技术限制等原因,至今为止,人类却依旧对自己的“指挥中心”知之甚少。将来我们会怎样深入探索脑科学的未知领域?脑结构又将对我们的人工智能研究产生怎样的影响?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戴琼海提出,未来我们有可能进行人工智能和脑科学的交叉学科研究。
戴院士认为未来有四大技术,分别是万物互联、未来智能带来的生活工具变革、未来媒体虚实信息交互,以及未来生命的认知思维载体变革。人工智能是信息产业发展脉络上的一个环节,与此同时它与脑科学发展是两条平行线,人工智能在产业发展的要求下不断更新迭代,一步一步向前发展,但脑科学、脑认知是生命科学的最后一片迷雾,由于机理不清楚、目前探索它是最困难的,这也就成为了国际范围内的学科问题。
现阶段一个发展的方向是将神经科学实验与模型统计和信息结合起来进行神经计算的研究,各个科技领先国家的脑计划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统计脑内细胞,建立大脑模型,那我们当然可以借此成果运用到人工智能中,在认知智能之前不妨先尝试模仿生物模型产生智能。
深度网络的发明者Hinton就是根据人脑功能区的特点建立新型模块的神经网络机构。IBM的首席科学家Modah则认为在人工智能网络技术中要有新的突破必须要有脑科学的介入才能做进一步发展,人工智能及其应用快速发展超越了预期,而脑科学的发展过分缓慢。
现阶段人工智能基本上都是从感知起步,结束于决策或对设备的控制,但未来的人工智能一定是主动的人工智能,是强人工智能,从认知到决策与控制,到识别结束以后决定是对还是错,都能够独立实现,不需要人类的额外补充。将来的人工智能首先要做到认知,因为人的决策是从认知而不是感知来的。所以人工智能最后的技术发展一定是脑认知,但现阶段我们对脑的认知连细胞类型、脑科学环路都不清楚,这就要求我们进行脑观测,推动脑模拟,推动计算机视觉、虚拟现实、无人系统的发展。
中国也已经开展了自己的“一体两翼”的脑计划——脑认知功能的解析和技术平台为一体,认知障碍相关重大脑疾病诊治和类脑计划与脑机智能技术为两翼。当今多维多尺度高分辨率计算摄像仪器已经取得突破性实验进展,探索疾病机理并推动了人工智能跨越式发展。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研究大脑的技术手段也越来越趋向多样化。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的交叉融合或将引发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在可预见的未来深刻影响人类的思维范式和生活方式,成为人类认识世界的全新视角。
https://mp.weixin.qq.com/s/oQ_Lg0u5W3LX3mxjwLbWbA
https://m.sohu.com/a/200736069_176416
https://www.iyiou.com/p/74574.html
http://js.ifeng.com/a/20181009/6933755_0.shtml
来源:oschina
链接:https://my.oschina.net/u/4285472/blog/4464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