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事务管理对于企业应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即使出现异常情况,它也可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Spring Framework对事务管理提供了一致的抽象,其特点如下:
-
为不同的事务API提供一致的编程模型,比如JTA(Java Transaction API), JDBC, Hibernate, JPA(Java Persistence API和JDO(Java Data Objects)
-
支持声明式事务管理,特别是基于注解的声明式事务管理,简单易用
-
提供比其他事务API如JTA更简单的编程式事务管理API
- 与spring数据访问抽象的完美集成
二、事务的基本原理
Spring事务的本质其实就是数据库对事务的支持,没有数据库的事务支持,spring是无法提供事务功能的。对于纯JDBC操作数据库,想要用到事务,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 获取连接 Connection con = 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
- 开启事务con.setAutoCommit(true/false);
- 执行CRUD
- 提交事务/回滚事务 con.commit() / con.rollback();
- 关闭连接 conn.close();
使用Spring的事务管理功能后,我们可以不再写步骤 2 和 4 的代码,而是由Spirng 自动完成。 那么Spring是如何在我们书写的 CRUD 之前和之后开启事务和关闭事务的呢?解决这个问题,也就可以从整体上理解Spring的事务管理实现原理了。
注意:
默认情况下,数据库处于自动提交模式(即con.setAutoCommit(true))。每一条语句处于一个单独的事务中,在这条语句执行完毕时,如果执行成功则隐式的提交事务,如果执行失败则隐式的回滚事务。
对于正常的事务管理,是一组相关的操作处于一个事务之中,因此必须关闭数据库的自动提交模式。不过,这个我们不用担心,spring会将底层连接的自动提交特性设置为false。
下面是Spring底层实现该功能的代码:
// switch to manual commit if necessary. this is very expensive in some jdbc drivers,
// so we don't want to do it unnecessarily (for example if we've explicitly
// configured the connection pool to set it already).
if (con.getautocommit()) {
txobject.setmustrestoreautocommit(true);
if (logger.isdebugenabled()) {
logger.debug("switching jdbc connection [" + con + "] to manual commit");
}
con.setautocommit(false);
}
三、事务管理方式
Spring支持编程式事务管理和声明式事务管理两种方式。
编程式事务管理使用TransactionTemplate或者直接使用底层的PlatformTransactionManager。对于编程式事务管理,Spring推荐使用TransactionTemplate。
声明式事务管理建立在AOP之上的。其本质是对方法前后进行拦截,然后在目标方法开始之前创建或者加入一个事务,在执行完目标方法之后根据执行情况提交或者回滚事务。声明式事务最大的优点就是不需要通过编程的方式管理事务,这样就不需要在业务逻辑代码中掺杂事务管理的代码,只需在配置文件中做相关的事务规则声明(或通过基于@Transactional注解的方式),便可以将事务规则应用到业务逻辑中。
显然声明式事务管理要优于编程式事务管理,这正是Spring倡导的非侵入式的开发方式。声明式事务管理使业务代码不受污染,一个普通的POJO对象,只要加上注解就可以获得完全的事务支持。和编程式事务相比,声明式事务唯一不足地方是,后者的最细粒度只能作用到方法级别,无法做到像编程式事务那样可以作用到代码块级别。但是即便有这样的需求,也存在很多变通的方法,比如,可以将需要进行事务管理的代码块独立为方法等等。
声明式事务管理也有两种常用的方式,一种是基于tx和aop名字空间的xml配置文件,另一种就是基于@Transactional注解。显然基于注解的方式更简单易用,更清爽。
四、Spring 事务的传播属性
spring事务的传播属性:存在多个事务同时存在的时候,spring应该如何处理这些事务的行为。这些属性在TransactionDefinition中定义,具体常量的解释见下表:
常量名称 | 常量解释 |
PROPAGATION_REQUIRED | 支持当前事务,如果当前没有事务,就新建一个事务。这是最常见的选择,也是 Spring 默认的事务的传播。 |
PROPAGATION_REQUIRES_NEW | 新建事务,如果当前存在事务,把当前事务挂起。新建的事务将和被挂起的事务没有任何关系,是两个独立的事务,外层事务失败回滚之后,不能回滚内层事务执行的结果,内层事务失败抛出异常,外层事务捕获,也可以不处理回滚操作 |
PROPAGATION_SUPPORTS | 支持当前事务,如果当前没有事务,就以非事务方式执行。 |
PROPAGATION_MANDATORY | 支持当前事务,如果当前没有事务,就抛出异常。 |
PROPAGATION_NOT_SUPPORTED | 以非事务方式执行操作,如果当前存在事务,就把当前事务挂起。 |
PROPAGATION_NEVER | 以非事务方式执行,如果当前存在事务,则抛出异常。 |
PROPAGATION_NESTED | 如果一个活动的事务存在,则运行在一个嵌套的事务中。如果没有活动事务,则按REQUIRED属性执行。它使用了一个单独的事务,这个事务拥有多个可以回滚的保存点。内部事务的回滚不会对外部事务造成影响。它只对DataSourceTransactionManager事务管理器起效。 |
五、数据库隔离级别
隔离级别 | 隔离级别的值 | 导致的问题 |
Read-Uncommitted | 0 | 导致脏读 |
Read-Committed | 1 | 避免脏读,允许不可重复读和幻读 |
Repeatable-Read | 2 | 避免脏读,不可重复读,允许幻读 |
Serializable | 3 | 串行化读,事务只能一个一个执行,避免了脏读、不可重复读、幻读。执行效率慢,使用时慎重 |
脏读:一事务对数据进行了增删改,但未提交,另一事务可以读取到未提交的数据。如果第一个事务这时候回滚了,那么第二个事务就读到了脏数据。
不可重复读:一个事务中发生了两次读操作,第一次读操作和第二次操作之间,另外一个事务对数据进行了修改,这时候两次读取的数据是不一致的。
幻读:第一个事务对一定范围的数据进行批量修改,第二个事务在这个范围增加一条数据,这时候第一个事务就会丢失对新增数据的修改。
总结:
隔离级别越高,越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但是对并发性能的影响也越大。
大多数的数据库默认隔离级别为 Read Commited,比如 SqlServer、Oracle
少数数据库默认隔离级别为:Repeatable Read 比如: MySQL InnoDB
来源:oschina
链接:https://my.oschina.net/u/2887289/blog/758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