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是怎么死的?秦桧害死的!真的吗?
岳飞之死
问几个问题先
岳飞的军队叫什么?岳家军!
岳飞是哪个朝代的?宋朝!
宋朝的开国皇帝是谁?赵匡胤
赵匡胤是怎么当上皇帝的?黄袍加身!
赵匡胤凭啥能黄袍加身?因为赵匡胤掌握着全国兵马,有铁杆的“赵家班”(赵匡义、赵普)。好像扯得挺远,其实扯到这,也能说明问题了。
是岳飞的“岳家军”害死了岳飞,岳飞啊,还是没文化,难道没读过历史吗?
按现在话说,岳飞犯了严重的政治性错误。
站在企业管理的角度上来说,岳飞作为职业经理人和自己的团队走得太近,的确有危害公司利益的嫌疑。
秦桧之冤
再问个问题,“赵构算不算昏君?”
如果前面的那些问题想得明白,自然能明白赵构并不是昏君,如果他声色犬马、荒淫无度、不问政事,他就认识不到岳飞的危险性。
那赵构算不算明君?
当然也不算,如果他像汉武帝、唐太宗一样,拥有超高的驾驭权臣的能力,那在他的管理下,岳飞将极有可能成就卫青、霍去病一样的功绩。而事实上,赵构也非常明白,以自己的能力驾驭不了岳飞,又不甘心他做大,早下手为强的心理,也是可以理解的。
中国人喜欢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非君子即小人,非明君即昏君,而事实上,赵构只是一个普通人,只是坐在帝王位上,难得他有自知之明。也恰是他能自知,所以容不下岳飞,也包括岳飞的岳家军。
所以说,是赵构要杀岳飞,而不是秦桧。一把手总是正确的,即便是皇上昏得不行了,要推翻他,也只能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这是中国特色。
何况,赵构并不昏,屎盆子只能扣在秦桧的脑袋上。
赵构岳飞在今天
假设……
赵构赵老板是一个民营企业的老总,岳飞是其得力干将(部门经理),秦桧是公司副总兼人力资源部主管。
岳飞的部门成员,非常团结,业绩也蒸蒸日上,岳经理与客户关系也相当融洽。
赵老板开始不安,以岳飞的能力,再这样发展下去,他既有稳定的客户关系,又有坚实的团队,时机一旦成熟,他完全可以独立出去开公司。现在公司给他资金、人马,都是在帮他打天下。如果真有这么一天,岳飞将是公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怎么办哪?
秦副总当然也看到这些,不断的提醒老板,要注意权力平衡,赵老板也心知肚明,但一时找不出与岳飞平衡的人选,眼看他的部门越来越大,业绩越来越好,已经有员工开始嘀咕,说是他们在养着公司。是可忍孰不可忍,再这样下去,即便岳飞没有这个心思,他手下的人为了自身利益也会鼓动岳飞开公司单干的。
终于,在秦副总又一次提醒时,赵老板嘿然一笑:“你就看着处理吧!”
秦副总开始抓岳飞的小辫子,一时找不出甚好的理由,就说是“危害公司安全”,“私自透漏公司信息”。岳飞那个冤,“我没有啊,秦总,你造谣要有根据啊!”
“现在没有,将来也会有,这叫‘莫须有’”。
秦桧心想,想当前,柴荣对赵匡胤可是恩重如山,柴荣一死,不照样黄袍加身,现在的忠诚不代表将来忠诚,利益决定了这一切,岳飞你好单纯啊。
岳飞找赵老板诉说,赵老板会怎么说?
“小岳啊,我相信你,怎么会有这种事情呢?但是,老秦的工作我也不好干预,我相信,这肯定是误会,要不这样吧,你和秦副总吃个饭,沟通沟通。”
在哪吃饭呢?风波亭大酒店(历史上,岳飞死于风波亭),呵呵。
岳飞与赵构的矛盾如何避免
在中国历史上,一把手既想发挥出手下干将的最大能力,又害怕他们功劳太大,功高震主,危害到自身利益。所以,不管是杯酒释兵权,还是火烧庆功楼,历朝历代是屡见不鲜。
现在是21世纪了,不过话说回来,现在的中国依然是传统的中国,岳飞与赵构的矛盾在民营企业中也是屡见不鲜。这或许可以说明,为什么中国人都喜欢当老板,但中国的企业却做不大的原因。世界五百强,有几家是中国的?这几家也多是原国有企业转型的,有民企吗?
有一些朋友抱怨说,其实自己并不想开公司,是自己的老板逼的。呵呵。或许是个谦虚的话,但也能说明一些道理。
现在人都很聪明,且是民主社会了,谁也杀不了谁,聪明人不如把问题透明化,摊开来分析。
举个例子。
一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会做到他的团队,有他没有他都能行。问题是,这个时候,老板完全可以找另一个人代替他。于是,当他认识到这个危险时,他会如何呢?要知道培养一个团队是很累的,当这个团队培立养成熟,不需要太多付出即可坐享利益时,老板要换掉他,他会如何?
他最有可能的是,与手下的团队成员建立私人感情(虽然这并不利于管理),一旦老板动了他,这个团队很可能会不稳定,老板投鼠忌器,只能隐忍。(岳家军要出现了)
而越是这样,老板越不放心了。因为部门经理的团队,已经开始从“公司的团队”转变到“个人团队”的嫌疑。
老板的不安,会让部门经理更加不安。于是,拉队伍出去单干的心思越来越强,他手下的干将也会鼓动他,“咱们每年赚这么多钱,都让老板吃了,值不值啊,不如哥几个自己干,你领头吧,我们都听你的。”(眼看要黄袍加身)
即便经理人不想开公司,但事情到了这个份上,与公司高层的相互信任越来越恶化。为了保持已经得到的利益与中远期的利益,他需要团队的想法远大于他需要老板的想法。
事实上,一个职业经理人,并不定是个好老板,而且,当他开公司后,原来的团队成员虽然过来帮衬,但因为存在人情化管理,执行力不够,团队成员不得不通过额外的努力去弥补管理上的不足,日久生怨。业绩一旦下滑,抗风险能力不够,团队散伙。当然,也有不少,经过阵痛之后,逐步走向成功的,比较少。
而原公司,失去一个强劲团队,也颇为受伤,其结果是,虽然不是“两败”,但绝对是“两伤”。
虽然有成功的案例,但是要注意,大家喜欢听好的新闻,失败的案例都被掩盖了。好像,出去单干一定可以成功,可以好好教训一下老板。并不是这样的。
具体该如何避免这个问题?(注意,不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而是如何去“避免”这种情形出现,因为一旦中层与高层出现信任危机,很难解决)
如何避免呢?我也不知道,留给大伙探讨吧。
来源:https://www.cnblogs.com/2hill/archive/2009/09/01/1557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