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只有光头才能变强。
文本已收录至我的GitHub精选文章,欢迎Star:https://github.com/ZhongFuCheng3y/3y
最近在看项目代码的时候发现「责任链模式」,于是想花点时间来写写什么是责任链模式。
不知道大家是怎么学习设计模式的,一般我都是用到的时候,或者接触到的时候才会去学。否则感觉学完就很容易就忘掉了,不能理解为什么要使用设计模式(因为没有真实的场景给我去使用)。
在之前我已经更新说几篇设计模式的文章了,我觉得写得「还行」,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到我的GitHub上,关键字搜索「设计模式」,就能找到对应的文章。
不得不说,我现在负责项目的代码我常常会感叹:这代码怎么这么骚啊!项目里边用到了很多的设计模式,在最开始看的时候会很费劲(因为之前没学),但维护起来是真的方便。
一、什么是责任链模式?
在说责任链模式之前,我们先来聊聊「过滤器」。
过滤器相信大家都肯定学过了,在最开始学Servlet的时候我们会学到Filter
。等学到Struts2的时候,我们会学到Interceptor
。等学到SpringMVC的时候,我们会学到HandlerInterceptor
。
但无论学哪个框架,我们发现是最终其实它还是做Filter
这么一件事。说白了就是:
- 把所有的过滤器都放在FilterChain里边,依次执行每个过滤器。
在我的GitHub对Filter,HandlerInterceptor,Interceptor都有讲到,如果想要复习的同学不妨进去搜索关键字「过滤器」「Struts2」「SpringMVC」
为什么看责任链模式要聊「过滤器」呢?后面会讲到,不要着急。
1.1 干掉敖丙和鸡蛋
举个例子:把我们的正常请求想象成一堆的杂物,里边有米豆,有鸡蛋,有敖丙公仔玩具等等一些杂物。
现在我们想要最后得到的是米豆,鸡蛋和敖丙玩具都被过滤掉。于是我们就可以搞两个滤网,把敖丙玩具和鸡蛋给过滤掉。
以最快的方式,我们可以写if
来把这个需求给搞掂,下面上代码。
一个请求,我们使用Request
对象来表示:
public class Request { // 请求的数据 private String data; public String getData() { return data; } public void setData(String data) { this.data = data; } }
针对请求,我们肯定是有一个接口处理请求的啦,我们使用Handler
来表示:
public class Handler { public void handlerRequest(Request request) { // 得到请求的数据 String data = request.getData(); if (data.contains("鸡蛋")) { filterEgg(data); } if (data.contains("敖丙工具")) { filterAoBing(data); } // 我到这里就能拿到米豆了。 } private void filterAoBing(String data) { //doSomething } private void filterEgg(String data) { //doSomething } }
上面的代码大家不知道熟不熟悉,反正我就很熟悉,很多时候我就是这样写代码的(在现实里边很多代码就是这样的)。
1.2 如何更加优雅干掉敖丙和鸡蛋?
在某年某月产品过来告诉我,需要新增一种类型想要过滤的「白菜」
在某年某月产品过来告诉我,需要新增一种类型想要过滤的「鸡腿」
在某年某月产品过来告诉我,需要新增一种类型想要过滤的「鸡头」
于是我们的Handler处理就可能「膨胀」起来了,可能是这样?
public class Handler { public void handlerRequest(Request request) { // 得到请求的数据 String data = request.getData(); if (data.contains("鸡蛋")) { filterEgg(data); } if (data.contains("敖丙工具")) { filterAoBing(data); } if (data.contains("白菜")) { filterBaiCai(data); } if (data.contains("鸡头")) { filterJiTou(data); } if (data.contains("鸡腿")) { filterJiTui(data); } // 我到这里就能拿到米豆了。 } private void filterJiTou(String data) { //doSomething } private void filterJiTui(String data) { //doSomething } private void filterAoBing(String data) { //doSomething } private void filterEgg(String data) { //doSomething } }
明显的是,如果处理的流程改动比较大的话(需要增删改其中的某个流程),那我每次都需要更改handlerRequest
的代码,增加/修改/删除一个if
和一个处理方法。
更加面向对象的方式是这样的:将每个处理的方式抽象成一个类,每个类各司其职。
无论是过滤敖丙还是过滤鸡蛋还是过滤米豆,做的事都是过滤。我们就可以将其抽象成接口。于是我们就有一个接口,多个实现类。
public interface Filter { // 过滤 void doFilter(String data); } class FilterEgg implements Filt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doFilter(String data) { //doSomething } } class FilterAoBing implements Filt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doFilter(String data) { //doSomething } } class FilterBaiCai implements Filt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doFilter(String data) { //doSomething } } class FilterJiTou implements Filt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doFilter(String data) { //doSomething } }
每个各司其职的Filter都有可能被执行,我们可以将其串成一条链,抽象一层对外只暴露一个方法来替代if
。于是我们可以写出一个FilterChain
类
public class FilterChain { List<Filter> filters = new ArrayList<>(); public FilterChain() { filters.add(new FilterEgg()); filters.add(new FilterAoBing()); filters.add(new FilterBaiCai()); filters.add(new FilterJiTou()); } public void processData(String data) { for (Filter filter : filters) { filter.doFilter(data); } } }
改造过后,我们的Handler
就长这个样子了:
public class Handler { public void handlerRequest(Request request) { // 得到请求的数据 String data = request.getData(); FilterChain filterChain = new FilterChain(); // 处理数据 filterChain.processData(data); } }
如果我告诉你,这种的处理方式就是责任链模式,你会怎么想?
二、为什么责任链模式?
再来回顾一下,我做了些什么:
- 将处理的各个流程抽象为各个类(本来Handler里边有多个
if
和方法
) - 将多个类用
Chain
链起来,暴露一个方法给Handler使用 - done
下面我画了一张对比图:
是不是很简单?说到底还是抽象了一层(将每个处理抽象为一个类而已)。
那为什么要这样干?如果我要增加一个处理流程,我是得新增一个处理类,然后在链上增加相对应的类。操作也的确如此。
这不麻烦吗?要便捷的话,我还不如直接增加一个if
,一个处理方法来得方便呢。
用责任链模式的好处就是分工明确,解耦,容易维护。
- 将多个条件判定分散到各个的处理类上,相对于
if else
耦合性相对较低。 - 增加一个具体的
Handler
处理类,不会影响到BaseHandler
的代码
责任链模式的缺点:
- 项目里边会有多个具体Handler类(因为每种处理都抽象为一个类,所以会有多个类)
- 不好调试,初看代码时不好阅读。(对外只是一个
doChain
方法,而里边由多个处理类来组成,还得看相应的调用顺序)
三、再来聊聊责任链模式
我们从上面也可以看到责任链模式主要有以下特点:
- 一个Handler接口,多个Handler处理类
- 多个Handler处理类串起来形成一条链
有这两个特点我就称这些代码运用了责任链模式。在翻阅资料或者看书的时候,你可能会看到:“纯责任链和不纯责任链”
纯:请求执行到某个具体的Handler,该Handler要么自行处理然后结束请求,要么不处理继续往下给别的Handler执行。
不纯:请求执行到某个具体的Handler,该Handler自行处理了,还继续往下给别的Handler执行。
还有就是将各个具体的Handler串成一条链,这里边的实现会有各式各样的:
- 在我例子里是直接
new
出一个ArrayList,然后在构造方法里边代码手动add到ArrayList的 - 有可能会在代码里边每个具体Handler都会记录自己下一个Handler是谁
- 有可能将Handler的初始化放在XML上
- ....//反正各种操作最终还是会将各个Handler串起来。
其实不必要在意纯和不纯的责任链模式,我们学设计模式是为了学它的思想。
四、看看JavaWeb的Filter
在文章最开头我就说了我们以前学过的Filter,其实Filter就是用了责任链模式。我们来简单看看代码:
我们在使用Filter过滤器的时候,要么在XML上配置<filter>
,要么在代码上写上注解@WebFilter(filterName = "",urlPatterns = "")
这些配置都会在Web容器启动的时候被读取,读完这些配置,会将你写的Filter过滤器加到FilterChain里边:
我们可以看到Filter接口下有很多都实现了doFilter
:
JavaWeb的Filter实际用到的也是责任链模式。
最后
设计模式本身不是一件很复杂的东西,像门面模式,模板方法模式都非常容易理解。学完了会有一种感觉:“啊?就这?”
重要的是学完能不能用到实际的工作中,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我们写代码按照自身的思维写if else
是非常简单的,而设计模式往往需要绕一个圈才能把功能实现。
但是,合理运用设计模式的代码是非常好维护的。如果你懂设计模式,那代码会看起来非常清晰。如果你不懂设计模式,你就会感叹“这代码是真的骚阿”(这就是我...)。
好好学习,希望有朝一日,别人看到我的代码,在背后说「这人写的代码是真的骚,牛逼阿」。
参考资料:
- 《设计模式之禅》
- https://www.cnblogs.com/tanshaoshenghao/p/10741160.html
本已收录至我的GitHub精选文章,欢迎Star:https://github.com/ZhongFuCheng3y/3y
乐于输出干货的Java技术公众号:Java3y。公众号内有300多篇原创技术文章、海量视频资源、精美脑图,关注即可获取!
非常感谢人才们能看到这里,如果这个文章写得还不错,觉得「三歪」我有点东西的话 求点赞 求关注️ 求分享👥 求留言💬 对暖男我来说真的 非常有用!!!
创作不易,各位的支持和认可,就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我们下篇文章见!
来源:https://www.cnblogs.com/Java3y/p/12366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