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要
随着Spring Boot2.x的到来,支持的组件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成熟,其中对Redis的支持不仅仅是丰富了它的API,更是替换掉底层Jedis的依赖,取而代之换成了Lettuce(生菜)Lettuce和Jedis的都是连接Redis Server的客户端程序。Jedis在实现上是直连redis server,多线程环境下非线程安全,除非使用连接池,为每个Jedis实例增加物理连接。Lettuce基于Netty的连接实例(StatefulRedisConnection),可以在多个线程间并发访问,且线程安全,满足多线程环境下的并发访问,同时它是可伸缩的设计,一个连接实例不够的情况也可以按需增加连接实例
二、常用的java连接框架
1、Jedis
Jedis是Redis官方推荐的Java连接开发工具
2、redisson
实现了分布式和可扩展的Java数据结构
3、lettuce
用于线程安全同步,异步和响应使用,支持集群,Sentinel,管道和编码器。*
4、对比:
- **Jedis:**比较全面的提供了Redis的操作特性
- **Redisson:**提供很多分布式相关操作服务,例如: 分布式锁,分布式集合,可通过Redis支持延迟队列
- Lettuce:主要在一些分布式缓存框架上使用比较多
三、spring-data-redis
1、概要
提供了连接池自动管理,
提供了一个高度封装的RedisTemplate类,针对jedis客户端中大量api进行了归类封装,将同一类型操作封装为operation接口
提供了对key的bound(绑定)便捷化操作API,可以通过bound封装指定的key,然后进行一系列的操作而无须显式的再次指定Key
1、Operations
- ValueOperations:简单K-V操作
- SetOperations:set类型数据操作
- ZSetOperations:zset类型数据操作
- HashOperations:针对map类型的数据操作
- ListOperations:针对list类型的数据操作
3、bound
-
BoundValueOperations
-
BoundSetOperations
-
BoundListOperations
-
BoundSetOperations
-
BoundHashOperations
四、序列化
1、为什么要序列化?
因为存储对象时会报错
Spring Boot 为我们自动配置了RedisTemplate,而RedisTemplate使用的是JdkSerializationRedisSerializer,这个对我们用 redis 图形化客户端很不直观,因为JdkSerializationRedisSerializer 使用二进制形式储存数据,在此我们将自己配置 RedisTemplate 并定义 Serializer,
String Data Redis 为我们提供了 RedisTemplate 和 StringRedisTemplate 两个模版来进行数据操作,其中:
- StringRedisTemplate 只针对键值都是字符串的数据进行操作。当我们的数据存储到 Redis 的时候,我们的键(key)和 值(value)都是通过 Spring 提供的 Serializer 序列化到数据库中的。
- RedisTemplate 默认使用的是 JdkSerializationRedisSerializer
- StringRedisTemplate 默认使用的是 StringRedisSerializer。
2、常见序列化框架
- KryoRegisterSerialize
- FSTSerialize
- KryoSerialize
- GsonSerialize
- FastjsonSerialize
- JDKSerialize
- Protobuf
五、key的设计
概要
关于key的设计对比着关系型数据库,我们对redis key的设计一般有以下两种格式
- 表名:主键名:主键值:列名
- 表名:主键值:列名 在所有主键名都是id的情况下(不推荐这样设计)
user:uid:1:username
总结
-
表示从属关系(一对多,多对多),最好用集合; 比如: 书名和标签,关注与被关注(微博粉丝关系)等等。
-
求最近的,一般利用链表后入后出的特性。
-
对于排序,积分榜这类需求,可以用有序集合,比如:我们把用户和登录次数统一存储在一个sorted set里,然后就可以求出登录次数最多用户。
-
对于大数据量的非是即否关系,还可以通过位图(setbit)的方式,比如:1亿个用户, 每个用户 登陆/做任意操作,记为今天活跃,否则记为不活跃;(每天一个位图来记录,会员id就是位图的位置);
来源:CSDN
作者:qianfeng_dashuju
链接:https://blog.csdn.net/qianfeng_dashuju/article/details/103859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