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味甘,性微温
归经:足太阴脾经,手太阴肺经
功效:
1)《中药学》:主要应用有五:
1. 用于气虚欲脱,凡大失血、大吐泻以及一切疾病因元气虚极均可出现体虚欲脱,脉微欲绝之证。元气是人休最根本之气,本品能大补元气,故有挽救虚脱的功效。可单用本品大量浓煎服,即独参汤,为补气固脱之有效良方;如兼见汗出肢冷等亡阳现象者,可加附子同用,以增强回阳作用,即人参附子汤。
2. 用于脾气不足。脾胃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脾气不足,生化无力,则可出现倦怠无力、食欲不振、上腹痞满、呕吐泄泻等症。人参能大补元气,益脾气,故适用于脾气不足之证,常配伍白术、茯苓、炙甘草等健脾胃药同用,如四君子汤。
3. 用于肺气亏虚。肺为主气之脏,肺气亏虚则可出现呼吸短促、行动乏力、动辄气喘、脉虚自汗等症。人参能大补元气,益肺气,故用治肺气亏虚之证有效。多与胡桃、蛤蚧等药同用,如人参胡桃汤、人参蛤蚧散。
4. 用于津伤口渴、消渴。人参能益气生津止渴,适用于热病气津两伤,身热而满,汗多脉大无力之证,多与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同用,如白虎加人参场。以清热益气,生津止渴;如热伤气阴,口渴多汗、气虚脉弱者,又可与麦冬、五味子同用,即生脉散,可以益气养阴,止渴,止汗。用治消渴症,常配伍生地、玄参、麦冬等养阴生津药同用,可起到益气生津的功效。
5. 用于心神不安、失眠多梦、惊悸健忘,人参能人补元气,而有安神增智的功效,故适用于气虚血亏引起的上述证候。多配伍当归、龙眼肉、酸枣仁等养血安神药同用,如归脾场。 此外,还可用于血虚及阳萎等证。治疗血虚,可配伍熟地、当归等补血药同用,可以益气生血,增强疗效;治疗阳萎,多与鹿茸、胎盘等补阳药同用,可以起到益气壮阳的效果。对体虚外感或里实正虚之证,可与解表、攻里药同用,以扶正祛邪。 【用量用法】5〜10g,宜文火另煎,将参汁兑入其他药汤内饮服。研末吞服:每次1〜2克,日服2〜3次。如挽救虚脱,当用大量(15〜30g)煎汁分数次灌服。
【使用注意】实证、热证而正气不虚者忌服。黎芦、五灵脂、皂荚,均忌同用。服人参不宜喝茶和吃萝卜,以免影响药力。
2)《本草害利》:〔害〕助气、闭气、属阳,阳旺则阴愈消,凡酒色过度,损伤肺胃真阴,阴虚火动,肺有火热,咳嗽吐痰,吐血衄血,齿衄内热,骨蒸劳瘵,均在禁例。实表,表有邪者伤寒始作,形症未定,而邪热方炽,痧痘斑毒初发欲出,但闷热而不见点者,若误投之,以截阻其路,皆实实之害,非药可解。经云:实实虚虚,损不足,补有余。如是者医杀之耳,可不慎哉。
3)《本草新编》:人参气味阳多于阴,少用则泛上,多用则沉下。故遇肝肾之病,必须多用之于补血补精之中,助山茱、熟地纯阴之药,使阴中有阳,反能生血生精之易也。(吕道人曰:人参功用,诚如所言,无奈世人错看了。非单用以出奇,即乱用以眩异,反致无功而收败。)盖天地之道,阳根于阴,阴亦根于阳。无阴则阳不生,而无阳则阴不长,实有至理,非好奇也。有如气喘之症,乃肾气之欲绝也,宜补肾以转逆,故必用人参,始能回元阳于顷刻,非人参入肾,何能神效如此。(肾虚气不归元而喘,乃是虚喘。人参定喘嗽须多用,一服即止。若是肺家实火而喘,断不可用。)又如伤寒厥症,手足逆冷,此肝气之逆也,乃用四逆等汤,亦必多加人参而始能定厥,非人参入肝,又何能至此。
是人参入肝、肾二经,可共信而无疑也。惟是不善用人参者,往往取败。盖人参乃君药,宜同诸药共用,始易成功。
如提气也,必加升麻、柴胡;如和中也,必加陈皮、甘草;
如健脾也,必加茯苓、白术;如定怔忡也,必加远志、枣仁;
如止咳嗽也,必加薄荷、苏叶;如消痰也,必加半夏、白芥子;
如降胃火也,必加石膏、知母;如清阴寒也,必加附子、干姜。
如败毒也,必加芩、连、栀子;如下食也,必加大黄、枳实。
用之补则补,用之攻则攻,视乎配合得宜,轻重得法耳。然而人参亦有单用一味而成功者,如独参汤,乃一时权宜,非可恃为常服也。盖人气脱于一时,血失于顷刻,精走于须臾,阳绝于旦夕,他药缓不济事,必须用人参一二两或四五两,作一剂,煎服以救之。否则,阳气遽散而死矣。此时未尝不可杂之他药,共相挽回,诚恐牵制其手,反致功效之缓,不能返之于无何有之乡。一至阳回气转,急以他药佐之,才得保其不再绝耳。否则阴寒逼人,又恐变生不测。
可见人参必须有辅佐之品,相济成功,未可专恃一味,期于必胜也。或疑人参乃气分之药,而先生谓是入肝、入肾,意者亦血分之药乎?夫人参岂特血分之药哉,实亦至阴之药也。肝中之血,得人参则易生。世人以人参为气分之药,绝不用之以疗肝肾,此医道之所以不明也。但人参价贵,贫人不能长服为可伤耳。(人参疗肝肾才得精血之长生,妙论也。)
或疑人参既是入肾之药,肾中虚火上冲,以致肺中气满而作嗽,亦可用乎?此又不知人参之故也。夫肾中水虚,用参可以补水;肾中火动,用参反助火矣。盖人参入肝、入肾,止能补血添精,亦必得归、芍、熟地、山茱,同群以共济,欲其一味自入于肝、肾之中,势亦不能。如肾中阴虚火动,此水不足而火有余,必须补水以制火,而凡有温热之品,断不可用。即如破故、杜仲之类,未尝非直入肾中之味,亦不可同山茱、熟地而并用。况人参阳多于阴之物,乌可轻投,其不可同用明甚。不知忌而妄用之,则肺气更满,而嗽且益甚,所谓肺热还伤肺者,此类是也。至火衰而阴虚者,人参断宜重用。肾中下寒之剧,则龙雷之火不能下藏于至阴之中,势必直冲而上,至于咽喉,往往上热之极而下身反畏寒,两足如冰者有之。倘以为热,而投以芩、连、栀、柏之类,则火焰愈炽,苟用人参同附子、桂、姜之类以从治之,则火自退藏,消归乌有矣。盖虚火不同,有阳旺而阴消者,有阴旺而阳消者,正不可执之概用人参以治虚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