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历史著作《万历十五年》的优秀读后感范文3200字

白昼怎懂夜的黑 提交于 2019-11-29 07:45:28
历史著作《万历十五年》的优秀读后感范文3200字:“从技术的角度看历史”是《万历十五年》的作者黄仁宇先生就这本书提出的大历史观。先生出生于1918年,1936年考入南开大学机电工程系,抗战爆发后辍学参军,1940年中央军校毕业,加入驻印远征军,后赴美求学,获美国密歇根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以历史学家、中国明史专家、大历史观的倡导者著称。多彩的人生经历,使得先生能够以广博的学识,娴熟的文字功底,在《万历十五年》这本书中,给我们展示了大明王朝的兴衰画卷。先生高屋建瓴,宏观的评价了这个王朝的兴衰历程。 经历了唐朝的藩镇割据后,统治者似乎觉得应该遏制武官权利,提倡文官精神。万历皇帝当政时,大明王朝已经运行了一百年,整个朝代文官制度成熟,政治组织基本上为一元化。这个王朝在体制上实施中央集权,其精神支柱为道德,管理方法依靠文牍。为人君者的施政目标,是使人民丰年得以温饱,凶年免于死亡。政府的职能是选贤任能,提倡诚信与和谐。在这样的治国纲领下,明朝政府出现了很多让人啼笑皆非的现象,就今天看来,也是发人深思的。 以文官制度为例,到万历当政时,文官制度已经形成体制,对整个朝廷具有绝对的控制能力,以至于万历皇帝曾经有28年不上朝,而国家行政凭借惯性也照常运行。对明朝文官制度的分析,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首先是官员的发迹。文官踏入仕途,无一例外都是通过科考,在考取功名之前,都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人

《最后的皇朝——革命前夜的大清王朝》的优秀读后感范文2700字

冷暖自知 提交于 2019-11-29 07:03:55
《最后的皇朝——革命前夜的大清王朝》的优秀读后感范文2700字: 这本书,是近几年看的书里面,写得最有画面感的一部,可以说,非常棒。想想吧,一本书,能让你的脑海里面显现出一幅一幅场景,而且宛如电影里的蒙太奇手法,穿插其中、并行不悖,以时间轴的同一个节点的前后、左右进行泼墨,让你知道前因、后果,其他的场景正在发生些什么。最真实、最小说的记录片式手法,用书本和文字,帮助我们还原了整个历史事件的部分,就像看电影一样。 没错,这么玩的这位作家,其实是位纪录片导演——现任故宫博物院影视研究所所长、北京作协理事的任勇。 任老师的这部《最后的皇朝——革命前夜的大清王朝》,其实早在2011年就已经由三联书店出版过,当时的名字叫做《辛亥年》,随后,他总撰稿的同名电视纪录片《辛亥年》也同步播出了。但随着近几年的回味以后,他花了几年的时间,对那本书进行了更有意思的重写,随即诞生了这一本——《最后的皇朝》。 与《明朝那些事儿》之类的快速历史科普有点不一样,《最后的皇朝》有些类似《万历十五年》,它就写了一年——辛亥年,严格一些来讲,那一个甲子的辛亥年,是1911年2月18日-1912年2月18日,稍微宽泛一点,本书写了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后颁布退位诏书的前数年和后一年,试图用详实而客观的史实,还原这个“最后的皇朝”努力、挣扎、沉沦、终结的最后一段过程。 本书以1911年正月,自哈尔滨肇始

韩信的做法为人所不齿,结果自然是威信扫地(要么你当初就不要收留他,既然当时敢冒风险收留, 那为何不能再冒风险让他逃走,非要逼其自杀?到了这种朝不保夕的程度了,还放不下自己的臭架子,其平日的为人就可想而知了。)

☆樱花仙子☆ 提交于 2019-11-29 01:46:01
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抢夺天下。所谓的春秋无义战,就是说谁有实力谁就拥有大片土地,谁就有话语权。 那么,争夺这些靠什么?说白了,就是靠人才。所以说,那时抢夺人才,是第一要务。留住人才,就留住了根本。 人才在那个时期,可是个香饽饽,的确是达到“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地步。所以那时候的人才交流很频繁,今天在这个国家服务,明天到那个国家做官,都是很平常的事情。 杀功臣这一类的事情,发生的很少,主要是列国竞争,一旦杀功臣,就无法吸引人才前来效力。 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后,也继承了这个传统。都说秦始皇是个暴君,但却鲜见他诛杀功臣的记录。 但是在汉朝,和过去就不一样了,有什么不一样的?国情不一样。过去是好多国家都在招揽人才,都想为我所用。 现在国家统一了,人才在某些方面来说,却成了一个不稳定因素,成了国家的动乱之源。为何出现这种情况?这和汉高祖刘邦的出身有关系。 刘邦的出身,虽然不是贫民,但也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这点他和项羽没法比。项羽不管怎么说,是出生于楚国的贵族阶层,如果他得了天下,在世人眼中,那是天经地义的。 但现刘邦始终担心,如果有能力的人心怀异志,抢夺自己的天下怎么办?你一介百姓能坐天下,我们为何不可? 果然,汉朝建立以后,第一个被逼谋反的是燕王臧荼,但很快被剿灭。那接下来的诸异姓王呢?刘邦就不放心了,生怕他们都效仿,那大汉江山岂不岌岌可危? 所以当有人秘奏,韩信要谋反时

中日战争

蹲街弑〆低调 提交于 2019-11-28 13:46:58
中日战争 第一次战争 中日之间的第一次战争是663年8月进行的白江口之战。 659年,百济进攻新罗,新罗向唐朝求援,唐高宗派苏定方率军13万征百济,新罗以5万精兵接应,唐、新罗联军迅速击溃了百济, 俘虏了百济国王义慈。义慈王的次子福信收集残部,企图复国,于660年向日本求助,并要求放回作为人质的丰璋王子,日本当时在位的齐明天皇答应福信的请求,送回丰璋王子, 并于661年1月前往九州,欲亲自指挥与唐、新罗联军的战斗,却因劳累过度而病故,出征计划搁浅。 第二次战争 元朝入侵日本之战(公元1274年、1281年、元至元十一年、十八年,日本天皇文永十一年,弘安四年)。 第三次战争 明朝出兵援助朝鲜对丰臣秀吉之战(公元1592年、1597年,明万历十九年,万历二十五年,日天皇文禄元年,庆长三年),所以日本方面称为“庆长·文禄之役”,朝鲜称“壬辰卫国战争”。 第四次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农历甲午年),日本以突然袭击清朝陆海军的方式挑起了第一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史称甲午战争。甲午战争是日本对外侵略扩张,“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的必然产物。 第五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Siege of the International Legations),指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光绪二十六年),以当时的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 俄罗斯帝国

革命三部曲系列——《邪不压正》中,究竟布了多大的一个局!

a 夏天 提交于 2019-11-28 11:49:05
姜文很有趣的是,“某地是曹雪芹当年写红楼梦的地方”这句话,这部片子提到了三次。而红楼梦开篇,就通过甄士隐和贾雨村两个线索人物,说明了这部小说是“真事隐、假语存”,通过叙述一个假的故事,来描绘那些被隐藏了的故事。 就像一开始很多人都以为,主角是彭于晏饰演的李天然,但真正琢磨就会发现,男主角是那个影片英文名的Hidden Man,也就是那个隐藏在李天然后面的蓝青峰。 而蓝青峰与片中所有人物之间的隐藏关系,则是解读这部片子的关键。 一、蓝青峰与关巧红,“还等什么呢”,“C‘est la vie” “还等什么呢”,这句台词,片中一共四个人说过,先后是美国教官、李天然、关巧红、蓝青峰。 这里面,老美是李的教官,蓝是李的隐形上级,蓝和老美是生意上的合伙人。也就是说,蓝、李、老美,这三个人是以蓝青峰为中心的一个组织。而“还等什么呢”,这句话作为暗号相互验证组织内的身份。 但是,关巧红为什么也会说这句话呢? 电影里面,关巧红在介绍自己背景的时候说过,他为了杀仇人,嫁给了她的第一任丈夫,还生了两个儿子。她总跟丈夫说报仇“还等什么呢?”,而他的丈夫在生了孩子之后,总劝她为了生活放弃报仇。 而“还等什么呢”对应的接头暗号是法语“C‘est la vie”,这句话翻译为“这就是生活”。表示无奈,并给予对方安慰的意思。 对照一下关巧红复述她复仇时他前夫的态度,很可能,这两句话

李德胜系列——作品一览

跟風遠走 提交于 2019-11-28 11:48:06
七绝·炮打司令部 人民胜利今何在?满路新贵满目衰! 核弹高置昆仑巅,摧尽腐朽方释怀。 贺新郎·读史 人猿相揖别。 只几个石头磨过, 小儿时节。 铜铁炉中翻火焰, 为问何时猜得? 不过几千寒热。 人世难逢开口笑, 上疆场彼此弯弓月。 流遍了, 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 但记得斑斑点点, 几行陈迹。 五帝三皇神圣事, 骗了无涯过客。 有多少风流人物? 盗跖庄蹻流誉后, 更陈王奋起挥黄钺。 歌未竟, 东方白。 《李德胜选集》( 第一卷)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一日)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一九二七年三月) 农民问题的严重性 组织起来 打倒土豪劣绅,一切权力归 农会 “糟得很”和“好得很” 所谓“过分”的问题 革命先锋 十四件大事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一九二八年十月五日) 一、国内的政治状况 二、中国 红色政权 发生和存在的原因 三、湘赣边界的割据和八月的失败 四、湘赣边界的割据局面在湘鄂赣三省的地位 五、经济问题 六、军事根据地问题 井冈山的斗争 (一九二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湘赣边界的割据和八月失败 割据地区的现势 军事问题 土地问题 政权问题 党的组织问题 革命性质问题 割据地区问题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一九二九年十二月) 关于单纯军事观点 关于 极端民主化 关于非组织观点 关于绝对 平均主义 关于 主观主义 关于

熊大寻文旅策划:九点定江山!

匆匆过客 提交于 2019-11-28 05:38:59
熊大寻文旅策划:九点定江山! 熊大寻/文 熊大寻旅游策划公司认为,所有的拳法、战法最终都是在“点”上发力,在“点”上决胜。拳法的蹬地、扭腰、送肩,最后都是发全身之力于一个击打点上。战法的侦查、布署、攻击,最后都是集中打击一个突破点上。解放军战法的三三制、四快一慢等,都是在做点的文章。一个文旅策划方案和规划方案做的好不好,关键抓往九个“点”: 一、发现“弱点” 策略的根本在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尤其是根本问题。没有一针见血的看到本质问题的能力,基本上就属于不懂策略。弱点就是根本问题。旅游景区和项目的定位就是要解决根本问题。 南岳衡山为什么在四大名山里名气和人气都最差,根本问题是什么?如果你分析不出来,解决不了,或者想到的都是枝节问题,那说明你的策略能力比较弱。 2006年熊大寻策划机构策划南岳衡山,与客户第一次见面,马上指出了它的根本问题:南岳定位为“寿岳”,卖长寿,问题有二,一是只能吸引老年人,除了特种旅游,旅游景区只有一个目标消费群:男女老少!你只抓住了一个老年人,市场份额必然较少。二是卖长寿,却又没有足够的长寿产品支撑,名不符实!既没人参、名贵药材,山顶大庙也没供奉南极仙翁而是火神,这叫牛头不对马嘴,问题明显得过于简单粗暴。 一眼就能看穿问题,才能找到致命弱点。这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一招就能扭转乾坤,把弱点转为强点,这才是完整的策略能力。 南岳七十二峰,天下名人揽其中

读史——秦历史概况

浪子不回头ぞ 提交于 2019-11-27 18:49:35
励精图治 罗马非一日可建成,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武帝平定匈奴、唐玄宗开元之治等等他们创造的辉煌都是站在先辈们的基业之上。 商鞅变法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前381—前338)正式登基。当时,各诸侯国会盟,却拒绝秦国参加。秦孝公认为这是莫大的耻辱,为了改变“诸候卑秦”的落后局面,使秦国富强起来,他决心变法改革,并颁布了“求贤令”。当时,商鞅在魏国得不到重用,便带着李悝的《法经》来到了秦国的都城栎阳。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商鞅见到了秦孝公。前两次的时候,商鞅向秦孝公讲述了尧舜等帝王的治国之道,但秦孝公并不感兴趣。第三次的时候,商鞅道出了自己的真正主张,以法家学说为治国纲领,以“霸道”治国,并建议秦学公尽早进行变法改革,从而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这一次,商鞅的意见得到了秦孝公的赞许,被任命为左庶长,主持变法。 第一次变法 第一,重农抑商,奖励耕织。规定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 鼓励农民努力耕织,凡是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以受到奖励,免除徭役。凡是从事工商业,或者因游手好闲而陷于贫穷的,全家都要到官府充当奴婢。 第二,废除贵族世袭特权,建立军功爵制。规定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宗室子弟,不得列入公族簿籍。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从有军功爵的人中选用官吏。同时,根据爵位的高低占有不同数量的田宅,拥有不同数量的奴婢。严厉禁止私斗,凡是擅自私斗者,根据情节的轻重,处以不同的刑罚。 第三

[转帖]中国区域划分

≯℡__Kan透↙ 提交于 2019-11-27 09:23:43
作者:孙东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8576113/answer/77437194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首先这是历史原因,古人几千年的智慧全部浓缩到省份划分线里面了,我国的省份划分线也不能像其他国家那也横平竖直。 以下是具体原因 中国省份划分线最初就是根据山川河流进行大致划分的 ,唐朝根据山川河流把天下划分十道。河北道和河南道的划分线就是黄河,这一点其实是最好理解的,也是最好解释的。古代车船州马不便,所以古代老百姓也很少走动到远方,人口流动性特别低。人口流动性低,那么就会产生地方文化。我们就举一个例子,在一些山区有一个现象叫“隔山不同音”,意思就是仅仅隔了一座山,两边的百姓说话口音就会有不同。 为了避免这种矛盾,所以就根据山川河流大致划分了一下。 地理划分 这一点其实看陕西就能看出来了,陕西的划分就是精细划分的缩影。陕西分三个组成部分,分别为:陕北、关中、陕南(汉中)。关中是四塞之地,八百里秦川沃土更是让关中成为一个绝佳之地。易守难攻而且还能自供自给,这样的地方一度被成为封建王朝首都。但是关中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河套自古就是养马场,而且这个地方奇袭长安只需要两天时间,其他地方根本就反应不及。勤王部队还没赶到,长安就被攻破了。为了解决河套地区的威胁

《盛世西汉》 侯杨芳

|▌冷眼眸甩不掉的悲伤 提交于 2019-11-26 08:59:13
  对历史的兴趣来源于高中的同桌刘某对楚霸王项羽英雄气概的赞美和他对成王败寇的厌恶,自己对历史真正的开始也起源于这段楚汉之争;高中的自己对项羽的英雄气概很是佩服,对刘邦的流氓而不耻;后来一部《楚汉传奇》让我重新开始对英雄开始了新的思考;  最近又突然开始痴迷于这段历史,原因是因为一部电视剧《楚汉骄雄》;2000多年前的这段历史又让我不能自拔 ;人生终归去,功名烟消散; 图书馆看了这本书,又让自己对这段历史有了新的认识: 楚汉之争本质是楚秦之争 项羽和刘邦胜利的原因之一:刘邦顺应统一的时势,项羽继续分封诸侯;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真正中国人有这个统一的概念是汉武帝以后; 对刘邦和项羽两个人的各自说反应性格的那两句话有了进一步的理解;项羽刚开始的胜利除了自己的厉害外,主要还是因为他顺应了时代的大势-反秦,但是他误以为自己的能力超过前人,不用巩固,扩大自己力量的基本盘,为所欲为,完全凭借自己的个人勇猛胡闹,稀里糊涂的走向绝路,最终导致失败;项羽的生活环境单一对人性的把握不到位,而刘邦年长,在社会低层历经艰辛;洞察人性;性格决定命运;有时候于自己的人生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一个盛世需要: 为国家的长远利益真正负责的的领导层 需要长远的国家发展战略 需要强大的执行力和惩罚严明的高效率制度 需要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 需要抑制既得利益集团的膨胀 需要一个有效的监督制度来制衡、监督官僚并清除贪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