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说出了我多年来看三国的一个疑问:
看到一句话:“20岁看三国觉得曹操最厉害,40岁看三国觉得司马懿最厉害,60岁看三国觉得刘备最厉害。”
20岁觉得曹操厉害我能理解,挟天子令诸侯,拥军百万征战天下,风头无尽。
40岁觉得司马懿厉害也能理解,隐忍善谋笑到了最后,天下归了司马家。
60岁看刘备最厉害!!
这个没能理解,刘备有人望所归,有能臣名将,但最后国灭,身边的朋友将领也都没能保住,从用人和留人心上说确实厉害,但怎么说也不能达到比曹操和司马懿强达到“最厉害”这个评价吧?
对比其他一流人物,刘备的家庭只给了刘备一个天子姓和门口那颗长相奇特的大树。又是单亲,和母亲相依为命卖草鞋为生。出身一无所有。但是,他从开始就以取天下为目标,遇到什么挫折,在多么难的境遇下都没有变过初心。
半生戎马奔波,年到半百,还寄人篱下,寸土未有。在刘表的荆州痛哭自己年华已逝,脆弱的像个孩子。但是擦干泪,我们看到他对目标的坚持毫不动摇。就好像他早知道自己生前绝对能成功一样。
他用超一流的努力和坚持,硬生生改变了自己不入流的命运,把自己强行拉高了几个档次,成为那个时代超一流的大人物。如果不是拼命的坚持和努力,我们就不会在史书上看见这个名字了,连跟别人和传都不配。
1、公元201年,也就是建安六年,上帝和刘备开了个玩笑。
……
《年轻人不可不看之创业的十大陷阱,血泪总结》;
《创业不得不承受之痛,没有人比我更懂》;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没人比我更输得起》;
《我的前半生,不是在奔跑的路上,就是在找回亲人的路上》;
《最怕你胸怀大志,却还碌碌无为》;
《@曹操,你就不要想起我》;
《生活,请给我一个不哭泣的理由》;
……
2、哭完之后,还得找出(靠)路(山)。
转了一大圈,刘备又回到起点,被别人当枪使。虽然要什么没什么,但刘备欣然领命。刘表肯收留他,又给他立足之地,这已经很不错了。就这样,刘备成了刘表的客将。
3、刘备,这个屡次被曹操引以为同类、被世人目为枭雄的男人,现在心甘情愿地为刘表这个在曹操看来“徒有虚名”的人看守北大门。
常人或许觉得很难做到,但对刘备来说,这实在不算什么。
当初吕布偷袭夺取了他的徐州,却又反过来邀请他驻守小沛,关张兄弟意不能平,他轻描淡写地接受了。在大家都以为他忘了吕布带给他的耻辱时,他却用一句轻飘飘的话就让吕布丧命刀斧,而曹操则心甘情愿给他当刀使。
4、然而,这还不是刘备身上最强大最耀眼的地方,刘备的最可怕之处在于,他好像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要什么,并形成一种强大的信念,让其始终不甘居于人下。
而孙权一生的努力,也不过在于自保。司马懿之流更无足道。
5、建安六年到建安十二年,刘备在新野一待就是六年。除了在建安七年,打过一次小仗后,刘备其余时间都待在新野。
看看满洲的八旗勇士是怎么堕落的就知道。看看多少人倒在糖衣炮弹之下就知道。就说我们自己吧,如果有一天,老板突然给你一个月假期,你会做什么?绝没有意外,很多人都会选择吃喝玩乐。
遍观史书,我们找不到在这期间,刘备放纵享乐的蛛丝马迹。他做的事情还是练兵、访才。这样的人,可怕吧!!
极度自律,永不放弃,构成了刘备生命中的第二条主线。
有个许汜的名士,就因为曾经跟别人“求田问舍”,被刘备狠怼了一顿。后来辛弃疾更是在词中引用这一典故:
6、日子一天天过去。
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7、这段时期可能是刘备最惶恐最无助的时候,曹操大军随时可能南下,刘表病危,可能引发荆州的内斗,该何去何从,连他自己也不清楚。这时,他多么希望有个人能为点拨迷津,出谋划策。说来也巧,诸葛亮“恰逢其时”地进入了刘备的视野。以今天的眼光去看,三顾茅庐绝不是一个偶然事件,但我们按下不表,只说说刘备。
短短几句话,就把自己对于时局的痛心,对于自己虽有雄心却无力改变的无奈,对于虽然无奈却仍欲赴汤蹈火的决心,对于人才的殷切渴望,勾勒得无比清晰,即使今天听之,也不禁使人泪目。如果你是诸葛亮,能不感动吗?这一点,刘备就足以和他的祖先刘邦相比。在人生艰难之时,刘备没有闭门造车,而是不忘学习,不耻下问,努力寻找事业上的导师和同志。结果我们都知道,诸葛亮一出山,刘备才迎来了人生的最大转折。
8、现在,很多人三四十岁就觉得自己折腾不动了,而在一千八百年前,47岁的刘备仍然说自己“志犹未已”。
我想,这就是英雄吧!连续的失败没有消磨掉他的雄心,多年的安逸也没有消磨掉他的锐气。
乔布斯有句名言:stay hungry,stay foolish。
刘备不就是最佳的诠释者吗?在那么多的挫折和失败面前,他从来不觉得时间太晚,从来不失去自信,从来不骄傲不气馁,时刻保持初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对此,我只想用在知乎上看到的一句话来作结语:“这样的一个人,就算落于九幽之下,也会一步步向前,慢慢爬上来。只要他想,没什么不可能的。”
试问我们往往在生活中感到无比的迷茫,为学业,为事业,为财富,为人生。我们不缺勤奋,我们不缺智慧,往往缺失的正是这种矢志不渝的精神。10000小时理论常常耳边围绕,我们缺的正是这种简单的执着。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