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装饰器简介

*爱你&永不变心* 提交于 2019-11-29 06:50:59

装饰器引入

初期及问题诞生

假如现在在一个公司,有A B C三个业务部门,还有S一个基础服务部门,目前呢,S部门提供了两个函数,供其他部门调用,函数如下:

  1. def f1():
  2. print('f1 called')
  3. def f2():
  4. print('f2 called')

在初期,其他部门这样调用是没有问题的,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现在S部门需要对函数调用假如权限验证,如果有权限的话,才能进行调用,否则调用失败。考虑一下,如果是我们,该怎么做呢?

方案集合

  1. 让调用方也就是ABC部门在调用的时候,先主动进行权限验证
  2. S部门在对外提供的函数中,首先进行权限认证,然后再进行真正的函数操作

问题

  1. 方案一,将本不该暴露给外层的权限认证,暴露在使用方面前,同时如果有多个部门呢,要每个部门每个人都要周知到,你还不缺定别人一定会这么做,不靠谱。。。

  2. 方案二,看似看行,可是当S部门对外提供更多的需要进行权限验证方法时,每个函数都要调用权限验证,同样也实在费劲,不利于代码的维护性和扩展性

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够遵循代码的开放闭合原则,来完美的解决此问题呢?

装饰器引入

答案肯定是有的,不然真的是弱爆了。先看代码

  1. def w1(func):
  2. def inner():
  3. print('...验证权限...')
  4. func()
  5. return inner
  6. @w1
  7. def f1():
  8. print('f1 called')
  9. @w1
  10. def f2():
  11. print('f2 called')
  12. f1()
  13. f2()

输出结果为

  1. ...验证权限...
  2. f1 called
  3. ...验证权限...
  4. f2 called

可以通过代码及输出看到,在调用f1 f2 函数时,成功进行了权限验证,那么是怎么做到的呢?其实这里就使用到了装饰器,通过定义一个闭包函数w1,在我们调用函数上通过关键词@w1,这样就对f1 f2函数完成了装饰。

装饰器原理
首先,开看我们的装饰器函数w1,该函数接收一个参数func,其实就是接收一个方法名,w1内部又定义一个函数inner,在inner函数中增加权限校验,并在验证完权限后调用传进来的参数func,同时w1的返回值为内部函数inner,其实就是一个闭包函数。

然后,再来看一下,在f1上增加@w1,那这是什么意思呢?当python解释器执行到这句话的时候,会去调用w1函数,同时将被装饰的函数名作为参数传入(此时为f1),根据闭包一文分析,在执行w1函数的时候,此时直接把inner函数返回了,同时把它赋值给f1,此时的f1已经不是未加装饰时的f1了,而是指向了w1.inner函数地址。

接下来,在调用f1()的时候,其实调用的是w1.inner函数,那么此时就会先执行权限验证,然后再调用原来的f1(),该处的f1就是通过装饰传进来的参数f1。

这样下来,就完成了对f1的装饰,实现了权限验证。

装饰器知识点

执行时机

了解了装饰器的原理后,那么它的执行时机是什么样呢,接下来就来看一下。 国际惯例,先上代码。

  1. def w1(fun):
  2. print('...装饰器开始装饰...')
  3. def inner():
  4. print('...验证权限...')
  5. fun()
  6. return inner
  7. @w1
  8. def test():
  9. print('test')
  10. test()

输出结果为

  1. ...装饰器开始装饰...
  2. ...验证权限...
  3. test

由此可以发现,当python解释器执行到@w1时,就开始进行装饰了,相当于执行了如下代码:

test = w1(test)

两个装饰器执行流程和装饰结果

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装饰器装饰一个函数时,那么执行流程和装饰结果是什么样的呢?同样,还是以代码来说明问题。

  1. def makeBold(fun):
  2. print('----a----')
  3. def inner():
  4. print('----1----')
  5. return '<b>' + fun() + '</b>'
  6. return inner
  7. def makeItalic(fun):
  8. print('----b----')
  9. def inner():
  10. print('----2----')
  11. return '<i>' + fun() + '</i>'
  12. return inner
  13. @makeBold
  14. @makeItalic
  15. def test():
  16. print('----c----')
  17. print('----3----')
  18. return 'hello python decorator'
  19. ret = test()
  20. print(ret)

输出结果为

  1. ----b----
  2. ----a----
  3. ----1----
  4. ----2----
  5. ----c----
  6. ----3----
  7. <b><i>hello python decorator</i></b>

可以发现,先用第二个装饰器(makeItalic)进行装饰,接着再用第一个装饰器(makeBold)进行装饰,而在调用过程中,先执行第一个装饰器(makeBold),接着再执行第二个装饰器(makeItalic)。

为什么呢,分两步来分析一下。

  1. 装饰时机 通过上面装饰时机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在执行到@makeBold的时候,需要对下面的函数进行装饰,此时解释器继续往下走,发现并不是一个函数名,而又是一个装饰器,这时候,@makeBold装饰器暂停执行,而接着执行接下来的装饰器@makeItalic,接着把test函数名传入装饰器函数,从而打印’b’,在makeItalic装饰完后,此时的test指向makeItalic的inner函数地址,这时候有返回来执行@makeBold,接着把新test传入makeBold装饰器函数中,因此打印了’a’。
  2. 在调用test函数的时候,根据上述分析,此时test指向makeBold.inner函数,因此会先打印‘1‘,接下来,在调用fun()的时候,其实是调用的makeItalic.inner()函数,所以打印‘2‘,在makeItalic.inner中,调用的fun其实才是我们最原声的test函数,所以打印原test函数中的‘c‘,‘3‘,所以在一层层调完之后,打印的结果为<b><i>hello python decorator</i></b> 。

对无参函数进行装饰

上面例子中的f1 f2都是对无参函数的装饰,不再单独举例

对有参函数进行装饰

在使用中,有的函数可能会带有参数,那么这种如何处理呢? 
代码优先:

  1. def w_say(fun):
  2. """
  3. 如果原函数有参数,那闭包函数必须保持参数个数一致,并且将参数传递给原方法
  4. """
  5. def inner(name):
  6. """
  7. 如果被装饰的函数有行参,那么闭包函数必须有参数
  8. :param name:
  9. :return:
  10. """
  11. print('say inner called')
  12. fun(name)
  13. return inner
  14. @w_say
  15. def hello(name):
  16. print('hello ' + name)
  17. hello('wangcai')

输出结果为

  1. say inner called
  2. hello wangcai

具体说明代码注释已经有了,就不再单独说明了。 
此时,也许你就会问了,那是一个参数的,如果多个或者不定长参数呢,该如何处理呢?看看下面的代码你就秒懂了。

  1. def w_add(func):
  2. def inner(*args, **kwargs):
  3. print('add inner called')
  4. func(*args, **kwargs)
  5. return inner
  6. @w_add
  7. def add(a, b):
  8. print('%d + %d = %d' % (a, b, a + b))
  9. @w_add
  10. def add2(a, b, c):
  11. print('%d + %d + %d = %d' % (a, b, c, a + b + c))
  12. add(2, 4)
  13. add2(2, 4, 6)

输出结果为

  1. add inner called
  2. 2 + 4 = 6
  3. add inner called
  4. 2 + 4 + 6 = 12

利用python的可变参数轻松实现装饰带参数的函数。

对带返回值的函数进行装饰

下面对有返回值的函数进行装饰,按照之前的写法,代码是这样的

  1. def w_test(func):
  2. def inner():
  3. print('w_test inner called start')
  4. func()
  5. print('w_test inner called end')
  6. return inner
  7. @w_test
  8. def test():
  9. print('this is test fun')
  10. return 'hello'
  11. print('ret value is %s' % test)

输出结果为

  1. w_test inner called start
  2. this is test fun
  3. w_test inner called end
  4. ret value is None

可以发现,此时,并没有输出test函数的‘hello’,而是None,那是为什么呢,可以发现,在inner函数中对test进行了调用,但是没有接受不了返回值,也没有进行返回,那么默认就是None了,知道了原因,那么来修改一下代码:

  1. def w_test(func):
  2. def inner():
  3. print('w_test inner called start')
  4. str = func()
  5. print('w_test inner called end')
  6. return str
  7. return inner
  8. @w_test
  9. def test():
  10. print('this is test fun')
  11. return 'hello'
  12. print('ret value is %s' % test)

输出结果为

  1. w_test inner called start
  2. this is test fun
  3. w_test inner called end
  4. ret value is hello

这样就达到预期,完成对带返回值参数的函数进行装饰。

带参数的装饰器

介绍了对带参数的函数和有返回值的函数进行装饰,那么有没有带参数的装饰器呢,如果有的话,又有什么用呢? 
答案肯定是有的,接下来通过代码来看一下吧。

  1. def func_args(pre='xiaoqiang'):
  2. def w_test_log(func):
  3. def inner():
  4. print('...记录日志...visitor is %s' % pre)
  5. func()
  6. return inner
  7. return w_test_log
  8. # 带有参数的装饰器能够起到在运行时,有不同的功能
  9. # 先执行func_args('wangcai'),返回w_test_log函数的引用
  10. # @w_test_log
  11. # 使用@w_test_log对test_log进行装饰
  12. @func_args('wangcai')
  13. def test_log():
  14. print('this is test log')
  15. test_log()

输出结果为

  1. ...记录日志...visitor is wangcai
  2. this is test log

简单理解,带参数的装饰器就是在原闭包的基础上又加了一层闭包,通过外层函数func_args的返回值w_test_log就看出来了,具体执行流程在注释里已经说明了。 
好处就是可以在运行时,针对不同的参数做不同的应用功能处理。

通用装饰器

介绍了这么多,在实际应用中,如果针对没个类别的函数都要写一个装饰器的话,估计就累死了,那么有没有通用万能装饰器呢,答案肯定是有的,废话不多说,直接上代码。

  1. def w_test(func):
  2. def inner(*args, **kwargs):
  3. ret = func(*args, **kwargs)
  4. return ret
  5. return inner
  6. @w_test
  7. def test():
  8. print('test called')
  9. @w_test
  10. def test1():
  11. print('test1 called')
  12. return 'python'
  13. @w_test
  14. def test2(a):
  15. print('test2 called and value is %d ' % a)
  16. test()
  17. test1()
  18. test2(9)

输出结果为

  1. test called
  2. test1 called
  3. test2 called and value is 9

把上面几种示例结合起来,就完成了通用装饰器的功能,原理都同上,就不过多废话了。

~~~~~~~~~~~~~~~~~~~~~~~~~~~~~~~~~~~~~~~~~~~~~~~~~~~~~~~~~~~~~~~~~~~~~~~~~~~~~

类装饰器

装饰器函数其实是一个接口约束,它必须接受一个callable对象作为参数,然后返回一个callable对象。 
在python中,一般callable对象都是函数,但是也有例外。比如只要某个对象重写了call方法,那么这个对象就是callable的。

当创建一个对象后,直接去执行这个对象,那么是会抛出异常的,因为他不是callable,无法直接执行,但进行修改后,就可以直接执行调用了,如下
 

  1. class Test(object):
  2. def __call__(self, *args, **kwargs):
  3. print('call called')
  4. t = Test()
  5. print(t())

输出结果为

call called

下面,引入正题,看一下如何用类装饰函数。

  1. class Test(object):
  2. def __init__(self, func):
  3. print('test init')
  4. print('func name is %s ' % func.__name__)
  5. self.__func = func
  6. def __call__(self, *args, **kwargs):
  7. print('装饰器中的功能')
  8. self.__func()
  9. @Test
  10. def test():
  11. print('this is test func')
  12. test()

输出结果为

  1. test init
  2. func name is test
  3. 装饰器中的功能
  4. this is test func

和之前的原理一样,当python解释器执行到到@Test时,会把当前test函数作为参数传入Test对象,调用init方法,同时将test函数指向创建的Test对象,那么在接下来执行test()的时候,其实就是直接对创建的对象进行调用,执行其call方法。

 

装饰器引入

易学教程内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或用户发布的内容,如有违反法律规定的内容欢迎反馈
该文章没有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点击提问,说说你的问题,让更多的人一起探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