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孩子教育之快乐成长不是玉不琢不成器的敌人
——当我们的生命之书只剩最后一页,铭记于心的到底是,爱的伟大还是刻苦的艰辛呢
1.普世的价值,总是将快乐成长等价于不给孩子带来压力,孩子说什么就听什么。这本身是对快乐成长的误读。因为。首先,快乐是相对值,一个十分刻苦的孩子,和一个偷懒不爱学习的孩子,难道刻苦的孩子一定觉得自己是活在地狱,而偷懒觉得自己活在天堂吗?
不一定,因为,快乐,是要比昨天更好,人才会开心。即使是最会偷懒的人,也并不一定快乐无比,因为只要今日不如昨日,人人都会觉得失落。故,给孩子快乐不等于不给他们压力,抑或是帮他们排除掉所有令其不快的事,这样他们的要求反而越来越高,明天也就更难比今天好了。反而更有可能更不快乐。
2.现在的文章中往往会举一些或是快乐教育然后后悔抱怨,抑或是痛苦教育孩子成名了十分感激的例子。这样的例子,真是生生把家长带入了孩子长大后的场景,他们仿佛都看到了,只要自己不以逼迫或者严厉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成不了才,以后会对自己的怨怼和不解。但往往例子的选取本身是有问题的,有多余因素干扰。虽然成功和失败的例子都有。但是成功者的话多是感激,而失败者是抱怨。其实本身爱抱怨与否,就也是成功的决定因素。
如果他选取一个性格积极的不成功者,才能够证明他这方面的结论没有受到,其余因素的干扰。否则只是举了一些成功和不成功的例子,但并没有说占比,而这个占比也是无法统计的。好比一个路上有个分岔口。一部分人走向了成功,另一部分人走向了失败。但并没有告诉我们占比。而且如果只是一昧的暴力,可能带来的种种恶果,比如孩子离家出走,自杀,情绪低落等不良因素也并没有进行体现。也因此并不能评判一个道路的好坏。一个道路的成功率才是这条道路好坏与否的标准。
所以,如果社会上大量涌现这样的言论。而年轻的父母缺乏自己的判断的话,很有可能就会一昧的去逼孩子,这个,最后还会导致其他不好的社会问题,而这个社会问题的短期之内是无法看出来的,因为教孩子这种东西,变数很大,最重要的就是因地制宜,就像郎朗,他父亲可以跟他说,你少了就两个练习钟头,你就给我去死。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可以这样子说的。如果本身年轻父母的心智不成熟,然后再这样教育孩子,孩子,形成了不好的心理品格,但是呢,在短期之内没有办法得到体现,也会因此无法及时解决,当时因为这些孩子还很小,但是等他们长大了之后,这个社会问题就会日益突出。
3.真正的快乐教育,不是营造出温室的假象,而是带领孩子面对残酷的现实。尊重他们,并且引领他们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迎接挑战,获得收获的成功和喜悦。这才是对快乐教育的真正定义。所以无忧无虑相当于是南辕北辙背道而驰,你一开始追求的快乐,就不是真正的快乐。这种所谓的无忧无虑是建立在不谙世事的基础上的,好比一个枪林弹雨的战场,你却让孩子捂着耳朵躲在后方,但其他家的孩子已经学会如何上阵厮杀了。到最后,被时间推着,孩子不得不踏入战场,那时候受了一身伤,却也是无济于事了。
所以说,你到最后也达不到你真正想走的那条路。就举个很简单的道理,孩子都不喜欢上学,然后,但是那为什么高考之后的那个暑假,大家都不快乐,或者说大家都没有自己原以为的会那么快乐,就是因为他们失去了他们本身追求的目标,也失去了获得目标成功的那种喜悦感,我觉得这个例子是最可以说明什么叫开心,什么叫快乐的。
4.最后回到本文论点。之所以说他们不是敌人,是因为这两种观点本身走的都是两条路,只是因为在孩子教育这个节点上有所交集,才常常被人误解。快乐教育的本心是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玉不琢不成器的本心是希望孩子能够飞黄腾达,成龙成凤。他们本身就不是在做一件事情,虽然互相之间会有所补充。正如我之前提到,如果能够对快乐教育正常的引导,最后也能够使孩子成大器。准确来说他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不应该割裂来看。
有人常说,好的决定是不会后悔的决定。其实反之亦然,不后悔的人生就是好的人生,虽然说,我们提倡的是,以面对困难、解决困难,获得成功的开心教育。但如果有父母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无忧无虑的生活,这对不对呢,这是“没有错误”的,不等于对,但不是错。世上之事,人外人,天外天。即使棍棒打断,不成器者扔十之八九。但与之相比,你的孩子所拥有的幸福美好又灿烂的无忧无虑童年时光却是板上钉钉的事。而严格要求的父母,即使孩子最后不成名成器,你的孩子,作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以血肉之躯,面对风浪挫折,他的一生也定是百里骇浪连疆图。无羁少年郎,纵马肆意,豪气干云。
如此林林总总,归结下来,就是别回头,向前看。千姿百态,因材施教。教育的成功与否,只要人还未仙逝,都无法盖棺定论。若是因一时一刻的成败得失对自己全盘否定,未免太轻视自己以前的见地。一件事的成功好坏是由未来你看待它的思路和对待它的方法决定的。所以,别回头,选了哪条路就咬着牙往前走,不怨不闹,错也会变对,雨也会转晴。
父母之爱是如此伟大以至于我们拒绝把它进行任何功利化的叙述,尤其是现代,我们普适的观点一般倾向于引导父母很少对自己孩子表达这种成功欲望或者期待。但其实这种期望首先是人之常情,再开明的父母当看到孩子的坏成绩,也会难掩失落之情。正如《大宅门》中白景琦和家里闹翻出去单干,他父亲对着他的背影喊,我等着你给我买大宅子。《狮子王》中辛巴的父亲对它说,你是我的儿子,你是天生的王。这种似隐喻又似期盼的暗示,在孩子成长中也有一定的地位,因为当我们抱有某种期待的时候,往往是觉得还是有机会实现的,父辈的期待无意中反倒可以拉近孩子和原本他认为的遥不可及的目标的距离感,正如皮格马利翁一直看着女神像最后女神真的活了一样,这也是某种程度上的自我实现预言效应。所以也应该允许父母正常的表达对孩子的期许,而不是一昧的说,无论如何我都爱你。虽然亲情的伟大确实如此。况且,爱和期待本身就不矛盾,但也并不是因果。我爱你和我对你有所期盼是正常的两件事,因为爱并不是因为达到期待才会给予,而期待则是因为爱你希望你更好而存在。
总结论述:母狮在厮杀猎物时,就会领着未成年的狮子在后面观看。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真正的快乐教育和成才教育应该是愿意引导孩子去认识并面对残酷世界中的一切问题,运用智慧和勇气去解决他们最后获得战胜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