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ssion.load/get方法均可以根据指定的实体类和id从数据库读取记录,并返回与之对应的实体对象。
其区别在于:
如果未能发现符合条件的记录,get方法返回null,而load方法会抛出一个ObjectNotFoundException。
Load方法可返回实体的代理类实例,而get方法永远直接返回实体类。
load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内部缓存和二级缓存中的现有数据,而get方法则仅仅在内部缓存中进行数据查找,如没有发现对应数据,将越过二级缓存,直接调用SQL完成数据读取。
Session在加载实体对象时,将经过的过程:
首先,Hibernate中维持了两级缓存。第一级缓存由Session实例维护,其中保持了Session当前所有关联实体的数据,也称为内部缓存。而第二级缓存则存在于SessionFactory层次,由当前所有由本SessionFactory构造的Session实例共享。出于性能考虑,避免无谓的数据库访问,Session在调用数据库查询功能之前,会先在缓存中进行查询。首先在第一级缓存中,通过实体类型和id进行查找,如果第一级缓存查找命中,且数据状态合法,则直接返回。
之后,Session会在当前“NonExists”记录中进行查找,如果“NonExists”记录中存在同样的查询条件,则返回null。“NonExists”记录了当前Session实例在之前所有查询操作中,未能查询到有效数据的查询条件(相当于一个查询黑名单列表)。如此一来,如果Session中一个无效的查询条件重复出现,即可迅速作出判断,从而获得最佳的性能表现。
对于load方法而言,如果内部缓存中未发现有效数据,则查询第二级缓存,如果第二级缓存命中,则返回。
如在缓存中未发现有效数据,则发起数据库查询操作(Select SQL),如经过查询未发现对应记录,则将此次查询的信息在“NonExists”中加以记录,并返回null。
根据映射配置和Select SQL得到的ResultSet,创建对应的数据对象。
将其数据对象纳入当前Session实体管理容器(一级缓存)。
执行Interceptor.onLoad方法(如果有对应的Interceptor)。
将数据对象纳入二级缓存。
如果数据对象实现了LifeCycle接口,则调用数据对象的onLoad方法。
返回数据对象。
/** *//**
* get()方法的执行顺序如下:
* a):首先通过id在session缓存中查找对象,如果存在此id的对象,直接将其返回
* b):在二级缓存中查找,找到后将 其返回。
* c):如果在session缓存和二级缓存中都找不到此对象,则从数据库中加载有此ID的对象
* 因此get()方法并不总是导致SQL语句,只有缓存中无此数据时,才向数据库发送SQL!
*/
/** *//**
* 与get()的区别:
* 1:在立即加载对象(当hibernate在从数据库中取得数据组装好一个对象后
* 会立即再从数据库取得数据此对象所关联的对象)时,如果对象存在,
* load()和get()方法没有区别,都可以取得已初始化的对象;但如果当对
* 象不存在且是立即加载时,使用get()方法则返回null,而使用load()则
* 抛出一个异常。因此使用load()方法时,要确认查询的主键ID一定是存在
* 的,从这一点讲它没有get方便!
* 2:在延迟加载对象(Hibernate从数据库中取得数据组装好一个对象后,
* 不会立即再从数据库取得数据组装此对象所关联的对象,而是等到需要时,
* 都会从数据库取得数据组装此对象关联的对象)时,get()方法仍然使用
* 立即加载的方式发送SQL语句,并得到已初始化的对象,而load()方法则
* 根本不发送SQL语句,它返回一个代理对象,直到这个对象被访问时才被
* 初始化。
*/
来源:oschina
链接:https://my.oschina.net/u/109139/blog/23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