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本人运营的公众号“
携程技术中心PMO”(ID:cso_pmo)
关于我们

我们面临的挑战
敏捷开发是以用户的需求进化为核心,采用迭代、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软件开发。先把一个大项目分为多个相互联系、可独立运行的小项目,再分别完成,而在此过程中软件一直处于可使用状态。
敏捷开发模式可以对过程进行自主调整,它强调人的因素,能够灵活响应需求和技术的不断变化,并且产出高质量的软件产品。
实行敏捷开发之前,我们面临的挑战:
- 如何令30多人的团队保持高效运作?
- 如何定义BU和内部需求的优先级?
- 如何迅速将需求实现并落地?
与时俱进,迅速转型
第一步,将团队拆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团队,保证在快速迭代的同时保持高效沟通。
第二步,从需求着手,积极向敏捷模式靠近。
- 产品同学明确当前阶段的KPI/OKR,按照ROI和紧急程度区分优先级;
- 开发同学提前进入以便聚焦技术方案,拆解并认领工作任务,加强配合;
- 测试同学共同思考验收标准并执行严格的测试流程。通过单元测试、功能测试的案例,提前规避风险;
- 成员紧密地配合,验证需求强度和假设,以迅速推动产品更新和迭代;
- 通过sprint计划会,可以更加明确团队成员的任务和目标。而通过每日站会,可以更迅速地同步项目开发进度。


第三步,充分利用iKanban高效管理产品需求,需求饱和度及完成度一目了然,进一步提升团队工作效率。


我们的收益
如何评估敏捷的效率呢?基于清晰的产品目标,通过交付能力、产品质量和响应速度这三点来判断:
- 交付能力:在单位时间内产出有价值的功能点的能力
- 产品质量:高质量的产品需有较少的bug和较低客诉率
- 响应速度:对于需求的响应速度及承诺

敏捷实施后的成效:

未来可期
在实践敏捷的过程中,我们总结了以下待优化点,以便进一步提升敏捷效率:
- 提升站会的效率,以减少不相干的讨论;
- 开计划会议前,提前做好任务的拆分和分配,以缩短会议时长;
- 加强在单元测试和持续集成上的投入,加速产品迭代;
- 定期复盘和反思,持续优化流程。
我们是携程用户平台研发部-行程&订单团队,未来我们会一起做得更好!

编者按
团队的开发人员撇开需求沉浸在想象中的“完美”程序中;测试人员迷茫的点击着按钮试图搞 明白这到底是个什么功能;设计师造出了没有尽头的楼梯,更糟的是,客户爱上了这个设计; 团队领导四处救火,力有不逮。种种迹象表明,我们得打破分工带来的壁垒,建设全功能团队——大多数人能完成大多数种类工作的团队。
如果员工成长是必须的,那么,帮助员工认识到工作的全貌也是必须的。角色轮换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在项目内部通过角色互换,不限角色的结对工作,加强不同角色,不同模块间的知识传递,打破技术壁垒,帮助员工从不同视角理解项目,锻炼技能,进而增加团队均衡生产的能力。
关注“携程技术中心PMO”公众号
回复“秘密”获取《敏捷实践的秘密 II》电子版

携程敏捷实践
携程敏捷沙龙
部分图片及电子书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勿作它用。如果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来源:oschina
链接:https://my.oschina.net/u/4288583/blog/3414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