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有很多伪区块链项目,最主要的特点是,除了支付环节用到区块链的钱包以外,其余都和区块链没关系。业务是中心化的,账号是中心化的,数据也是中心化的,只有交易记录是去中心化的。
目前,区分是否是真区块链项目也很容易,就看数据是否上链。如果数据没有上链,那百分百是伪区块链项目,仅仅是用区块链来蹭热点的。但即使数据上链,也仅仅是达到了区块链的初级阶段,价值孤链,就是区块链世界的信息孤岛。在信息时代,信息从线下搬到线上。线下的信息传播只能依靠物理方式,比如报纸、杂志、电视节目,广播和口口相传。信息上了网,就形成了信息的高速公路。信息传递速度加快,于是改变了世界的脚步,推动了人类的进程。
但是信息的传输并不全是点对点的。大部分情况,信息要保存在一个地方,看到的人能看到,看不到的人便看不到。这就形成了信息孤岛。信息孤岛有天然形成的,也有人为制造的。人为制造的信息孤岛是为了利益。比如某些用户可见,某些用户不可见。比如普通用户不可见,会员可见。尤其是千人千面的内容分发算法,让很多人永远只能看到自己能看到的信息,而看不到他不曾看过的信息。这就是人为的信息孤岛。什么是后区块链时代的价值洼地?我觉得毫无疑问是:跨链。
PalletOne 既是一个跨链协议,更是一个高性能的“超级公链”。 PalletOne 以数字货币抽象、合约抽象和UTXO 抽象等接口的形式,将所有区块链底层封装到适配器中,对上提供统一的接口。而 PalletOne 虚拟机为Java、 C++等常用编程语言提供了安全稳定的智能合约运行环境,开发人员不用关心区块链底层的细节,就可以使用自己常用的开发语言编写跨链的区块链应用,使得一个应用可以同时在多个链上运行。外汇代理https://www.kaifx.cn/ib/同时 PalletOne 独创的陪审团机制以及 DAG 数据存储+DPOS 的 Mediator 见证人机制使得合约执行和数据存储都并行处理,从而实现了一个高性能的“超级公链”。
PalletOne 与众不同之处在于, PalletOne 不仅仅可以跨所有的链,而且在性能考量、通证设计、开发者友好性上都做了更多的优化设计,更容易建立良好的区块链应用生态。
PalletOne为区块链世界的互通而生
目前的区块链缺乏互操作性,PalletOne试图通过分布式跨链协议来解决区块链互通问题。Pallet是英文Protocol for Abstract-Level LedgerEcosystem缩写,简言之,是指构建抽象层账本生态系统的协议。分布式跨链协议是PalletOne达成目标的方式,它要实现一个畅通无阻的区块链世界,在这个区块链世界中,不同的链,不同的网络之前都不会有价值流通的烦恼。
PalletOne也试图同时解决可扩展性的问题、用户友好度问题以及应用在不同链中的迁移问题。不过,PalletOne最核心解决的问题还是跨链互通的问题。
PalletOne最终来说,想成为区块链世界的“IP协议”,就像互联网时代的IP协议一样,它让互联网的上层应用不用考虑底层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等,有了IP协议,不同的应用之间实现信息的自由流通。PalletOne也试图让不同链之间的应用可以实现价值互通、信息互通、功能互通。
性能上的突破:DAG+陪审团共识
当前主流的区块链之所以性能提不上去,核心原因有两点:
底层数据存储采取“区块”串联的“链”式解构,也因此我们把这项技术称之为“区块链”技术,但这样的技术导致数据读写只能采取单任务的串行模式,效率不高。
共识机制面临“安全、效率和去中心化”的不可能三角,目前最受认可的仍然是POW,达成共识需要的时间特别长,也导致了网络性能受限。
这两个原因,一个决定怎么记账,一个决定谁来记账,都会严重影响主网的性能。也因此,目前新的公链大都是在这两个方向进行突破,比如使用DAG技术的IOTA,就是变革了传统的区块链形式;使用DPOS共识机制的EOS,则尝试在共识机制上进行优化。
PalletOne是这两个方向的集大成者。一方面,在存储上采取DAG技术,用并行思路取代串行思路;另一方面采取了“调停中介+陪审团”的双重共识机制,优化了共识达成的速度。
DAG技术是一种全新的区块链技术,跟传统的区块链技术思路完全不一样。并行写入,处理速度快;参与的节点越多,交易量越大,交易的确认速度越快,可以说是针对传统区块链技术缺陷的一种技术升级方案。
相比于DAG技术,PalletOne的共识机制几米认为更有特色一些。其共识机制比较复杂,将节点划分为两种角色。
1、调停中介Mediator
调停中介负责 PalletOne 网络的整体安全性,有点类似于传统区块链里的区块生产者,即“矿工”。
为了兼顾效率和安全,PalletOne采用DPOS共识机制投票选出调停中介,类似EOS里的超级节点,PalletOne里的调停中介也是21个。
为了进一步提升网络性能,PalletOne的调停中介只完成几项核心工作:
持有陪审员的保证金
部署智能合约模板
随机选择陪审员组建陪审团
为多签钱包提供签名
分布式存储中DAG单元的见证
简而言之,调停中介有点像企业里的高管,负责战略上的整体统筹。
2、陪审团Jury
现在的区块链可不仅仅是个大账本,其中一个重要而高频的职能就是智能合约。为了提高整个网络的性能,PalletOne将智能合约的运行和多重签名账户的管理委任给陪审团。
同时,为了兼顾安全和去中心化,陪审团被设计为由许多参与者组成,这些参与者被称为陪审员。每位陪审员支付保证金以保证安全。陪审团内采用 VRF共识的算法来实现共识。
VRF的算法比较复杂,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下载技术黄皮书进一步学习。这里几米再介绍陪审团机制。
为了满足不同场景下,智能合约对于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的不同要求,PalletOne的陪审团在组建上还分为两种模式:
陪审团锁定模式:合约和陪审团成员锁定,要求陪审员长期在线,适合周期短的合约。
陪审团非锁定模式:合约创建时配备一个大于实际需要的陪审员池,每次合约调用都通过随机算法选择出指定数量的陪审团进行审核,适合不需要多签的、长期运行的合约。
陪审员池的节点越多,一次性选举的陪审员越多,合约执行的共识越慢,但同时也越安全,受到攻击的可能性越小。智能合约开发者可以根据具体的业务场景,在共识的效率和安全之间选择一个平衡点。
简而言之,陪审团就是执行层,负责干活的。尤为让人惊喜的是,陪审团因为是面对的具体事务,被设计成多任务处理方式,网络计算性能因此大大提高。
开发上的突破:多语言多平台&通证抽象层
除了高性能公链以及多链的突破,PalletOne还在通用性和便利性上做出了一番新的尝试。
1、多语言&多平台
想要在以太坊上开发智能合约,你需要专门学习Solidity语言,门槛比较高。而PalletOne默认采用 Docker容器化技术实现智能合约。通过这种技术,PalletOne可以提供多种开发语言的SDK,帮助开发人员节省开发智能合约的学习成本。
简而言之,在PalletOne上,你可以使用主流的开发语言(比如Java、C++、JS等)开发智能合约,而不需要专门去学习一门新的合约开发语言。
同时,PalletOne还专门设计了一个智能合约编译和执行的核心工具PalletOne VM,这个虚拟机跟底层的操作系统完全解耦,使得PalletOne智能合约适用于windows、Linux、Mac等多种平台类型。
为了进一步促进智能合约生态的形成,PalletOne还内置了合约模板商店。
这个商店,类似于苹果的 AppStore,开发者可以对智能合约自由定价,用户通过有偿使用合约,使得开发者受益,从而进一步提高开发者的积极性和智能合约的质量。同时,PalletOne也会提供功能强大的合约模板集给用户免费使用。
综上,PalletOne对于开发者是非常友好的,既可以多语言开发,又可以多操作平台运行。同时,还可以把智能合约当做一款产品来经营买卖。这真是一个属于程序员的时代啊。
2、通证抽象层
作为区块链的信仰者,我们认为币链不分家,甚至在当前阶段,部分应用可能用币就足够颠覆了。而这里的币,就是我们常说的通证。
在过去的2017年,火热的爱西欧项目大都使用以太坊来发币,大部分是基于ERC20标准,而这个标准显然难以应付未来更多样的使用场景。
作为一条高性能公链,在发币这块,PalletOne在初期就内置了以下的通证抽象模型:
同质化通证:类似于以太坊ERC20发行的通证,可以一次性创建通证。
非同质化通证:类似于迷恋猫使用的ERC721标准,每个通证都是独一无二的。
半同质化通证:通证之间有区别,但通证内又不唯一,类似于邮票,同一套邮票不止一张,但邮票与邮票之间还有区别。
挖矿通证:类似于比特币的经济模型,通证需要随着一定规则逐步产出,不可一次性创建,像我们币乎的KEY就应该用这类通证来创建。
固定面额通证:类似现实生活中的纸币,用户可以定义1,2,5,10,20,50,100等面额的通证,使用该通证时不可分割。这种类型很罕见,感觉也不是很有必要的样子,难道是给法定数字货币准备的?
通过这套抽象模型,用户可以很方便的创建自己的通证。不需要编写任何代码,只需要配置相关参数即可,从而避免了发行通证时出现合约漏洞,安全性大大提高。
最终总结一句话就是大部分跨链协议支持的区块链数量相对有限,而PalletOne支持的数量会比较多。能够支持整个社区的运营。
来源:oschina
链接:https://my.oschina.net/u/4219976/blog/4346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