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0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无论是疫情的横空出世,还是世界局势的激烈动荡,抑或是股市的跌宕起伏,我相信很多国人都会有一种庆幸我是中国人的深刻感悟。作为一名技术宅,除了疫情,更多的还是雨女无瓜,随着Vue3.0 Beta
的推出,大家都争先恐后的尝了鲜,笔者也不例外,经过一番研究,觉得Vue3
也的确存在它独特的魅力,也应该写一篇博客方便还没有体验的朋友能够快速对其有一个大体的认知。
开始
此文默认你已熟悉
Vue2.x
相关知识
环境搭建
相关库版本
Vue-Cli 4.x
Vue 3.0.0-beta.1
Vue-Router 4.0.0-alpha.7
具体步骤如下:
- 使用
VueCli
创建一个Vue
基础项目:vue create project
- 在项目中,执行升级命令:
vue add vue-next
项目目录结构如下:
进行完以上操作无误之后基本环境就已经搭建完毕。
配置路由
- 项目中执行
npm install vue-router@4.0.0-alpha.7 -S
按照一般规范,在src
目录下新建router
文件夹,并在router
文件夹中新建index.js
文件。
index.js内容:
import { createRouter, createWebHashHistory } from 'vue-router';
import Home from '../components/home'
const routes = [
{path: '/', redirect: '/home'},
{path: '/home', component: Home}
]
export default createRouter({
history: createWebHashHistory(),
routes
})
复制代码
基本的路由配置没有太大改变,大多数情况下你只需要关注routes
中路由规则编写。接下来,我们需要在main.js
中接入router
。
main.js:
import { createApp } from 'vue';
import App from './App.vue'
import router from './router';
const app = createApp(App);
app.use(router);
app.mount('#app');
复制代码
不同于我们之前采用new Vue()
创建实例的方式,Vue3
在这里进行了改变;不仅如此,我们不难发现,安装路由的方式也由之前的Vue.use(Router)
变成如上方式,同理对于Vuex
的接入也是大同小异,笔者这里就不过多赘述了。
App.js
<template>
<div id="app">
<router-view></router-view>
</div>
</template>
复制代码
基础语法初探
setup
setup功能是新的组件选项,它充当在组件内部使用Composition API(新特性)的入口点;创建组件实例时,在初始道具解析后立即调用。在生命周期方面,它在beforeCreate挂接之前被调用。
一般来说,按照我们之前常规的写法,我们在对需要使用变量、计算属性的时候,我们会习惯性的写上:
home/index.vue
<template>
<div class='home'>
<div>{{count}}</div>
<div>{{foo}}</div>
</div>
</template>
<script>
import { ref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
name: 'home',
data() {
return {
count: 0
}
},
computed: {
foo() {
return this.count + 1;
}
}
};
复制代码
两者是需要被分类到各自的对象中,在同等功能实现上来说,Vue3
的实现如下:
<template>
<div class='home'>
<div>{{count}}</div>
<div>{{foo}}</div>
</div>
</template>
<script>
import { ref, computed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
name: 'home',
setup(props, context) {
const count = ref(0)
const foo = computed(() => count.value + 1)
return {
count,
foo
}
}
};
</script>
复制代码
看到这种语法你是不是懵了,不用慌,这部分着重介绍
setup
这个入口函数,具体内部语法可以先不用在意,后面都会进行对应性一一讲解。
setup
接收两个重要参数:
- props:这个自然不用多提了,等同于
vue2
的props
,在这个地方我们需要注意的地方是,我们不能对这个参数进行解构,如果使用解构会使他失去响应性。例如下面代码就会让props
传过来的值失去响应性:
export default {
props: {
name: String
},
setup({ name }) {
watchEffect(() => {
console.log(`name is: ` + name) // 失去响应性!
})
}
}
复制代码
- context:其实这个参数我们也是比较熟悉的,它提供了一个上下文对象,该对象公开了先前this在2.x API中公开的属性的选择性列表,它仅包含三个属性(
attrs
、slots
、emit
),举个栗子:
setup(props, context) {
context.attrs // 2.x:this.attrs
context.slots // 2.x:this.slots
context.emit // 2.x:this.emit
}
复制代码
看完代码,我们基本可以理解为setup
函数就是我们整个组件各项逻辑关系以及操作的入口了,在Vue3
中,我们使用不同api
的方式都是采用导入的形式,这就相当于我们有了更大的操作空间,有了更大的自由性。
虽然说Vue3
向下兼容Vue2
,但是这里其实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应该尽量避免2.x和setup
函数的混用,这将会导致一些问题。
reactive
取得一个对象并返回原始对象的反应式代理。这等效于2.x的
Vue.observable()
。
对这个api
用法,笔者用代码讲解会比较好理解:
<template>
<div class='home'>
<div>{{name}}</div>
</div>
</template>
<script>
import { reactive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
name: 'home',
setup() {
const obj = reactive({name: '流星啊'})
obj.name = 'bilibili'; // 修改属性值
return obj;
}
};
</script>
复制代码
相信大家已经看出来端倪,没错,这个api
就是单纯的把一个对象变得可响应。
ref
接受一个内部值并返回一个反应性且可变的ref对象。ref对象具有.value指向内部值的单个属性。
在这里我估计有小伙伴就要问了,这不就是2.x里的ref吗,不不不,在3.x它跟那个种在标签上的
ref
没有半点关系,也和$refs
没有任何关系,对于新的类似于2.x的获取dom
的方式请看模板引用部分。
同样,举个栗子:
<template>
<div class='home'>
<div>{{count}}</div>
</div>
</template>
<script>
import { ref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
name: 'home',
setup() {
const count = ref(0);
count.value++; // 有疑问的往下看笔者介绍
console.log(count.value);
return {
count
};
}
};
</script>
复制代码
这里也有一个注意点,你如果想要修改使用ref构造出来的变量,只能对xxx.value
进行修改,同理你想要在js
中访问它的值必须使用xxx.value
,直接对count进行赋值如count++
,这种写法会报错。
在这里估计又有小伙伴要问了,那为啥在template
模板中使用{{count}}
访问的时候不用加.value
,这里其实你在使用插值表达式的时候,它内部会自动展开,所以我们直接用就行了。
如果说我们把reactive
和ref
结合起来用会有怎样的奇淫巧计呢😱,继续举个栗子:
const count = ref(0)
const state = reactive({
count
})
console.log(state.count) // 0
state.count = 1
console.log(count.value) // 1
复制代码
当ref被访问或作为反应对象的属性进行更改时,它会自动展开为内部值,因此其行为类似于普通属性。
computed
这个api
也类似2.x,可以使用getter
、setter
,话不多说,上代码:
const count = ref(1)
const plusOne = computed(() => count.value + 1)
console.log(plusOne.value) // 2
plusOne.value++ // 无效
复制代码
在这里我们不难发现,它的访问方式也等同于ref
,也是需要采用xxx.value
,与此同时呢,如果你想要修改一个计算属性的值,你必须为他设置setter
,并对相应的依赖进行修改。废话少说,看码:
const count = ref(1)
const plusOne = computed({
get: () => count.value + 1,
set: val => {
count.value = val - 1
}
})
plusOne.value = 1
console.log(count.value) // 0
复制代码
readonly
意如其名,顾名思义,就是构造一个只能访问的属性,这个玩意它针对的很强,也就是无论你这个对象嵌套有多深,被他包装后的对象一定是只能读,其实就是相当于一个代理:
const re = reactive({count: 0})
const readonlyRe = readonly(re);
readonlyRe.count++; // 无效,并且会给出警告
复制代码
watchEffect
对于这个属性呢,你可以拿它跟2.x的watch
对象相比较了,没错他就是来监听的。
const count = ref(0)
watchEffect(() => console.log(count.value))
// -> 打印 0
setTimeout(() => {
count.value++
// -> 打印 1
}, 100)
复制代码
总而言之,他会收集传入函数的依赖,一旦依赖发生发生改变,他就会重新调用你传进来的函数,用过react hooks
的童靴可能会说,这玩意怎么这么像useEffect
,其实Vue3
也的确借鉴了react
一些不错的设计,所以,大家也不要觉得抄袭不抄袭的,框架终究是为用户服务,好的设计自然应该值得借鉴,就像react
也有借鉴Vue
的一些优点对自身进行优化。
接下来我们继续刨析这个api
。调用这个api
的同时,它会返回一个用于暂停句柄的函数,我们可以显式调用它用于的停止当前监听,并且对于传入给watchEffect
的回调函数,这个api
在触发调用的时候会传入一个用于注册无效回调的函数onInvalidate
。具体例子如下:
const stop = watchEffect(onInvalidate => {
const token = performAsyncOperation(id.value); // 执行一个异步操作
onInvalidate(() => {
// 依赖的id发生变化,但是异步操作还未完成,我们就可以在这里停止你的异步操作。
token.cancel(); // 这里我们假设你的异步操作返回了一个包含取消操作的方法。
})
})
stop(); // 我们可以使用这个方法去停止它
复制代码
如果我们注册了无效回调方法,那么在这个依赖已经变化但是异步请求还未完成的时候,它内部就会帮我们调用我们注册的无效回调。
生命周期函数
这里给一个与2.x的对比:
beforeCreate (vue3弃用) -> 使用 setup()
created (vue3弃用) -> 使用 setup()
beforeMount -> onBeforeMount
mounted -> onMounted
beforeUpdate -> onBeforeUpdate
updated -> onUpdated
beforeDestroy -> onBeforeUnmount
destroyed -> onUnmounted
errorCaptured -> onErrorCaptured
使用示例:
import { onMounted, onUpdated, onUnmounted } from 'vue'
const MyComponent = {
setup() {
onMounted(() => {
console.log('mounted!')
})
onUpdated(() => {
console.log('updated!')
})
onUnmounted(() => {
console.log('unmounted!')
})
}
}
复制代码
模板引用
在看完前面ref
这个api的介绍之后,很对小伙伴肯定也会疑惑,那我要获取dom
怎么办,这个Vue3
也有的,放宽心,听笔者继续娓娓道来。
<template>
<div class='home'>
<div ref="dom"></div>
</div>
</template>
<script>
import { ref, onMounted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
name: 'home',
setup() {
const dom = ref(null)
onMounted(() => {
console.log(dom.value);
})
return {
dom
}
}
};
</script>
复制代码
从代码中我们可以发现,现在这种访问dom
的方式和之前区别在于,我们需要显示设定一个响应性变量,然后再在模板中使用之前我们耳熟能详的方式ref='xxx'
来进行设定。
结尾
听完笔者的叙述,你有没有对Vue3
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想法呢😜。
如有发现笔者表述不当的地方,请在评论区戳笔者哦,感激不尽😝。
来源:oschina
链接:https://my.oschina.net/u/4289062/blog/4260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