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修学的基础

守給你的承諾、 提交于 2020-03-30 04:01:25
佛法修学的基础

一 净业三福

  《观无量寿经》的缘起中说,韦提希夫人家庭遭遇了很大变故,对于时间疾苦财政争体会到,她对释迦牟尼说:“这个世界太苦了

实在没意思,又没有更好的生活环境,更清凉的世界,没有造恶的世界,我希望往生到那里。” 释迦牟尼佛非常慈悲,就把十方诸

佛世界以神力变现在她面前,让她自己去观察,选择。韦提希夫人也不负佛的期望,她选中了西方极乐世界,要求佛教导她往生西方

世界的方法。佛在没有说明方法之前,教她先修三种净业,并告诉她,这三种净业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句话使我们明了三世

一切诸佛(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修行证果,都要依此三幅为基础。

[净业三幅---人天福]

1 孝养父母,侍奉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孝养父母在这里并不单纯是讲孝养父母,佛家讲孝,还应该是使父母来生不堕入轮回,并且把孝顺父母的心发扬光大,尽虚空遍法

界。大乘佛法是建立在孝道基础上的。《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佛门孝经,也是入门经,孝道是大圆满的根本,一切圆满从这里开始。
2 侍奉师长
  师道是建立在孝道基础上的。师长的恩德跟父母的一样,父母关心子女,老师关心学生,父母之恩是生我们的肉身,老师的恩德是

生我们的法身慧命,所以我们要孝养父母,侍奉师长。孝敬是性德,唯有孝敬才能开发自性,才能开发我们自行中无尽的宝藏。
3 慈心不杀
  慈悲是性德,孝敬扩大就是慈悲,慈悲第一就是不杀生。一切恶业中杀业最重。我们皈依佛门要受三皈五戒,五戒当中第一条就是

不杀生。慈悲包含很深的意义,不杀是慈,但慈不仅仅是不杀。
4 修十善业
  修十善业是世间善法的标准。佛教将十善归纳为三大类:身业、口业、意业。
  身业有三:杀生 偷盗 邪淫。 不杀生包括不伤害众生,不跟众生结冤仇。不偷盗,不但不能有偷盗的行为,连偷盗的念头

都不能有。偷盗在佛家叫“不与取”,不邪淫是对在家修行人说的,如果是出家人就改成不淫欲。
  口业有四:妄语、两舌、恶口、不绮语。妄语是欺骗人的行为,也就是不诚实。两舌是挑拨是非。恶语是说话没有分寸没有

礼貌,言语粗鲁,出口伤人。绮语是花言巧语,表面说的好听,但其用心不善。离此四种业,口业就清静了。
  意业有三: 贪、嗔、痴。贪是贪爱,包括吝啬。已经得到的不能满足,不能放下,不肯施舍帮助别人。佛教到我们用布施

的方法消除悭贪的障碍。有些修学人对世间的名闻利养不贪了,又开始贪恋佛法,这也想学,那也想学,这也属于贪。不嗔,就是不

起嗔恚之心,很多人贪不到就起嗔恚之心。不痴是指不愚痴,愚痴是没有智慧。“贪、嗔、痴”称为三毒,果报就是堕入地狱、恶鬼

、畜牲道中,这是在十法界中最苦的三道,我们一般称为三恶道。佛陀教我们修十善业就是要脱离三恶道。
(待续……)

易学教程内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或用户发布的内容,如有违反法律规定的内容欢迎反馈
该文章没有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点击提问,说说你的问题,让更多的人一起探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