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数和数域
首先,我们要引入复数,实际上,我们在中学数学中已经接触过复数了,我们知道,实数域的加法和乘法有如下性质: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3)(存在零元)0+a=a
(4)(存在相反元)(−a)+a=0
(5)(乘法交换律)ab=ba
(6)(乘法结合律)abc=a(bc)
(7)(存在单位元)1.a=a
(8)(存在逆元)a=0,a(a1)=1
(9)(分配律)a(b+c)=ab+ac
我们知道,为了研究一元多次方程的根,实数域是远远不够的。如方程x2+1=0我们知道该一元二次方程在实数域内无根,原因就在于不存在实数x,x2=−1,为了解决负数不能开根的问题,我们需要对数域进行扩充。我们规定i2=−1。显然i一定不是实数,因为,所有实数的平方都非负,这样,我们就引入了一个新的数i,这个数不是实数,是一个假象的数,英文为imaginary number,据此,我们定义一种新的数:a+bi,a∈R,b∈R。
我们称这种形式的数为复数,全体复数记为C,复数的加法和乘法规定如下:
(1)(a1+b1i)+(a2+b2i)=(a1+a2)+(b1+b2)i
(2)(a+bi)(c+di)=ac−bd+(ad+bc)i
如果c=a+bi,a称为c的实部,记为Re(c),b称为c的虚部,记为Im(c),两个复数相等当且仅当两个复数实部和虚部都相等,减法和除法就定义为加法和乘法的逆运算。容易验证复数有如下的运算规律:
(1)(加法交换律)c1+c2=c2+c1
(2)(加法结合律)c1+c2+c3=c1+(c2+c3)
(3)(存在零元)0+c=c0=0+0i
(4)(存在相反元)c+(−c)=0−c=−Re(c)+(−Im(c))i
(5)(乘法交换律)c1c2=c2c1
(6)(乘法结合律)c1c2c3=c1(c2c3)
当然还满足
(7)(存在单位元)1.c=c
(8)(存在逆元)c=0,c.(c1)=1
(9)(分配律)c(c1+c2)=c1c+c2c
(1)-(5)的验证的比较简单,我们仅验证(6)-(9):
(6)设c1=a1+b1ic2=a2+b2ic3=a3+b3i则c1c2=(a1a2−b1b2)+(a1b2+a2b1)ic1c2c3=[a3(a1a2−b1b2)−b3(a1b2+a2b1)]+[a3(a1b2+a2b1)+b3(a1a2−b1b2)]i=[a1(a2a3−b2b3)−b1(a3b2+a2b3)]+[a1(b2a3+a2b3)+b1(a2a3−b2b3)]i=c1(c2c3)(7)1=1+0i,而对任意的c=a+bi,都有(a+bi).1=(a.1−b.0)+(b.1+a.0)i=c(8)c=a+bi=0,a2+b2>0,令d=a2+b2a−bi,则cd=a2+b2(a+bi)(a−bi)=1(9)c1=a1+b1i,c2=a2+b2i,c3=a3+b3i,则c1(c2+c3)=(a1+b1i)((a2+a3)+(b2+b3)i)=[a1(a2+a3)−b1(b2+b3)]+[a1(b2+b3)+b1(a2+a3)]i=[(a1a2−b1b2)+(a1b2+a2b1)i]+[(a1a3−b1b3)+(a1b3+a3b1)i]=c1c2+c1c3
实际上,以上九条运算性质,不仅复数和实数有,有理数也同样有以上九条性质。我们把具有以上九条运算性质的数系就称为数域。
定义1.1 S是一个数系,在S上定义的加法和乘法,并且满足:
(1)∀a,b∈S,a+b=b+a
(2)∀a,b,c∈S,a+b+c=a+(b+c)
(3)∃0∈S,∀a∈S,a+0=a
(4)∀a∈S,∃b∈S,a+b=0
(5)∀a,b∈S,ab=ba
(6)∀a,b,c∈S,abc=a(bc)
(7)∃1∈S,∀a∈S,1.a=a
(8)∀a∈S,a=0,∃b∈S,ab=1
(9)∀a,b,c∈S,a(b+c)=ab+ac
则称S是一个数域
有理数系、实数系和复数系都是数域,因而我们又称为有理数域、实数域和复数域,根据数域的定义,我们还有如下的性质:
(1)零元必唯一:
假设α,β∈S,∀a∈S,都有α+a=a=β+a那么α+β=β+α=β=α
(2)单位元必唯一:
假设α,β∈S,∀a∈S,都有αa=βa=a那么αβ=βα=β=α
(3)相反元必唯一:
∀a∈S,a+b=0=a+c,那么a+b+c=0+c=c=a+(b+c)=a+(c+b)=a+c+b=0+b=b
(4)逆元必唯一:
∀a∈S,a=0,ab=ac=1,那么abc=a(bc)=a(cb)=(ac)b=1c=c=1b=b
数域就构成一个代数系统,概括了有理数域、实数域和复数域之间共有的本质的运算性质。并且,有理数、实数和复数是扩充的关系,作为集合,就有如下的包含关系:Q⊂R⊂C我们知道,每一次数系的扩充,都是一次运算的解放:从正整数到整数的扩充,带来了减法运算的解放;从整数到有理数的扩充,带来了除法运算的解放;从有理数到实数域的扩充,带来了极限运算的解放;而从实数域到复数域的扩充,则带来了根式运算的解放。我们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为2a−b±b2−4ac当b2−4ac<0时,在实数域上是无法开根的,然而,扩充到复数域就可以进行开根运算,一元二次方程在复数域上就必然有两个解。根式运算的完备性,对于代数方程的求解是至关重要的!
接下来,我们给出复数的几何意义,我们知道,复数由实部和虚部共同决定,复数也和平面上点构成一一对应的关系。这样,复数的加法实际上就是平面上向量的加法。复数的模就定义为对应平面上向量的长度,即:∣a+bi∣=a2+b2复数的幅角定义为x轴正向与c的夹角,记为argc,如果c=a+bi,就有:argc=⎩⎪⎪⎪⎪⎪⎪⎪⎪⎨⎪⎪⎪⎪⎪⎪⎪⎪⎧arctanab2ππ+arctanabarctanab−2π−π+arctanaba>0,b≥0a=0,b>0a<0,b≥0a>0,b<0a=0,b<0a<0,b<0可以合并成以下五种情况:
argc=⎩⎪⎪⎪⎪⎪⎪⎨⎪⎪⎪⎪⎪⎪⎧arctanab2π−2ππ+arctanab−π+arctanaba>0a=0,b>0a=0,b<0a<0,b≥0a<0,b<0幅角、模和复数通过以下的欧拉公式沟通起来,规定eiθ=cosθ+sinθi则c=∣c∣eiθ=∣c∣cosθ+∣c∣sinθi我们称这种表示法为指数表示法,接下来,我们来考虑指数表示法和复数乘法的关系。(r1eiθ1)(r2eiθ2)=r1r2(cosθ1+isinθ1)(cosθ2+isinθ2)=r1r2[(cosθ1cosθ2−sinθ1sinθ2)+i(cosθ1sinθ2+sinθ1cosθ2)]=r1r2ei(θ1+θ2)也就是说,在指数表示法下,指数乘法的性质和实数域上乘法的性质,在形式上是一致的。这方便我们求解复数的乘方。即:(reiθ)n=rnei(nθ)我们再给出共轭复数的概念:c=a+bi=a−bi共轭复数的指数表示为c=∣c∣e−iargc并且:cc=∣c∣2=a2+b2最后我们给出共轭运算和复数乘法的关系:c1c2=c1.c2只需要作简要的检验即可(a+bi)(c+di)=ac−bd+(ad+bc)i=ac−bd−(ad+bc)i=(a−bi)(c−di)这说明共轭和乘法运算是可交换的。
两类代数方程
代数学基本定理与多项式的根
本章简要介绍代数方程的解的一些理论。K是一个数域,a0,a1,⋯,an∈K,称方程a0xn+a1xn−1+⋯+an=0是K上的代数方程,其中a0=0
当然,我们并没有规定方程的解一定是K中的数,但是,方程的解必定与数域有关,在不同的数域上,方程解的情况是不同的。举例来说:x2−1=0在有理数域上就有两个不同的根±1,但是x2−2=0就在有理数域上没有根,但是在实数域上有两个不同的根±2,再考虑方程x2+1=0方程在实数域没有根,在复数域有一对共轭的根±i,之所以在实数域没有根,是实数域上负数不能开根,这一限制使得实数域对开根运算不是封闭的,扩充到复数域上,就能找到两个根,因而,求解代数方程,数域是至关重要的。复数域对加减乘除和开根运算都封闭,对于求解代数方程而言,已然是足够的,下面,我给不加证明地给出代数基本定理。
定理1.1(代数基本定理) K(Q,R,C)是一个数域,a0,a1,⋯,an∈K,代数方程a0xn+a1xn−1+⋯+an=0必有一个复根
该定理的证明要用到复变函数论的知识,不是在线性代数的范畴内,这里就不给出代数基本定理的证明。下面我们统一讨论复数域上的多项式,代数方程的根与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密切相关:
引理1.1 a0,a1,⋯,an∈C,对复数域上的多项式f(x)=a0xn+a1xn−1+⋯+an对任意的复数a∈C,存在n−1次多项式q(x),有f(x)=(x−a)q(x)+f(a)
推论1.1 a0,a1,⋯,an∈C,对复数域上的多项式f(x)=a0xn+a1xn−1+⋯+an如果a是代数方程f(x)=0的根,则存在C上的n−1次多项式q(x)f(x)=q(x)(x−a)
定理1.2 C上的n次代数方程a0xn+a1xn−1+⋯+an=0必有n个复根c1,⋯,cn,并且f(x)=a0xn+a1xn−1+⋯+an=a0(x−c1)⋯(x−cn)
证: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1时定理成立,假设对k次多项式p(x)=a0xk+⋯+ak,并有k个复数c1,⋯,ck是p(x)=0的k个根,并且p(x)=a0(x−c1)⋯(x−ck)对k+1次多项式f(x)=a0xk+1+a1xk+⋯+ak+1,其中a0=0,由代数基本定理,f(x)=0必有一根ck+1,于是f(x)=a0(x−ck+1)q(x)其中q(x)是首项为1的k次多项式,由归纳假设,又存在c1,⋯,ck,使得q(x)=(x−c1)⋯(x−ck)于是f(x)=a0(x−c1)⋯(x−ck+1)由构造c1,⋯,ck+1是f(x)=0是k+1个根
当然,n次方程的n个根可以有重复的根,这样,n次复多项式p(x)=a0xn+a1xn−1+⋯+an就可以因式分解为p(x)=a0i=1∏m(x−ci)kiki称为ci的重数,并且∑i=1mki=n
方程的根和方程的系数有何关系呢?对n次多项式p(x)=a0xn+⋯+an,存在n次复数(允许重复)c1,⋯,cn,就有p(x)=a0(x−c1)⋯(x−cn)按排列组合的观点看,(x−c1)⋯(x−cn)的所有一次项相当于有1个括号取x,其余n−1个括号取−ci,于是启发我们:ai=a01≤k1<⋯<ki≤n∑(−1)ick1⋯cki令δi(c1,⋯,cn)=1≤k1<⋯<ki≤n∑(−1)ick1⋯cki就有
p(x)=a0i=0∑nδi(c1,⋯,cn)xn−i该定理的证明可以用数学归纳法,比较简单,这里省略。我们看看该定理在n=2时的情形:对二次方程x2+a1x+a2=0其中a1,a2∈C,方程必有两个复根c1,c2,于是:a1=−c1−c2a2=c1c2这实际上就是二次方程的韦达定理。
下面我们来讨论实数域上的代数方程及多项式,a0,⋯,an∈R,假设c是实代数方程a0xn+⋯+an=0的根,由共轭运算和乘法运算的关系,其共轭c也是方程的根,而(x−c1)(x−c2)=x2−(c1+c2)x+c1c2的系数都是实数,再由数学归纳法可以推出,实系数代数方程的根必然有一对对互为共轭的根构成,同时
定理1.3 奇数次实代数方程必有一个实根
有关多项式环的理论,我们在后面再作详细论述。
线性方程组的高斯消元法
接下来我们介绍的是和线性代数密切相关的线性方程组
⎩⎪⎨⎪⎧a11x1+⋯+a1nxn=b1⋯am1x1+⋯+amnxn=bm实际上,我们在中学,已经接触了求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也就是消元与回代。所谓的消元法,就是通过以下三种操作减少方程的变元。
(1)调换两个方程的位置
(2)一个方程加上另一个方程的k倍
(3)一个方程左右两边乘以一个非零常数
我们称为线性方程组的初等变换,方程的初等变换是可逆的,这样就容易证明初等变换前后方程的解是不变的。
下面我们给出一例求解方程组的例子:
例1.1 求解方程组
⎩⎪⎨⎪⎧2x2−x3=1x1−x2+x3=02x1+x2−x3=−2
解:
第1步:调换第一个方程和第二个方程
⎩⎪⎨⎪⎧x1−x2+x3=00x1+2x2−x3=12x1+x2−x3=−2第2步,第三个方程减去第一个方程的2倍
⎩⎪⎨⎪⎧x1−x2+x3=00x1+2x2−x3=10x1+3x2−3x3=−2第3步,第三个方程除以3后和第二个方程交换位置
⎩⎪⎨⎪⎧x1−x2+x3=00x1+x2−x3=−320x1+2x2−x3=1第4步,第一个方程加上第二个方程,第三个方程减去第二个方程的2倍
⎩⎪⎨⎪⎧x1+0x2+0x3=−32x2−x3=−32x3=37最后一步,第二个方程加上第三个方程,就得到x1=−32,x2=35,x3=37
以上求解过程,实际上与x1,x2,x3无关,只与系数和右端的常数项有关。我们把这些数字抽象出来,称为一个数表
⎣⎢⎢⎡a11a21⋯am1a12a22⋯am2⋯⋯⋯⋯a1na2n⋯amnb1b2⋯bm⎦⎥⎥⎤由mn个K中的数排成m行n列的数表,称为m×n矩阵,上面的矩阵称为方程组的增广矩阵,如果b1=⋯=bm,称方程组为齐次线性方程组,此时方程组的求解甚至与常数项无关,只与矩阵
⎣⎢⎢⎡a11a21⋯am1a12a22⋯am2⋯⋯⋯⋯a1na2n⋯amn⎦⎥⎥⎤有关,称为方程组的系数矩阵,则方程组的初等变换相当于矩阵的如下操作
(1)交换矩阵的两行
(2)某一行乘以非零常数
(3)某一行加上另一行的k倍
以上三个变换称为矩阵的初等行变换,求解方程组的过程,就相当于对增广矩阵进行初等行变换,称为矩阵消元法,又称为高斯消元法。任何矩阵都可以通过初等行变换化为行阶梯状,再补充上变元,进行回代,就可以解出线性方程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