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怎样才算数?看这篇你就明白了!

南笙酒味 提交于 2020-02-21 09:53:12

前言

企业信息化,这个词几乎人人都听过,即便是计算机与互联网如此深入人们生活的今天,我们说起这个来,似乎依然觉得有点模糊。所谓企业信息化,是不是就是让员工们学会用那几套软件呢?信息化最终的目标又是什么样子?

企业信息化是什么?

1963年,日本学者梅倬忠夫在《信息产业论》一书中描绘了“信息革命”和“信息化社会”的前景,预见到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会引起一场全面的社会变革,并将人类社会推入“信息化社会”:

信息化社会是指信息产业高度发达且在产业结构中占优势地位的社会。——梅倬忠夫《信息产业论》

这个定义还真是有点晦涩难懂,不妨对比下在1997年首届中国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给出的定义:

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中国信息化工作会议

这里的智能化工具,更多的是指计算机。那之所以不叫“计算机化”,是因为信息化本身不仅包含计算机,还包含“远程通讯”这一内容。前者可以理解为硬件和软件两部分,后者可以狭义的理解为“互联网”。

如今,这个过程正在发生。

看到这里是不是依然很懵,计算机和互联网我都知道,平时也在用,可这个信息化过程到底是个什么过程啊?

一点一点来。

首先,我们先琢磨下什么是信息。先来举几个例子:

  • 一个人说话,旁边人听到的声音内容,是信息;
  • 作家写了一本书,人们可以阅读上面的文字记录,是信息;
  • 电台发射一段无线电波,收音机将它转换成声音,是信息;

等等

信息的种类非常多,看看他们的共同点:信息需要产生,信息需要载体记录,信息需要被理解。在计算机术语里面,产生信息的过程叫编码,理解信息的过程叫解码,载体上所记录的就是信息本身。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那这里我们就可以给出一个方便理解的信息化的定义了,就是将信息编码,记录,最后解码的过程。

结合企业,说点接地气的话:
企业信息化,就是把工作中产生的信息存起来,要用的时候再读出来。

是不是很简单?仔细看这个结论,对于企业信息化来说,麻烦的地方是回答这几个问题:

  • 什么信息需要存起来?
  • 什么时候需要用?
  • 用来做什么?

这几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是同一个:
企业信息化的实现。

实现企业信息化

说起实现,就不得不提到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ERP由美国高德纳咨询公司于1990年提出优化制造业系统和资源计划软件,是一个大型模块化,集成性的流程导向系统,集成企业内部财务会计,制造,进销存等信息流,快速提供决策信息,提升企业运营绩效和快速反应能力。

ERP是一套完整的企业管理思路。其核心思想就是对整个供应链的管理。也就是说,ERP先将企业最重要的问题,供应链,看成是一个企业运转的核心。用一整套理论和逻辑去安排围绕着供应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其它系统都是建立在此思想基础之上,如客户管理系统(CRM),供应链管理(SCM),人力资源管理(HRS)等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ERP的设计初衷正是为大型制造业企业服务的。而ERP的前身MRP 2,MRP,MIS等等,都是围绕着制造业企业而生。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供应链确实就是其企业运转的核心内容。

从ERP可以看出,企业信息化本质上是企业管理思路的信息化

从ERP提出到现在已经过去30年了,信息技术的发展相比1990年早已今非昔比,商业生态也跟以往有了巨大的不同,大量企业生产的不是具体的商品,加工也不需要原材料,ERP与现代很多企业,似乎格格不入。

现代企业越来越多的仅仅需要依靠人的能力与智慧去完成企业行为,人成了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企业的管理思想也逐渐从原本“以事为本”向“以人为本”的方向积极探索。企业信息化能不能也“以人为本”呢?

人,组成企业的基本单位。每个人在企业中各有职责,分工合作完成企业每日任务。每个人的工作方式都能抽象成:接到任务,完成任务,交接任务,三个部分,这像极了一个计算机程序,输入数据,处理数据,输出数据。那么,我们构建企业信息化是否也能按照这样的方式,围绕人为核心来打造这套系统呢?

如果将人在处理任务的过程看成是一个黑盒,我们并不清楚内部究竟发生了什么,那么每个人的个人工作台可以简单设计成:接收某个工作任务,之后将完成的工作结果发送给下一个人工作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个人工作台之间的互相通信,就如同人与人相互沟通。先不关心每个人在做什么,而首先关心的是人与人之间交接的部分,以这种方式去构建信息化的基础平台。

在实际企业运转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部门与部门进行交接的情况,仔细看其实还是人与人的交接,这个交接稍微有点区别,往往被交接的部门可以有多个人能够接受这个任务,部门内人员在接受任务之后,依然需要对部门其它人进行交接,实质上还是人与人的交接。

有了这个交接平台为基础,我们就可以开始深入构建每一个人的工作内容。从产品上,我们只需要关注单个人的需求,这大大降低了产品设计的复杂度,你甚至可能不需要专业的产品经理。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些人的工作内容是完全相同的。这就出现了人力资源中的重要概念:岗位。岗位实质就是一些工作的总和,这一些工作就可以被设计成单个软件应用,我们可以叫这种应用为:岗位应用。而一个人至少需要在公司承担一个岗位或者多个岗位。这也就意味着一个人,可以操作不同的岗位应用。

以岗位应用为基础,我们同样就可以开始构建客户管理系统(CRM),供应链管理(SCM),人力资源管理(HRS)等系统。从人角度去看,这些系统都很自然的就是部门系统,部门系统不再涉及具体的业务,更多的是部门经理关心的那些东西:任务数量,工作进度,完成结果等等,这些数据部门经理需要关心,以方便其更好的进行管理工作。你可能已经发现了,部门系统本质上就是一个数据分析系统,将岗位应用产生的数据进行计算,分类展示。

走到这里,我们几乎就已经通过岗位应用与部门系统,完整的替换掉了ERP及其基础上的那些臃肿的管理系统。

接下来你就会惊奇发现,这种结构下带来的好处:

  • 岗位应用无论从产品设计还是开发难度上都是简单方便的,岗位应用体量小,就更为灵活多变,调整起来非常迅速;
  • 岗位应用在信息采集上十分自然,信息采集不必再是一个额外的工作内容;
  • 而且岗位应用很好的将一个人的工作思路用软件应用的方式表达了出来,这不论是给之后工作改进,或是工作交接都提供了非常有效的参考。
  • 部门系统利用岗位应用的灵活,可以更为灵活的提供出管理思考中需要的各类数据。

走到这里,我们基本上就已经完成了信息化的过程:把工作中的数据存起来,然后需要的时候用起来。这是否就是终点了呢?

企业信息化的未来

以岗位应用和部门系统为基础,其实已经展现出来一个想象空间极大的未来景象。

随着岗位应用的完善,我们可以利用它逐渐替代掉那些重复的劳动,直到消灭,再加上岗位与岗位的工作,通过基础平台能互相交接,这让工作过程会变得非常自动化,人们彻底从繁琐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专注在富有创造性的工作上。

部门系统从本质上就是一个数据分析系统,用来辅助管理工作,这里仿佛天生就是给大数据与AI系统发光发热的地方,从而实现企业管理的智能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让企业不仅仅是信息化,而是进一步自动化,智能化,是龙归的追求。龙归相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这个未来可能并不遥远。龙归也愿意与有着同样追求和愿景的企业共同为这个目标而努力。

易学教程内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或用户发布的内容,如有违反法律规定的内容欢迎反馈
该文章没有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点击提问,说说你的问题,让更多的人一起探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