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设计的范式
范式顾名思义,即设计数据库时需要遵循的一些规范。要遵循后边的范式要求,必须遵循前面所有范式的要求。设计关系数据库时,遵从不同的规范要求,设计出合理的关系数据库,这些不同的规范要求被称为不同的范式,各种范式呈递次规范,越高范式数据库冗余越小。
目前关系数据库有六种范式: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第三范式(3NF)、巴斯-科德范式(BCNF)、第四范式(4NF)和第五范式(SNF,又称完美范式)
对于一般的项目,满足前三项就可以了。下面具体介绍前面三项。
1.第一范式(1NF)
每一列都是不可分割的原子数据项
怎么去理解呢?其实不难,简单来说就是,必须是一个能存进去数据库的数据表。
2.第二范式(2NF)
在1NF基础上,非码属性必须完全依赖候选码(在1NF基础上消除非主属性对主码的部分函数依赖)
相关概念:
- 函数依赖:A–>B,如果通过A属性(属性组)的值,可以唯一确定B属性的值。则称B依赖于A
- 完全函数依赖:A–>B,如果A是一个属性组,则B属性值的确定依赖于A属性组中所有的属性值。
- 部分函数依赖: A–>B,如果A是一个属性组,则B属性值的确定只需依赖于A属性组中其中一些的属性值。
- 传递函数依赖:A–>B,B–>C=>A–>C。如果通过A属性(属性组)的值,可以唯一确定B属性的值,通过B属性(属性组)的值,可以唯一确定C属性的值,则称C传递函数依赖于A
3.第三范式(3NF)
在2NF基础上,任何非主属性不依赖于其它非主属性(在2NF基础上消除传递依赖)
来源:CSDN
作者:Chasing stars
链接:https://blog.csdn.net/weixin_43520670/article/details/104113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