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

风流意气都作罢 提交于 2019-12-15 09:03:33

1.概念原理

现在基本上很多网络应用的软件都涉及p2p技术(QQ,PPS,对战平台…),p2p技术旨在于摒弃以前只能从服务器获得资源的观念,每台电脑都是一个peer,都可以从其他peer上获取自己想要的资源,而同时自己也在向他人共享自己的资源.这里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可以极大程度节省服务器的带宽.
打个比喻,优酷和pps,一个是基于服务器->客户端的模式,一个是p2p技术,优酷要想为用户提供高清视频只能通过优化视频压缩(例如最新的H.264)和增大自身服务器带宽.而pps完全不用担心带宽问题,只要用户数量多的话基本上可以满速观看视频. 在这里在停停,pps采用的是rmvb压缩封装,体积比h264flv大上十倍,但是pps依然可以流畅观看.这就是p2p技术的优势.
在中国大部分用户都使用路由器或交换器之类的其他NAT设备来共享网络,这使得不同内网的用户之间的交流变得十分困难,p2p技术的出现确实另其变得可行和简便.

2.发展历程

自P2P广受关注以来,它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

  • 第一阶段,1999年至2000年左右,P2P技术由应用开发向学术研究发展。因为当时P2P技术刚重新受到关注,涌现了许多著名的P2P应用系统,但由于P2P存在安全、标准和版权等缺陷,许多应用都被扼杀。P2P技术的完善迫在眉睫,于是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P2P技术,旨在更好地应用它。
  • 第二阶段,2001年至2003年左右,随着P2P技术的发展,开始从学术研究走向商业应用,许多体系和标准也不断完善。
  • 第三阶段,2004年至今,P2P技术由广泛的共识到更加全面的实用。现在,P2P网络的主要问题已解决,核心机制、整体框架已形成,在重大问题上也形成了共识。对P2P的应用更加注重细节、高效性和实用性,并试图整合不同的P2P应用系统。2005年底,Springer在其LNS(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系列中出版Peer-to-Peer system and Application提供了对P2P领域权威的总结和展望。

3.技术特点

  • 负载均衡
  • 隐私保护
  • 高性价比
  • 可扩展性
  • 非中心化
  • 健壮性

4.实践应用

按照产品设计目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 文件共享和下载,代表产品Napster、BitTorrent、Gnutella等
  • 多媒体传输,代表产品Skype、PPLive、CCIPTV、QQ直播等
  • 及时通信,代表产品PoPo、MSN Messenger、ICQ等
  • 协同工作,代表产品Groove、Magi、JXTA等
  • 分布式数据存储,代表产品CFS、PAST、OceanStore、Granary等
  • 分布式对等计算,代表产品GPU、SETI@Home、Avaki、popular Power等

5.网络的分类

  • 中心化拓扑(Centralized Topology);最大的优点是维护简单,资源发现效率高。由于资源的发现依赖中心化的目录系统,发现算法灵活高效并能够实现复杂查询。最大的问题与传统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类似,容易造成单点故障,访问的“热点”现象和版权纠纷等相关问题,这是第一代P2P网络采用的结构模式
  • 全分布式非结构化拓扑(Decentralized Unstructured Topology);采用了随机图的组织方式,结点度数服从Power-law规律(幂次法则)[2],从而能够较快发现目的结点,面对网络的动态变化体现了较好的容错能力,因此具有较好的可用性。同时可以支持复杂查询,如带有规则表达式的多关键词查询,模糊查询等
  • 全分布式结构化拓扑(Decentralized Structured Topology,也称作DHT网络);主要是采用分布式散列表(Distributed Hash Table, 简写成DHT)技术来组织网络中的结点。DHT是一个由广域范围大量结点共同维护的巨大散列表。散列表被分割成不连续的块,每个结点被分配给一个属于自己的散列块,并成为这个散列块的管理者。通过加密散列函数,一个对象的名字或关键词被映射为128位或160位的散列值。分布式散列表起源于SDDS(Scalable Distribute Data Structures)[6]研究,Gribble等实现了一个高度可扩展,容错的SDDS集群。DHT类结构能够自适应结点的动态加入/退出,有着良好的可扩展性、鲁棒性、结点ID分配的均匀性和自组织能力。由于重叠网络采用了确定性拓扑结构,DHT可以提供精确的发现。只要目的结点存在于网络中DHT总能发现它,发现的准确性得到了保证
  • 半分布式拓扑(Partially Decentralized Topology)。吸取了中心化结构和全分布式非结构化拓扑的优点,选择性能较高(处理、存储、带宽等方面性能)的结点作为超级结点(英文表达为SuperNodes或者Hubs),在各个超级结点上存储了系统中其他部分结点的信息,发现算法仅在超级结点之间转发,超级结点再将查询请求转发给适当的叶子结点。半分布式结构也是一个层次式结构,超级结点之间构成一个高速转发层,超级结点和所负责的普通结点构成若干层次。
    半分布式结构的优点是性能、可扩展性较好,较容易管理,但对超级点依赖性大,易于受到攻击,容错性也受到影响。

6.1研究现状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中的数据规模急剧增加,给传统的数据处理模式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P2P技术的宗旨是将网络由中心化向分散化推进,充分利用网络中闲置的资源,已完成对庞大数据的处理。因此,P2P技术的优势让人们看到了解决新问题的希望。国内外的许多学者、企业也开始投入到研发新型P2P系统的行列中,为P2P技术的完善不懈努力着。
目前,P2P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分布式文件共享、共享计算资源、协同工作、流媒体、即时通讯和搜索技术等方面。而研究的重点往往在P2P网络模式结构、搜索算法,及将P2P技术与新兴技术结合等方面。

6.2未来发展

在互联网发展的新时代,P2P技术满足了当今应用的需求,又重新登上互联网科技的大舞台上。随着硬件性能的提升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PDA等移动通信设备的处理能力大幅度提高,且这些移动设备大多支持互联网连接功能。互联网的范围向移动领域不断延伸,扩展了网络的范围。能否利用这些移动互联网设备扩宽资源和服务的集散领域,是P2P技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使命。
云计算时代的到来,使得现有的应用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集成,越来越多的应用以服务的形式挂在云端,服务变得无处不在。互联网巨头Amzon、Google和Microsoft等描述了一幅美妙的云计算时代:那时计算、存储等资源被挂在“漂浮”的云端,触手可得,而云服务的提供商可以像提供电力一样来提供资源。那时,个人计算设备不需要安装太多纷繁的软件,因为工作已经移居到了云端,软件、存储等都由云服务提供商来操控,无需使用者担心。但这也是云计算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想想,当少数云计算巨头操控了人类的计算能力,整个社会的所有信息都将被“云”操控,人们也便开始习惯于依赖巨头们提供的“云”。当云巨头的权利不断膨胀后,我们便开始担忧,而唯一指望的是云提供者们具有高尚的道德水准,但这是不可靠的。
对于上述问题而言,云计算确实能给个人带来极大便利,但我们要的是“自由云”,而不是“垄断云”。因此,以往的P2P技术又被重新提到日程上,因为P2P代表了真正的互连网精神——平等、自由、开放。长期以来,P2P一直被用于文件下载、资源分享等,并经常涉及版权问题,因带宽问题被运营商封杀。现在,云计算的发展为P2P带来了契机,它们相辅相成,通过把云分散到网络的大众主机中,避免了云过分集中的情况。这是云计算发展的目标之一,但还需各界不断的努力。

易学教程内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或用户发布的内容,如有违反法律规定的内容欢迎反馈
该文章没有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点击提问,说说你的问题,让更多的人一起探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