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共享宿舍、操场、厨房的背后“是创新还是逐利”
共享经济的火爆,犹如当年的“下海”、创业热潮,几乎让全民都积极参与进去,并乐享其中。而共享经济在盈利层面的巨大潜力,对闲置资源的充分利源等,不仅让巨头和创业者都“把持不住”,就连原本是“纯洁象牙塔”的学校似乎也按捺不住了。 近段时间,学校共享宿舍、操场、厨房的新闻成功登上媒体头条,得到的几乎是一边倒的正面评论。将学校资源向公众开放,的确是重大突破。但究竟是创新还是逐利,影响究竟是利是弊,目前似乎还不能妄加评论。 宿舍、操场、厨房……共享经济在学校遍地开花 今年暑假期间,西南民族大学选择50间学生宿舍,经过在校生布置设计和简单改造后,成为面向背包客和暑期外地来成都实习大学生的“共享宿舍”。入住者可通过在线预订或现场办理的形式入住,缴纳押金后即可获得西南民大“一卡通”。期间,入住者同时共享学校食堂、图书馆等资源,日均单价约25元——实在是足够便宜。 浙江省慈溪市则推出共享操场,即操场白天由学生上体育课、开展体育活动使用;早、晚及寒暑假、节假日向社会开放。只要凭居民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实名办卡,即可在全市17所学校、23个校区通用。 湖北大学一个大四学生利用学校食堂,开办共享厨房。只需提前预约,付10元钱并带上自己的食材,就能在共享厨房烹饪菜肴。而且这位学生还准备在武汉各高校进行推广,甚至已经有投资人对学校食堂的共享模式很感兴趣。 可见,共享经济已经在学校遍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