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

失败是不是成功之母

最后都变了- 提交于 2020-04-04 09:26:44
失败是不是成功之母_焦点透视_财经纵横_新浪网 失败是不是成功之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7日 01:39 中国证券报   文/胡飞雪   很早就听老师讲过,失败是成功之母。但随着阅历的丰富,我意识到,问题并不简单。经过全面思考失败与成功的关系,我有三点心得:一是失败并不必然就是成功之母,失败成为成功之母是需要一些条件的;二是要使失败成为成功之母,有赖于当事人正确认识失败,合理评估自己;三是如果当事人不能正确认识失败,不能合理评估自己,失败只能是更 大的失败之母。   刘邦坐定天下后,有一天在朝堂之上问大伙:“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朝堂之上众说纷纭,但皆不得要领,于是刘邦胸有成竹地说:“公知其一,不知其二。夫运筹策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扶百姓,给粮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氏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刘邦把他的成功归因于他的知人善任是符合事实的,是有道理的,这一点,不论是当时之人,还是后世之人,都赞同,韩信就曾说,刘邦是个帅才,善于将将,就是善于使用将领,是个当老板的料。反观刘邦的对手项羽,则缺乏看透成败真正原因的眼光,项羽突出垓下重围之后逃之东城

项羽是怎么死的

做~自己de王妃 提交于 2020-03-11 03:57:44
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项羽,中国史上最悲情男主角,力能举鼎的强壮身躯,征服一切的大男子气概,要美人不要江山的痴汉性格,堪称中国史上第一女性杀手,连一代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也为他痴迷,至今AV界依然保留江东霸王项羽的一席之地,有一个专有名词以他的绰号命名,叫做:“霸王硬上弓”,何其壮哉。 不过,史学界一直存在另外一种观点,刘邦才是真英雄,项羽,匹夫尔,争论了几千年,再争论下去也没有结果,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刘邦夺了项羽的天下,刘邦对吕后却噤若寒蝉,服顺的像只鹌鹑,刘邦打出“gg”以后,刘家天下立刻就信了吕。但是,吕雉这个天下第一悍妇却一直将项羽当作梦中情人,但如果吕雉嫁了项羽,她绝对会跪在在项羽面前说,“鞭挞我吧,主人。” 刘邦驯服的了项羽,却驯服不了吕雉;吕雉驯服的了刘邦,却驯服不了项羽;项羽驯服得了吕雉,却驯服不了刘邦,三人各有千秋,所以我有个评价:项羽,女人心目中的男人;吕雉,女人世界里的男人;刘邦,男人世界里的男人。 项羽的故事很凄美,很婉约,大约每个女人年轻的时候都会做这样的梦:一个天神一样的精壮男子,爱自己不爱江山,痴情始终如一,高帅富,牛逼烘烘的拽拽的样子像是世界之王。(好像现在港台剧、日韩剧的男主角都是这样而样子) 所以,虞姬被吕雉一辈子记恨到死,有了项羽,吕雉其实是甘愿一个纯粹的女人的。 刘邦对于每个女人来说都是噩梦

霸王项羽

送分小仙女□ 提交于 2020-03-11 00:42:05
目录 羽梦珞影 1.木棉梦境 2.君临天下 3.魂断乌江 4.初醒——成王败寇! 5.涅槃——成王败寇? 6.羽落弋舞 羽梦珞影 霸王项羽 个人自由小感 目录 1.木棉梦境   秋风瑟瑟之处,木棉花早落,怅惘站于风中,总会想起木棉与你的渊源。手捧关于你的史评,有时竟无言泪落。历史对于现世的我们来说虚幻如烟,真假难辨,有时仅能跟随内心去思考。困了,倦了,握着制作的木棉花标本静静睡去。有时,现实与梦只有一幕之隔,恍惚之中,竟不能分清个中差别。   动荡不安,民不聊生,再庞大的朝廷体系也总有解体的一天。烽火狼烟中出生的你早已失去了自己的国家,楚国不复存在的事实,深深印入所有楚人心中。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彼可取而代之,这是你灭秦之前的信念。你不是为了复仇而生,而是为了战斗,跟随自己的心走,你并无他求。读书识字只能记住个人名,学剑只能和一个人对敌,要学就学那万人敌。或许是年少轻狂,或许是热血方刚,或许是不屑于权术,力能扛鼎的你总不想对兵法深加学习。   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或许出自无奈,却开始了农民战争的新纪元。六国旧部应声而起,全面展开了反秦的道路,力能扛鼎的你在叔父的带领下也加入反秦的队伍之中。你不善于权谋,不会去周旋,只因你是一名有着君子风骨的旧贵族。殊不知,未来的战争是旧时君子定义与现实权术斡旋的一场战争,是人民思想发生变化的转折点。项梁 1 的战死让你对章邯怀恨在心

【转帖】史上最长命帝王:熬死8个皇帝,构建一个百年王国

我们两清 提交于 2020-02-14 07:21:21
史上最长命帝王:熬死8个皇帝,构建一个百年王国 http://www.sohu.com/a/362916098_758744?spm=smpc.author.fd-d.2.158159896406097GDSmi 陆贾第一次来到番禺(今广州)时,南越王赵佗在王宫中接见他,身上穿着越人服饰,摆出一幅倨傲不恭的样子。 这是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大汉王朝如日方升,刘邦将统一大业推进到岭南,派陆贾出使,说服南越归顺。 ▲赵佗受封图。 陆贾见到赵佗,从容说道:“足下这是要大祸临头了。当今皇帝承天意,定天下,连霸王项羽都不是他的对手。听闻足下在岭南称王,不助天下诛暴逆,皇帝本想派兵攻打,但怜惜百姓劳苦,暂且休战,命臣前来赐予印绶。您应该北面称臣,否则大汉派大军收复南越,易如反掌。” 赵佗为人豪迈,毫不认怂,问陆贾:“我与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更有才能?” 陆贾说,您似乎较有才能。 赵佗又问:“我与皇帝谁更贤明?” 陆贾正色道,皇帝一统天下,中原之人数以亿计,地广万里,足下所统领的不过是汉朝的一个郡,怎能与皇帝相比呢! 赵佗大笑说:“假如我当时也在中原,哪见得就比不上汉皇呢?” 经过一番争论,赵佗接受了陆贾的建议,登台受封归汉,还盛情挽留陆贾宴饮数月,送他二千金的财物作为饯行之礼,二人可谓“不打不相识”。 一位是割据一方的豪杰,一位是名扬天下的辩士,他们就此结下不解之缘,而南越国的百年沧桑

汉朝那些事儿

家住魔仙堡 提交于 2019-12-29 18:20:43
闲时无趣,总会去翻翻自己感兴趣的书,总好过看微信朋友圈。下面说说我对看《汉朝那些事儿》的一些感想吧! 萧何 萧何,只能用俩字来形容,慧眼。他的一生似乎就是为了双赢来的,实现了刘邦帝王梦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高官和美誉。 当初自己不想做高官(因为他早看出秦王朝有迅速衰败的迹象),也要帮忙推荐刘邦去当个小亭长,目的是为了让刘邦结交更多的有头脸的人,也正是这个小小的亭长改变了刘邦的命运。 萧何虽说没有行军打仗冲锋陷阵的军事才能,但却有很好的组织策划才能,管理内政和后勤,为刘邦在前线的部队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 刘邦 一个人的经历最终决定了他以后的路,刘邦在那个时代应该说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1)以自己讲义气的行事风格和狡猾流氓的风范获得了萧何的辅佐和忠心跟随 2)骗了个富婆当老婆,为自己积累了起事的资本(不但骗了个富婆当老婆,还能马她驯服的服服帖帖任劳任怨) 3)秦皇因修建万里长城、修阿房宫、焚书坑儒等彻底失去了民心且激怒了群众,再加之后来出现的胡亥夺位、赵高指鹿为马等事件导致了秦朝迅速灭亡,这是刘邦起事多好的机会呀 4)俗话说枪打出头鸟,陈胜吴广的起义虽说失败了,可也为后来居上者积累了经验。 “彼可取而代也”,这是刘邦当时看到秦皇东巡时的说的一句话,也正是这句话说明了人最终是需要有志向的,否则即使再好的时机在你面前也终究会白白流失。 说说刘邦的优点吧,用司马迁老先生的一个词来形容刘邦

码农带你读《史记》

最后都变了- 提交于 2019-12-29 18:20:25
之前很多园友讨论过读书的话题,我平常除了工作需要读写技术类书籍外,其他时间读的最多也许就是历史类的书了,非常高兴也在这里和大家一起讨论关于读书的话题。 我要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史记》,在我们的普遍观点中好像历史类的书籍都是讲的王侯将相,乍感觉离我们很遥远,跟我们普通百姓的生活好像关联不大,其实不然。 羹颉侯 读《史记》其实也是在读生活,为什么这样说呢?我来给大家讲个故事。 据《史记 楚元王世家》记载,刘邦年轻时不是太循规蹈矩,年轻时,在秦朝老犯事,秦警察经常抓他,所以他老得躲。大哥死得早,大嫂一个人也不容易,一旦政府来找,刘邦就逃,还总带游手好闲的朋友去大哥家蹭饭,所以大嫂不高兴。看着刘邦老蹭饭,大嫂就想了一个办法,差不多的时候,她就用铲子使劲铲锅边,一听就是没饭了。朋友一听没饭了,就都走了,刘邦进去一看,还有饭,这样刘邦就恨大嫂。刘邦当了皇帝后,封了小弟弟为楚王,大哥的儿子刘邦一直不封。一年后,刘邦父亲看不下去了,亲自请刘邦谈话。刘邦说:“某非敢忘封之也,为其母非长者。”意思是我不是忘,而是他娘不是一个忠厚的人,后来封了羹颉侯,“羹颉”就是锅铲子蹭锅的声音。 讲这个故事是想说明,历史虽然讲的是王侯将相的故事,但是背后也是映射着我们寻常百姓的生活,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包括皇帝的家也是。而从《史记》很多地方都可以感悟到一种家的文化和氛围。 陈平为相 既然说史

以铜为镜,正衣冠,以史为镜,明心志,以人为镜,明得失

£可爱£侵袭症+ 提交于 2019-12-29 18:19:08
易中天老师的《刘邦成功之谜》非常透彻的分析了刘邦为什么能够成就霸业的原因,那就是用人的成功。 文章一共归纳了刘邦用人的八个特点,这些特点本人认为用在当今和任何时候都是一条行得通的道理,特别是我们一些企业和机关做领导的,更是要特别注重和学习。下面我们就来一一分析这些特点和经验。 刘邦用人成功的第一个特点就是 知人善任 知人善任首先在于知人,其次才是善任。“知人首先在于知己,其次在于知彼”。刘邦就非常清楚自己作为一个领导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非常了解自己的下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能够善于调动下属的积极性,这才是最重要的。而我们有些领导和管理者连自己都不知道有多大的才能和特点,总觉得自己高高在上,更不要说去了解那么多的下属了。“知人”就是识人,识人其实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也有许多的著作专门来探讨识人这门学问,所以说识人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学会的,需要平时的细心观察和学习才能领悟。 易中天还说:一个好领导只要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让他们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就行了,事必躬亲的领导绝非好领导。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想想,本来应该一个下属去做的事情,你这个领导去做了,久而久之,这个下属还有什么积极性?一有问题只会想到还有领导呢,不用操那么多心啊。另外,领导也是人,你一个领导关注了那么多的琐事,很多战略性的大事情必然会相应考虑的少,开始摊子小,可能不显出什么问题,但如果摊子大了,那么多的部门和下属

[知乎]自己真是Know Nothing 历史上有哪些细思恐极的事件?

末鹿安然 提交于 2019-12-29 18:16:50
作者:敖让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374479/answer/65243228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资治通鉴 上细思极恐的事很多, 资治通鉴 是本遍地都是权术谋略的书,是研究权谋者取之不尽的思路源泉。喝着茶,看着书,细细思量,不时感觉汗出于背,细思极恐! 在古代,这书是给皇帝看的。主编是稳如老狗的司马光。帝王这职业,做的便是以权术谋略君临天下的活。可以说是非常匹配的。 但普通人看,一样会受益匪浅。千百年来,斗转星移,科技爆炸,唯一不变的是人性。看资治通鉴就是了解人性,这世界由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组成的,读懂了人性,也就参透了世界的本质。 权术谋略简称权谋,这东西就像嫖娼,没人会承认。因为嫖娼上不了台面,可暗地里嫖的人不少;又像臭豆腐,人人闻到都捂鼻而过,有时路过还要谩骂一句:“真臭!”但这改变不了,依然有很多人爱吃。 书里记载了无数帝王将相传奇的人生。他们的言论、行为都被记载成史,这书写了长达1300年的历史,如果理解透彻了,相当于比不看史的人,多出来1300年的生活经验,如果生活工作中,因为利益关系需要和这些凡人争锋相对,必然会有极大的优势,甚至是降维打击。 就算你看完什么也没学到,光是那种日月轮转、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对提升气质和大局观也是大有裨益的。认真看完之后

刘邦与项羽的关系

僤鯓⒐⒋嵵緔 提交于 2019-12-10 04:27:01
项羽是贵族后代,是力能扛鼎的西楚霸王;刘邦是沛县小混混,是平头百姓一个。然而,两个人较量的结局是:刘邦知人善任,麾下群臣才华横溢,他们君臣携手,同心同德,最终打败了兵多将广、不可一世的项羽。作为对手,项羽完全未能意识到刘邦的强大。他孤傲自负、刚愎自用,一意孤行,一错再错,终于兵败垓下,自刎于乌江。那么,究竟是哪些个人因素造就了刘邦和项羽全然不同的命运和结局呢? 身世魅力相差悬殊 刘邦战胜项羽,常常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不可思议。因为就家庭背景,集团力量和个人魅力而言,刘邦和项羽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很多人觉得这个刘邦怎么会战胜项羽呢?项羽是个贵族,是个英雄;刘邦是个贫民,是个流氓。项羽的出身是相当高贵的,他的祖父叫项燕,是楚国名将,但到了项羽父亲他们这一代,这个家族就开始破落了——项羽早年追随叔叔项梁逃难逃到吴中,就是现在江苏省苏州市的吴县一带。不过破落,那也还是贵族,和刘邦不一样。刘邦是没有名也没有字的,他被唤做刘季,就是刘小的意思;项羽可是正儿八经有名字的,叫做项籍,也是有字的,叫项羽,也字子羽。 总的来说,项羽的能力还是很强的,而且他非常勇敢。楚汉战争当中有一次出现这么一个情况,刘邦手下有一个神箭手叫楼烦,两军对垒的时候,刘邦就让这个楼烦站在阵前,项羽那边出来一个人,楼烦一箭就把他给射死了;再出来一个人,楼顶一箭又把他给射死了,连连射死了好多位项羽的兵将。项羽大怒,自己出来了

韩信的做法为人所不齿,结果自然是威信扫地(要么你当初就不要收留他,既然当时敢冒风险收留, 那为何不能再冒风险让他逃走,非要逼其自杀?到了这种朝不保夕的程度了,还放不下自己的臭架子,其平日的为人就可想而知了。)

☆樱花仙子☆ 提交于 2019-11-29 01:46:01
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抢夺天下。所谓的春秋无义战,就是说谁有实力谁就拥有大片土地,谁就有话语权。 那么,争夺这些靠什么?说白了,就是靠人才。所以说,那时抢夺人才,是第一要务。留住人才,就留住了根本。 人才在那个时期,可是个香饽饽,的确是达到“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地步。所以那时候的人才交流很频繁,今天在这个国家服务,明天到那个国家做官,都是很平常的事情。 杀功臣这一类的事情,发生的很少,主要是列国竞争,一旦杀功臣,就无法吸引人才前来效力。 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后,也继承了这个传统。都说秦始皇是个暴君,但却鲜见他诛杀功臣的记录。 但是在汉朝,和过去就不一样了,有什么不一样的?国情不一样。过去是好多国家都在招揽人才,都想为我所用。 现在国家统一了,人才在某些方面来说,却成了一个不稳定因素,成了国家的动乱之源。为何出现这种情况?这和汉高祖刘邦的出身有关系。 刘邦的出身,虽然不是贫民,但也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这点他和项羽没法比。项羽不管怎么说,是出生于楚国的贵族阶层,如果他得了天下,在世人眼中,那是天经地义的。 但现刘邦始终担心,如果有能力的人心怀异志,抢夺自己的天下怎么办?你一介百姓能坐天下,我们为何不可? 果然,汉朝建立以后,第一个被逼谋反的是燕王臧荼,但很快被剿灭。那接下来的诸异姓王呢?刘邦就不放心了,生怕他们都效仿,那大汉江山岂不岌岌可危? 所以当有人秘奏,韩信要谋反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