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

中药051-麻黄

久未见 提交于 2019-12-03 05:28:30
性味 :味苦,性微温。 归经 :手太阴肺经,足太阳膀胱经 功效 : 1-《本草新编》发汗解表,祛风散邪,理春间温病,消黑斑赤痛,祛荣寒,除心热头痛,治夏秋寒疫。虽可为君,然未可多用。盖麻黄易于发汗,多用恐致亡阳也。 或问麻黄气温,而吾子曰气寒,缪仲醇又曰味大辛,气大热,何者为是乎?曰:麻黄气寒,而曰微温犹可,曰热则非也。盖麻黄轻扬发散,虽是阳药,其实气寒。若是大热,与桂枝之性相同,用桂枝散太阳寒邪,不必又用麻黄散太阳热邪矣。惟其与桂枝寒热之不同,虽同入太阳之中,而善散热邪,与桂枝善散寒邪迥别。故桂枝祛卫中之寒,而麻黄解营中之热。不可因桂枝之热,以散太阳之邪,而亦信麻黄为大热也。 或疑麻黄性温,而吾子辨是性寒,得毋与仲景公伤寒之书异乎?夫仲景夫子何曾言麻黄是温也。观其用麻黄汤,俱是治太阳邪气入营之病。邪在卫为寒邪,入营中为热,此仲景夫子训也,铎敢背乎。此所以深信麻黄是寒,而断非热也。 或问麻黄发汗,而麻黄根节止汗,何也?此一种而分两治者,亦犹地骨皮泻肾中之火,而枸杞子补精而助阳也,原无足异。惟是麻黄性善行肌表,引诸药至卫分,入腠理,则彼此同之,故一用麻黄之梗,发汗甚速,一用麻黄之根节,而止汗亦神也。 或问麻黄世有用之数两以示奇者,宜乎?不宜乎?此杀人之医也。麻黄易于发汗,多用未有不亡阳者,安能去病而得生哉。然而世人敢于多用者,必郁结之症,有可解之状,多用麻黄,以泄其汗,则汗出而郁亦解

中药030-桂枝

故事扮演 提交于 2019-12-03 05:25:01
性味 :味辛,性温。 归经 :手太阴肺经,足太阳膀胱经 功效 : 1)《中药学》:功效 1.用于外感风寒,头痛、发热、恶寒等证。本品辛散温通,可外行肌表而奏解表之效。用于外感风寒,表虚有汗而表证不解,恶风、发热者,常与白芍配伍以调和营卫,则卫气自和,如桂枝汤;若表实无汗之证,本品和营通阳可助麻黄发汗,两者相须为用,如麻黄汤。 2.用于风寒湿痹,肩背肢节酸痛。桂枝能祛风寒湿邪,温经通络而缓解疼痛,常与附子配伍,如桂枝附子汤。 3.用于心脾阳虚,阳气不行,水湿内停而致的痰饮证。本品能温化水湿,常与茯苓、白术等配伍,以温运脾阳,化湿利水;若膀胱气化不行,小便不利,水肿等证,本品能温膀胱之气,常与茯苓、泽泻等配伍,以渗水利湿,如五苓散(茯苓、猪苓、桂枝、白术、泽泻)。 4.用于胸痹,胸痛或心悸、脉结代之证。能温通胸中阳气,常与瓜蒌、薤白同用,如枳实薤白桂枝汤;这种通阳的作用又可用于心悸、脉结代之证以助阳复脉,多与炙甘草、人参、阿胶等配伍,如炙甘草汤。 5.用于经寒瘀滞,经闭,痛经及癥瘕等证。能温通血脉,散寒逐瘀。常与当归、川芎同用以通经活血,如温经汤;与丹皮、桃仁等配伍,以逐瘀消癥,如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牡丹皮、赤芍、桃仁)。 【用量】3~10g。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凡温热病及阴虚阳盛,血热妄行诸证均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2)《本草新编》:或谓桂枝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