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感到骨子里的董卿
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董卿姐姐可谓是国名女神,一举一动尽显优雅之气。 中国式的优雅,就是美到没有岁月感。 1983年初春,淮安火车站内人头攒动。 这一天成千上万人聚集在这里,行色匆匆、长途跋涉,只为能在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亲口与家人互道祝福。 月台之上人山人海,车厢里面亦是摩肩接踵。过道之上众人被挤到脚不沾地,但一位小姑娘却在座位之下与行李一起睡得格外安逸。 凌晨时分,在经过12个小时艰难旅行后,还在睡梦中的女孩恍惚间听见父亲在唤自己的名字—— 董卿 。 睡眼惺忪间,回想着刚才看见的各种型号的脚丫子,女孩心想:“过年”,一定是这世上最恼人的事情,没有之一! 彼时小小的人儿一定不知道,如今让自己无比烦恼的春节,在20年后将成为她生命中最成功的注脚之一。 看着站牌上写着的“上海”二字,董卿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感——这里是她从小便渴望留下,但却始终回不去的家乡。 1979年,年仅6岁的董卿随着父母来到安徽淮北,并在这里开始了自己此后为期6年的学习生活。 由于父母皆毕业于复旦大学,高知家庭的成长环境让她从小便知道读书的重要性。 作为新中国第一批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知识分子,董父对于“勤勉”的崇拜,远远超过了其对于任何一种信仰的敬重程度。 而父亲这种近乎偏执的坚持,也成为了董卿童年时最大的“噩梦”。 董卿一家 很多年后,董卿用“轮子上的仓鼠”来形容自己的学生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