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多种备份与恢复方式一

旧时模样 提交于 2019-12-01 09:14:22

基于mysql社区版5.7,严重声明:本文中图方便直接写入了-p数据库密码,在生产环境中如果指定了一定要使用history -C清空历史命令记录哦,所有博客作者原创纯手打,转载一定要注明本博客链接,感谢!

通过mysqldump方式进行备份和恢复

  • 物理备份:拷贝mysql下的数据目录将其备份即为物理备份。
  • 逻辑备份:使用mysqldump进行备份可以进行逻辑备份。

  • 完全备份:备份所有数据。

  • 增量备份:备份上次备份后,所有新产生的数据。

  • 差异备份:备份完全备份后,所有产生的数据。

 mysqldump -uroot -ppassword 库名 > /目录/备份文件名.sql
 #使用mysqldump逻辑备份时会自动锁表,导致数据无法写入。正好可以使用这一特性,组合--flush-logs刷新binlog日志,这样
 #可以使得备份完成后刷新日志,对日志进行断点。可以在出现故障的第一时间使用备份后开始的binlog进行恢复,可以提升一部分效率。

备份时库名表示方式:

* --all-databases 或 -A               //备份所有库
* 数据库名                             //备份单个库
* 数据库名 表名                        //单张表
* -B 数据库1 数据库2                   //多个库
mysql -uroot -ppassword [库名] < 目录/xxx.sql

通过binlog日志进行恢复

​ binlog日志也称作二进制日志,记录除查询外的所有的SQL命令,可以用于数据备份和恢复,配置mysql主从同步的必要条件。

  • 要使用binlog日志必须要要先打开binlog日志记录功能,在/etc/my.cnf下打开#log_bin注释

    log_bin=/binlog存放目录/命名前缀
    # 可以单独只打开log_bin,而不指定路径和名字,将默认存放到mysql主文件夹中,在rpm包安装中默认路径是/var/lib/mysql目录,名称
    #前缀也可以不指定默认使用主机名作为前缀,设定了存放目录后要给mysql写入权限才能使用,如果不给写入权限会导致服务无法启动。
    server_id=1
    # 指定服务器ID值范围1-255,开启binlog一定要设置服务器ID不设定也会无法启动服务。
    max_binlog_size=数值m
    # 指定日志文件容量,默认1G
    binlog_format="Mixed"
    # 指定binlog日志记录模式,修改为mixed模式。三种日志记录模式分别是:row(行模式)、statement(报表模式)、mixed(混合模式)
  • 在修改配置文件后需要将mysql重启服务才能生效。

    show master status ;
    File Position Binlog_Do_DB Binlog_Ignore_DB Executed_Gtid_Set
    当前日志文件 偏移量 只记录指定数据库的二进制日志 不记录指定数据库的二进制日志 已执行的事务编号
    • 看到File和Positiion有值后即为打开成功。

    • 在数据库主从同步的时候也是必须要打开binlog日志的。
    • 删除指定编号之前的binlog日志文件:purge master logs to "binlog文件名"。
    • 删除所有的binlog日志,重建日志:reset master。

  • 通过在数据库命令行中查询binlog日志查看日志记录模式是否改成混合模式。

    show variables like "%binlog_format%";
    #如果values是MIXED则说明开启了混合模式。

    说到这里又要扯到mysql binlog三种模式。

    模式 优点 缺点
    row(行模式) 非常清楚记录下每一行数据被修改的细节,可以很好支持存储过程和function以及trigger调用和触发器。 主从同步占用大量磁盘IO,日志量巨大。
    statement(报表模式) 记录每一条修改数据的SQL语句事件,并非每条更改记录。减少了binlog日志量,节约磁盘IO,提升性能。 函数、存储过程的复制不能很好的支持,导致有时主从同步出现问题。
    Mixed(混合模式) MySQL会根据执行的每一条具体的sql语句来区分对待记录的日志格式,也就是在Statement和Row之间选择一种,缓和了磁盘IO,和日志文件大小。 兼顾解决磁盘IO问题,但未测试函数、存储过程等。(看下方)
    # at 285168
    #191014 23:35:10 server id 1  end_log_pos 285199 CRC32 0x0cb3a5df     Xid = 3048
    COMMIT/*!*/;
    # at 285199
    #191014 23:36:23 server id 1  end_log_pos 285264 CRC32 0x9d6c36f7     Anonymous_GTID  last_committed=1012 sequence_number=1013
    SET @@SESSION.GTID_NEXT= 'ANONYMOUS'/*!*/;
    # at 285264
    #191014 23:36:23 server id 1  end_log_pos 285342 CRC32 0xa7d96de8     Query   thread_id=1016  exec_time=0 error_code=0
    SET TIMESTAMP=1571067383/*!*/;
    BEGIN
    /*!*/;
    # at 285342
    #191014 23:36:23 server id 1  end_log_pos 285439 CRC32 0x379d2612     Query   thread_id=1016  exec_time=0 error_code=0
    SET TIMESTAMP=1571067383/*!*/;
    delete  from userdb2.tb1
    /*!*/;
  • 通过binlog时间区间/偏移量进行恢复

       mysqlbinlog [选项] binlog日志文件名 | mysql -uroot -p
    选项
    --start-datetime="yyyy-mm-dd hh:mm:ss"
    --stop-datetime="yyyy-mm-dd hh:mm:ss"
    --strat-position=偏移量
    --stop-position=偏移量

    恢复思路:

    • 第一步首先通过上次的完整备份恢复到完整备份之前的状态。
    • 第二步通过binlog定位到完整备份之后到当前删库之前的偏移量得到起始偏移量和结束偏移量(或者时间)。
    • 第三步准确恢复校对数据。
    • 思路校验:
    • 先创建测试库测试表然后通过循环进行插入数据。
    mysql -uroot -p12345 -e "create database testdb charset=utf8;"
    mysql -uroot -p12345 -e "create table testdb.testtb1(id int);"
    for i in {1..1000};do mysql -uroot -p12345 -e "insert into testdb.testtb1(id) values($i);" ;done
    • 然后通过mysqldump对数据库testdb进行完整备份。
    mysqldump -uroot -p12345 --flush-logs -B testdb > /tmp/testdb.sql
    #参数-B和不加有何区别? 
    #1.区别就在于加参数B后可以指定备份数据库列表。
    #2.生成的数据库备份文件中含有创建数据库和选择数据库的指令。
    #CREATE DATABASE /*!32312 IF NOT EXISTS*/ `testdb` /*!40100 DEFAULT CHARACTER SET utf8 */;
    #USE `testdb`;
    • 模拟用户写入数据1001条。
    for i in {3000..4000};do mysql -uroot -p12345 -e "insert into testdb.testtb1(id) values($i);" ;done && mysql -uroot -p12345 -e "insert into testdb.testtb1(id) values(666);" ;
    • 然后测试删库
    mysql -uroot -p12345 -e "drop database testdb;"
    • 然后使用完整备份记录进行恢复。
    mysql -uroot -p12345 < testdb.sql
    • 使用上次完整备份的记录恢复后,中间还有用户写入的1000条数据,可以通过binlog偏移量(时间差)进行恢复,先定位上次备份结束的位置
    [root@db-master tmp]# mysql -uroot -p12345 -e "select count(*) from testdb.testtb1"
    mysql: [Warning] Using a password on the command line interface can be insecure.
    +----------+
    | count(*) |
    +----------+
    |     1000 |
    +----------+
    
    # at 869709
    #191015  0:19:55 server id 1  end_log_pos 875708 CRC32 0x9b4fd429     Query   thread_id=3032  exec_time=0 error_code=0
    SET TIMESTAMP=1571069995/*!*/;
    ******************************************************************************************
    内容过多省略
    ******************************************************************************************
    # at 875708
    #191015  0:19:56 server id 1  end_log_pos 296078 CRC32 0x84203c10     Query   thread_id=4040  exec_time=0 error_code=0
    SET TIMESTAMP=1571071195/*!*/;
    insert into testdb.testtb1(id) values(666)
    /*!*/;
    
    • 通过偏移量进行恢复(也可以指定binlog文件和结束偏移量恢复到删库前一条,不带开始偏移量。)
    mysqlbinlog --strat-position=869709 --stop-position=875708 /logfile/lqh.000001 | mysql -uroot -p12345
易学教程内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或用户发布的内容,如有违反法律规定的内容欢迎反馈
该文章没有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点击提问,说说你的问题,让更多的人一起探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