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首发自我的博客: 构建个人知识体系(https://www.bmpi.dev/self/build-personal-knowledge-system/)
为何要构建个人知识体系
在这个倡导终身学习的时代,我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很快就因为技术变革而过期。所以经常学习不只是一种需要,而是一种必须。
之前我已经写过人生游戏之路与如何快速学习一项新技能两篇关于学习的文章。在这两篇文章中比较零散的阐述了关于“元学习”的概念,现在想想所谓的“元学习”不过是一套个人知识体系(或者自我提升系统)。我们每个人都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在不自觉中掌握某种学习的套路,只是有的人掌握系统化的学习框架,能够横跨多个领域去持续学习。
学习是一种我们生来就具备的能力:我们可以在学校中学习,也可以在社会中学习;可以在书籍里学习,也可以在与人交流中学习;可以自学,也可以在游历中增长见识。
我们可以从获取信息通过学习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也可以进一步将多种知识转变为自己认知的提高,不断提高的认知加上阅历的提升,最终可能成为某种智慧。(本文只探讨从信息到知识这一环节。)
从信息到智慧的过程中,学习贯穿整个流程。构建个人知识体系的流程,在我看来就是一个编排出适合自身的持续学习流程,它能帮助我在信息洪流中实现阶段性的人生目标。
构建个人知识体系流程
信息输入
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输入:
- 邮件订阅列表更新;
- 关注公众号文章更新;
- 博客RSS更新;
- 社交媒体大量Posts;
- 微信/电报群大量聊天信息;
- GitHub有热门的Repo出现;
- 知乎有新的高赞回答出现;
- 某人有好书推荐给你;
- Google搜索时发现好的文章;
- 培训课程推荐的资料;
- 与人沟通时获取的信息。
一不小心就会被垃圾信息喂养。现代社会不缺优质信息,缺的是如何找到优质信息。
如何远离低质量信息?我的一些通用的原则是:
- 越是大众的渠道信息噪音越高,信息质量越低,而小众的渠道或圈子质量比较高;
- 忽略那些没有基本科学素养的人提供的信息,可以用一些基本的常识来测试某个人是否可信;
- 高质量的信息很多都不是免费的,为知识付费是一种科学的行为;
- 谨慎追热点,热点信息里包含了太多低质量的信息;
- 事实只能被接受,观点可以去辩论;
如何找到优质的信息渠道
搜索引擎有种算法用来评估某个页面是否是高质量:通过一些可信的经人工审核高质量的网站作为种子网站,对于这些网站链接的网站会认为高质量,而这些链接的网站继续链接的网站也会被认为质量不错。当然也可以反向思考,如果一个网站本身被很多垃圾网站链接,那这个网站大概率质量也不高。这种算法类似一种信任链传播
的算法。我们可以通过这种算法的方式构建自己高质量的信息渠道。
信息输入的不同渠道介绍
微信公众号
首先准备一些高质量公众号的列表作为初始的关注列表(可通过阅读它们的文章来判断),逐渐收集这些公众号推荐的其他公众号。公众号还有一大类是朋友圈和微信群推荐的,对于这类渠道优先选择小众的群里推荐的一些公众号做过滤。对于朋友圈,可以通过一些基本的常识
来测试是否需要不看某个人的朋友圈,逐步提高朋友圈的信息质量。
对于好的微信公众号,我一般会用微信读书
订阅,这样有新的文章会自动提醒我。
邮件列表
邮件列表我一般会订阅一些国外的技术周刊。一般是通过Google
搜索相关技术资料时找到文章订阅地址。
邮件订阅列表可用Gmail
的filter
自动标记label
并标记已读,这样可以减少大量的未读邮件。
Twitter里我一般会关注一些List,比如 Elixir 和 SEO 这两个技术。这些List里包含了相关领域专家,可以获取最新高质量的一手信息。
RSS
一般是通过Feedly
阅读器订阅。因独立博客的质量都还不错,总是能发掘一些不错的博主。
书单
微信读书与豆瓣豆列里经常可以发现一些不错的书单,我自己也会在Notion上整理一些书单:
Google搜索
主动搜索的信息一般要比被动推送的信息质量高,因为主动搜索是我们因某个需求而发起的主动搜索信息的过程。这里推荐掌握Google高级搜索技巧。
微信/电报群
大众群的信息大多数没价值,所以偶尔看看就行。小众群里反而有不少高质量的信息,进一步可以添加这些人为好友。这里的大众和小众的意思是相对的,比如技术群里很多Java
技术群是没有价值的,而Elixir
这种不热门的编程语言,圈子因为小,已经通过技术做了一层过滤了,所以群里的高质量信息比较多。
1对1沟通
如果能找到在相关领域有实战经验的人,与他们沟通往往胜过读很多该领域的文章。我有很多时候在读了某领域的书及很多文章后,反而有很多疑惑,通过与有该领域经验的人沟通后豁然开朗。
如何找到有该领域经验的人并且能建立与他们沟通的机会?这个问题我在下面知识输出
部分会解答。
信息输入渠道金字塔
如上图,信息输入渠道分不同层次,最底层的碎片化信息数量最多,但是质量有好有坏且不好区分。而中层主题阅读更适合系统性学习某个领域知识时,我们可以阅读该领域推荐的书单。最顶层的与人交流包含咨询、培训及与拥有该领域经验的人沟通。上面两层已经不算信息输入了,应该算知识与经验输入。
我在学习某一领域知识时遵循自低向上
的过程:
- 因为一开始在该领域并不认识有该领域经验的人,也不知道读啥书比较合适,所以会先主动搜索该领域的一些文章先建立对该领域的
轮廓认识
。 - 之后会关注一些该领域的公众号/知乎大V/邮件列表,甚至是看有没有 Youtube 相关的频道。
- 待感觉对该领域有了一个
比较全面的基本认识
后,我会找一些相关书籍去系统性的学习该领域的理论知识。 - 理论知识学完后找个场景去应用,去输出一些我自己内化该领域知识的文章,通过这些文章认识对该领域有更深入认识的人。
- 之后与这些人建立联系(包括平台私信、微信与邮件联系),做1对1的沟通,解决我在学习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以解决的困惑。
- 不断的重复该过程,可以加深我对该领域的认知。
我在学习投资与SEO领域知识时,基本是通过上述学习流程而执行的。
目标设定
给自己设定个目标很重要,甚至是个人知识体系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设定一个长期目标?可以从自身如需求、兴趣、性格、特长、时间等方面考虑,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在确定我的中长期目标时也花了很多时间,甚至在确定后不断的微调。
构建我的被动收入博客就是我在确定自己的中长期目标后建立的,作为追踪我中长期目标的一个平台。下面是我在设定目标时建立的一个公式:
终身学习(认知杠杆) -> 全栈技术(时间杠杆) -> 投资理财(财务杠杆) => 被动收入(人生杠杆)
这个公式结合了我擅长的领域和我感兴趣的领域,最终推导出我的中长期目标。
更进一步的是你可以像公司一样设定自己的个人愿景。
个人愿景的设定
愿景的设定决定我们个人做事的基线,它能帮助我们快速决策某件事,如果这件事于我们个人愿景有益,那就可以做,反之不会去做。我给自己设定的三个愿景:
- 认知升级:不断学习去升级认知,做更好的自己;
- 长期主义:做有长期收益的事情,比如写作与投资;
- 积极分享:分享个人经验积极影响他人。
认知升级决定了我会不断的学习新的领域去提升我的认知,做更好的自己;长期主义帮助我远离有短期收益的事情,人的精力有限,我不希望我的时间全部耗费在短期收益的事情,如做短线交易与给别人打短工赚钱;积极分享促使我不断输出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别人,这种分享不是基于自媒体流量思维,而在于我的分享能给我带来一定的社交品牌效果,让我获取更多高质量的社交机会,认识更多具备领域经验的人并与他们做深入学习。
我的最终目标是构建我的被动收入,但是在愿景里并没有体现这一点。因为被动收入在我看来是结果而非过程,如果我能做到愿景里的这些,获取被动收入是很自然的事情。如果你以赚钱为目标,那实在是很糟糕的个人愿景和人生目标,因为它只是我们努力提升自我的副产物,而非我们的主要目标。
知识内化
在获取了大量信息后,我们需要对信息做整理内化,这个过程是信息到知识的一个中间过程,主要的处理流程是通过构建我们的笔记系统,合理的把大量的信息分类整理并建立双向链接,建立卡片式的知识片段,在我们需要输出某类领域知识时,我们可以快速找到这些相关的片段供我们进一步的使用。
在知识内化的过程中,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
如何管理时间
我在我的时间管理工具里详细阐述了我的时间管理流程,目前我的待办事项分为inbox、目标、学习(阅读)、写作及个人项目五个维度:
.
├── inbox.todo
├── goal.todo
├── study.todo
├── write.todo
└── side_project.todo
几乎我所有的待办事项都使用目前这个以VSCode+文本+Email的方式管理,我把收集的信息拆解到这五个维度里的某个项目中,对于正在做和优先级高的项目都可以在VSCode左侧的窗口看到,每天早上还可以收到正在做的事情的邮件提醒:
一些杂事都会放在手机日历中,尤其是一些定期重复的事项:
目前这种时间管理的方式成本很低,数据都托管至GitHub
,可长期持续运行,不受具体软件的影响。
如何整理笔记
我在我的笔记系统中详细阐述了我的笔记管理流程。目前我的笔记管理主要以TiddlyWiki
为主,部分还使用Notion
管理。笔记管理的核心在于可以让我们以很低成本对知识碎片复用且很容易对这些知识片段打Tag
并建立双向链接,在我们需要该知识碎片的时候很容易找到它。
TiddlyWiki这种以卡片(Tiddler)的形式组织信息,这些Tiddler又可以添加Tag,还可以设置双向链接。对于我组织整理笔记来说足够用了。
Notion我一般会放一些非公开的个人信息,还可以多人协作,适合家庭成员共同编辑。当然Notion的功能非常强大,已经超出笔记管理的范畴,你可以用它做非常多的事情,比如任务管理、电子看板、博客、电子表格等。
我整理了一个Notion的导航页面,你可以在里面看看别人是怎么玩Notion的。
如何系统阅读
阅读是一个非常大且复杂的话题,我不想在这里展开细讲,对于如何阅读多种书籍,可以看看《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里会详细介绍不同书籍的阅读方法。我用的最多的是检视阅读与主题阅读。
对于刚开始接触某个领域,先通过检视阅读多本基础书快速了解这个领域的轮廓。之后整理出主题阅读需要精读的书单,最后通过待办事项设定阅读计划,按计划逐步啃这些书,一般主题阅读可能耗时半年以上。比如我在技术提升目标方面设置的阅读计划如下:
这个阅读清单近140多本书,几乎全方面涉及了我感兴趣的领域。投资领域里我也设定了近40本书的清单。对于这么多书我并不会全部阅读,这里有很多书是通过检视阅读读个大概,目的就是要更全面的去了解这个领域,防止遗漏某些方面导致作出错误的分析判断。最终主题阅读里的书不会超过10本,主题阅读的书单都是一些经典可以长读的书籍。
由于精力有效,所以我做的阅读很多都是功利性阅读,带有一定的目的去读某个领域的书,而非漫无目的的阅读。
知识输出
通过知识输出的方式去学习是更高级的学习方式。我们可以通过写博客、写Tweet、社区回答问题及录制视频等诸多方式去输出知识。
写作的意义
- 写作是深度学习:当你阅读时,你是被动接受作者的观点,你的大脑并未全面调动起来去分析问题。而一篇文章,需要你耗费很多时间查阅资料,甚至数年的经验总结。当文章发表后,可以与读者互动而相互学习,这种学习是一种深度学习;
- 写作是高质量的社交:什么叫无效社交?在群里灌水很难让别人信任你。而一篇好的文章会让读者与作者建立更深度的连接。作者可以通过文章去影响别人,如果这种影响是积极的,那这篇文章就很有价值与影响力;
- 写作能创造新的机会:在我写作的一些文章里,有一篇文章让我找到一个新领域的工作机会,有一篇文章让更有经验的人与我合作,有一些文章让别人信任我并给我推荐新的合作机会,有一些文章让我认识更多全国各地的朋友,这些都是无法用流量(阅读量)价值来衡量;
如何写作
写作最难的是开始动笔写,当你开始去写并且能坚持,这已经算解决了最主要的问题。如果你还犹豫是否要开始写,可以考虑下我上面介绍的写作的意义。
我一般会在日常阅读或思考时收集一些我可写或感兴趣要学习的主题,先把一些关键点记录下来,然后在有时间时选一篇开始动笔写。一般一篇文章有时候会在一小时写完,有时候会耗费几天甚至一周的时间去写。
在写的时候,我先会搜索下这个题材有没有人写(基于SEO的方式去写作),如果有的话大体有哪些热门的文章,先把这些文章简单浏览一遍。之后耗费半小时去罗列提纲,如果这个题材刚好在我的笔记有记录片段信息的话,我会把这些信息也给复制进来。然后开始思考是否需要绘制一些配图,如果需要绘制的话,先开始绘制这些配图,具体的绘图工具可以参考我这篇我的绘图工具箱。
之后开始进入写作流程,一般开始写整个人是懵逼的,很难进入状态。这时我会戴着耳机不断重复某首很熟悉的旋律歌曲,这种无限循环的歌曲可以让我大脑很快进入一种写作的心流状态。
在写作正文的过程中,基于SEO的写作模式,我会考虑是否可以与我之前写的文章建立一些链接关系。譬如这篇文章里有一些我之前写过的文章,这样可以把这些分散的文章串联起来,也会让读者对该主题了解的更全面一些(迫使他在你的网站上停留更长时间)。
写作渠道
我在零成本搭建现代博客指南这个系列里写了几篇关于如何搭建个人博客的系列文章,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博客/微信公众号/知乎专栏
对于长文,我的发布平台是本博客、微信公众号及知乎专栏。
一般正文写完后,在Unsplash上找个封面配图,之后一键推送到GitHub,自动触发发布流程,文章就上线了。
知乎专栏在博客文章上线后,直接复制粘贴到知乎专栏编辑器就可以了。而微信的排版是用Markdown原文粘贴到微信公众号在线排版工具,然后复制到微信公众号编辑器,所有配图还得单独上传上去。
Twitter/Telegram
Twitter里我一般会发一些简单的短文。也可以选择在长文里复制一些比较精彩的单独发布到Twitter。
Telegram里我创建了三个不同主题的Channel:一个关于自我成长,一个是关于被动收入,一个是关于流量研究。
Telegram里的玩法比较多,这三个主题的Channel里的消息通过机器人转发又会自动汇合至学习&技术&投资这个电报群里。在这三个Channel里发的消息也会自动通过Twitter发布出去。考虑到SEO及某些神秘的网络原因导致无法访问的需要,我又创建了一个电报频道静态化工具,这个工具可以自动将三个Channel里的消息自动发布到我的博客这个思考页面里。
Youtube/Bilibili
视频的制作成本很高,在制作了几次质量一般的视频后,我暂时放弃了视频类的发布。目前还是写文字为主,未来等找到低成本制作视频的方式后,我可能会继续尝试以视频的方式输出知识。
写作推广
文章写完并发布后,最头疼的事情在于如何推广:推广就是让别人知道你写了篇牛逼但还没有人看的文章。我一般选择去微信群、朋友圈、V2EX、Twitter及Telegram里写一段简介(一般是网页描述标签的内容),然后附带文章链接发布。之后看别人是否吐槽还是点赞,然后与他们(可能愉快)的交流下文章心得。当然如果没人响应你也无所谓,不要气馁,继续坚持写下去,没人看不代表你的文章质量不好,很可能是取了一个令人无感的标题或者选题过于缥缈导致曲高和寡。
在推广时,如果有好的配图记的附上,比如在Twitter上你可以把文章里精彩的配图附上,好的配图比标题更吸引人。
知识应用
知识输出只是帮助我们从理论上系统化的学习,而直接做一个相关的项目会帮助我们更深入的理解该领域知识,甚至知识的意义也在于有具体的场景应用。我们的工作就是利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应用。只有在熟练应用某领域知识后,我才能确定我真的掌握了此领域知识,也就是获取了该技能。
由于我是一个软件工程师,我的很多技能都是和软件相关的,所以我的项目都是在GitHub上托管的。一般处于idea阶段的项目我都会记录在待办事项中。而处于正在开发的项目都会托管在GitHub中。完结的项目都会记录在个人项目中。
如果你要掌握某个领域知识,最好的方式就是做一个相关的个人项目,你可以独立完成或者参与已有的项目。
idea不重要,重要的是具体的做法。一旦我有了某个让我产生幻觉的idea,我都会去搜索一番,很大的概率是别人已经做了。不过这不重要,可以看看别人是如何做的,借鉴改进它。
参考文章
来源:oschina
链接:https://my.oschina.net/u/4373225/blog/4909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