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名企业家介绍--牛根生

做~自己de王妃 提交于 2020-04-04 06:06:05

[注]男朋友整天忙得都没有时间跟我一起看这些我喜欢的经济类的电视节目和人物传记,所以我打算在他的博客上跟他陆陆续续的介绍一些现在商业界目前比较知名的人的成功的经验和个人的资料。我相信要说到名字他也是知道的,只是我想让他知道得更多一些,让他的视野变得更大一些,因为他没有时间看,所以只能我来整合一些资料给他看看,希望对他又帮助阿!

这几天我老是在跟你说牛根生,因为这也也是我看了《赢在中国》的评委点评的时候才发现这个人跟一般的企业家不一样,我特别喜欢听他说话,因为他说的话都很有道理。所以今天我们就看看“老牛”吧!

这个人的人生其实还是几经波折的,在还是个不足满月的儿童的时候就被父母卖给了姓牛的一个农民,他的父亲是一个养牛的,牛根生经常跟大家说他小时候的故事:小时候因为父母的成份不好,他常常被别人欺负,后来他发现给别人分一些钱以后,别人不但不欺负他还帮助他,从那个时候他就有了分钱的习惯,初次体会到“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观念。1983年进入伊利的前身——回民奶食品总厂。在伊利,他从一个洗瓶工开始干起,当过班组长、工段长、车间主任、分厂副厂长、分厂厂长,一直做到生产经营副总裁,牛根生在这个位置兢兢业业一干就是八年。几年后,牛根生做到了:伊利雪糕风靡全国,销售额由1987年的15万元增长为1997年的7亿元,成为中国冰淇淋第一品牌。牛根生的区域销售额占到伊利总销售额的80%。1998年,牛根生突然被免职。  如今,已是蒙牛集团董事长的牛根生不愿多加评论这段往事,只是感慨:“我在伊利干了16年,我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伊利,在那里流过的泪、淌过的汗、洒过的血,比在蒙牛多得多!所以,要说感情,我对伊利的感情,实际上不比对蒙牛的少。”98年,被免职的牛根生带着对企业的深厚感情和无限遗憾离开了伊利。在离开伊利以后,牛根生卖掉了自己和他妻子的股份,用100多万注册了蒙牛,刚开始牛根生对蒙牛的将来也不是有十分的把握。但是令牛根生出乎意料的是,郑俊怀的手下大将,包括液体奶的老总、冰淇淋的老总,纷纷弃大就小,跑到牛根生那边去了。这样先后“哗变”的,大概有三四百人。牛根生曾告诫他们:“你们不要弃明投暗。”但大家坚定地认为他不是“暗”而是“明”。这些忠诚的老部下演出了一幕“哀兵必胜”的悲壮剧:他们或者变卖自己的股份,或者借贷,有的甚至把自己留作养老的钱也倾囊而出……一位中层干部说,“可以说大家连买棺材的钱都拿出来了”。在大家的努力下,凑了一千多万元的 “同心钱”。蒙牛终于成立了,然而面对如此信任他的老部下们,牛根生感到肩上的担子无比沉重。更知道了“小胜凭智,大胜靠德”。

  蒙牛仅在诞生第一年,就遭受了6次由同行发动的致命打击。即便到了2003年,依然受到过有计划的新闻诽谤,被牛根生善意称作“竞争队友”的同行,却恶意地斥资600万元企图置蒙牛于死地。2004年也是个多事之秋,这一年,蒙牛先后遭受了新闻诽谤和来自犯罪分子的连环恐吓。身经百战的牛根生回首这些往事时置之一笑:“世上难产的东西有两种,一种是死胎,一种是巨婴。看来我们被逼成了后者。”九死一生的蒙牛集团没有倒下,以品牌和信誉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有人说,蒙牛的成功是个奇迹。牛根生否认“奇迹”的说法,无论是从经验还是从能力上,蒙牛的成功的确令人叹为观止,却也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蒙牛成立,牛根生给自己两个定位:在产业链前端,他是“种草养牛的工人农民的儿子”,在产业链后端,他是“全体健康乳制品消费者的仆人”。牛根生心系农民,蒙牛集团一直将发展乳业看作是中国农民的一个“希望工程”。牛根生常说,“城市多喝一杯奶,农村致富一家人”。目前蒙牛集团创造的直接和间接工作岗位达几十万个,每年仅向养牛奶农发放的奶款,都高达数十亿元,蒙牛的崛起被认为是西部大开发以来最大的“造饭碗工程”。牛根生讲究“三民”,他说:“产品市场是亿万公民,资本市场是千万股民,原料市场是百万农民。”农民,是牛根生“三民情结”中最敏感的一结。

    牛根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年,他去内蒙古巴盟的蒙牛分厂,途中下车买瓜,瓜农看过电视,认出他是老牛,连钱也不要了。瓜农说自从来了蒙牛,他们家怎么养了牛,怎么挣了钱,怎么盖了房……牛根生颇有感慨地说:“一个不认识的人,看见你就像看见自己的亲人,这让我特别感慨。让认识你的人受益,还不能算好;让不认识你的人也受益,那才是真好。”牛根生这种情系农民的想法真正让地方农民富了起来,也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有资料显示,蒙牛创立以来,新增奶牛 80多万头,产业链条辐射200多万农牧民;仅2004年,就收奶150万吨,发放奶款约30亿元,已成为中国乳界收奶量最大的农业产业化“第一龙头”。牛根生说:“发达国家,中国的农民,同在一个市场竞争,是他们的对手吗?中国最可怜的是农民。好多农牧民,连城市都没去过,怎么打市场呢?带领数百万农民闯市场,你就是他的市场,你的作为决定他的市场地位。”2004年6月,蒙牛集团在香港上市,不仅代表了蒙牛人的成功,也可以说是蒙牛集团“代表中国 120万奶农走向国际市场。”牛根生终于能带领蒙牛人“拿国际股民的钱,办中国农民的事”了。

 2005年1月12日,一个爆炸性消息在网上以惊人的速度传播:作为蒙牛最大的自然人股东,牛根生将自己不到10%的股份全部捐出,创立了保障蒙牛百年发展的“老牛专项基金”。据知情人士介绍,早在2003年圣诞节,牛根生便对当时负责蒙牛上市法律事务的律师表示,公司一旦上市,就将捐出个人全部股份设立专项基金。2004年6月上市后,正式开始办理相关法律手续。其间,家人几经商量,颇为慎重;中外律师三番五次往来返稿。2004年底,蒙牛事业发展促进会正式创立,“老牛专项基金”也随之设立。有人说,牛根生在“作秀”,而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牛根生信奉“财散人聚,财聚人散”的经营哲学已不是一朝一夕。牛根生总是将红利与大家分享,早在伊利任职期间,公司给他钱让他买一部好车,他却为他直接部下每人买了辆面包车;他曾将自己的108万元年薪分给了大家。

 创办蒙牛后,他每年的红利大半用作奖励员工和经销商……算起来,牛根生拿自己的钱奖励手下的员工也有十几个年头了。小奖几千几万,大奖几十万上百万。他领导的企业发展快,与“财散人聚,财聚人散”极有关系。如今,牛根生又捐出了自己全部的股份,这不仅是国内首位有此举动的企业家,也是全世界第一个捐出自己全部股份的华人企业家。对此,牛根生说:“从蒙牛创立那天起,我们就立志为子孙后代建立一个‘百年老店’,为国家民族打造一个世界品牌。可是,我和我的团队成员都活不了一百年。让蒙牛活到一百岁就需要建立一种推进机制。于是,就想到成立一个‘老牛专项基金’。主要用于褒奖对蒙牛集团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士或机构,在员工个人遭遇不幸或生活窘困时,也可向基金申请帮助。”捐赠程序完成后,牛根生表示:“金钱能使人生而复死,精神能使人死而复生。

 我们家庭成员四个人商量过,富贵不过三代,给后代留下有形资产不如留下无形资产……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任何人都少不了走这一步。在有生之年就看到自己从有到无,我看我比许多人都幸运。”对于留给后代的财富,牛根生说:“因为我的父亲什么也没有,所以,我靠自己的才智和能力才有了今天。如果我的父亲给我留下太多的东西,我可能就不这样奋斗、进取了。同样道理,我要给我的儿女留下怎样从无到有的本事,而不是留下钱财。我想留下的东西,是永久的、永续的。那才是真的东西。社会上虚假的东西不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大家都背会了,但不少人没有体会到。我们国家的创新有可能超过西方发达国家。只有我们创新了,才有可能走到发达国家的前面。我总是想到社会的事,因为受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总是从社会角度想。局部做好了,全局就是好的。从无到有,不容易;从有到无,特别是有组织、有准备地从有到无,更难,但这是最大的快乐。”

  牛根生正像一头默默耕耘的老黄牛。多年来一直秉承他的人生哲学和财富观念,尽管“散财”之举众说纷纭,有人冷眼相看,有人拍手称赞。而牛根生只是在坚持走自己的路,在为蒙牛人、为农民、为社会劳作不息,耕耘不辍……

老牛语录:
别人看似冒险的事情,我感觉是安全的,什么叫安全?超乎常人的冒险就是安全,常人没有想到的事,肯定是安全,因为别人还没有想到那个区域,那个区域就是我的!
动摇就是最大的失败,你想失败就动摇,动摇只有一种结果,那就是失败,而如果不动摇,则有两种结果,一种是失败,还有一种是成功。
作为父母的好儿子,妻子的好丈夫,孩子的好父亲,我想这只是做人的最低标准。当你不熟悉和跟你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承认你或者是能熟悉你时,这才是社会价值。
从无到有是很快乐的,但最大的快乐是从有到无。很多人不能从有到无,是因为他没有拥有财富。死在巨富的行列里是一件可耻的事,人生最快乐的时候是你散钱的时候。
我是把命和运分开的,因为这是两个意思,很多人做不好事情,他可以归结于运气不好,而我牛根生要是做不好,这就与我的命有关,我就得死……全世界跳楼最多的就是企业家,但国营企业老板跳楼的好像要少一点,因为他如果做不好,可以理解为运气不好,而我自己的责任和自己切身是连在一起的。
车的速度快了以后,就会带来风速,这样挡风玻璃上死的蚊子就会多,车速越快,死的蚊子就越多,这一点肯定是没有办法,蒙牛的发展速度快,自然会给别人带来伤害和危险。
中国人同情弱者,不佩服好汉,这是我们民族的特性,武则天受罪受累,遭长孙无忌、皇后欺负的时候,大家都同情她,说武媚娘多可怜;但武则天上台之后,大家便开始骂武则天,开始同情皇后,同情长孙无忌。

易学教程内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或用户发布的内容,如有违反法律规定的内容欢迎反馈
该文章没有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点击提问,说说你的问题,让更多的人一起探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