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理论基础
2.1.1系统论
1.系统论的基本概念
系统论:运用逻辑学和数学方法研究一般系统运动规律的理论,从系统的角度揭示客观事物和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共同本质和内在规律性
系统:由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新功能的有机整体
层次:系统组织的等级秩序性
结构:系统内部组成要素间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组织秩序与时空表现形式
功能:系统对外部环境所表现出的性质、能力和功效
反馈:系统输入与输出之间的相互作用,系统自我调节的循环过程
信息:不确定性的量度,系统的组织程度和有序程度,是物质、能量时空不均匀性的表现
平衡:在一定条件下,系统所处的相对稳定程度
涨落:对系统稳定的平衡状态的偏离,又称为干扰和噪声
突变:外部条件连续变化时,系统发生在跃迁临界点上的不连续性
自组织:系统自发走向有序结构的性质和能力
2.系统论的原理和研究方法
关联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
结构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
动态性原则
3.景观生态学与系统论的关系
1)景观生态学的综合整体性:景观生态系统由相互作用的斑块(patch)构成,而每个斑块也是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整体
2)景观生态系统的有机关联性: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系统与环境间的物质的、能量的、信息的交流
3)景观生态系统的动态性:景观生态系统会随着时间变化
4)景观生态系统的有序性
5)景观生态系统的目的性:正常的终极目的时达到整个系统的持续性
2.1.2 等级理论
1. 等级理论的基本概念
等级理论能够解释存在于某一尺度内的不同组分与另一分辨率尺度上的其他组分发生联系的现象与规律性
维系生物圈等级组织的的是结合能,低级组织的结合能强,高级组织的结合能弱
由于生物圈的多重等级性,对每一个等级的局部干扰,都会导致整体的变化,而对局部的控制又可以调节整体
复杂性是等级概念的基本部分:一个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多,这一系统就越复杂
2. 景观的等级性
景观是生态系统组成的空间镶嵌体,具有等级特征
等级结构的约束:生物约束:某一等级上的生态系统,受低一等级水平上组分行为约束
环境约束:生态系统受上一级环境的约束
约束体系(constraint envelope):约束力的范围和边界构成约束体系
亚稳态性(metastability):景观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能保持相对稳定,受到干扰后具有恢复能力
系统的可分解性(decomposability)某一复杂系统能否被由此而化简或其化简的合理程度
2.1.2 地域分异理论
地域分异的规律性:景观在地球表层按一定的层次发生分化并按一定的方向发生有规律分布的现象
地带性:沿赤道变化
非地带性:沿海报高度变化
2.2 重要理论
2.2.1 岛屿生物地理学
2.2.2 复合种群理论
1. 复合种群
生境的异质性理论:生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异质性,会对种群动态、群落结构以及物种多样性和种群内的遗传多态性产生影响
生境斑块(habitat patch):生物种群栖息地的破碎化,形成了一个个在空间上具有一定距离的生境斑块
局部种群(local population):由于栖息地的破碎化使得较大的生物种群被分割成许多小的局部种群
复合种群理论就是描述种群在景观异质体中的运动和消长,以及空间格局和种群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
来源:oschina
链接:https://my.oschina.net/jiangroubao/blog/319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