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读后感

╄→尐↘猪︶ㄣ 提交于 2020-02-05 02:19:34

这本书,算是这几本书看下来,干货满满的一本了,尤其是最后一章的临界知识和第二章的学习心态,完全改变了我的认知.

收获一:能够改变你行动的信息才是知识.
我们平时会浏览到大量的信息,但其实这些都是垃圾信息,我们还误以为自己是在学习,感动了自己.
我们也看过很多道理,以为自己看过之后就懂了,其实并没有真正改变自己的行为.
只有那些改变了我们行为,改变了我们认知的信息才算是知识.

收获二:一个概念:临界知识:我们经过深度思考后发现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或定律。
临界知识其实就是底层规律,俗话说的好,万变不离其宗,很多东西都是在底层原理的基础上进行千变万化.
二八定律告诉我们: 20%的知识决定80%的结果, 你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结构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学习上, 通过掌握临界知识做到游刃有余。
平时学习也是,多掌握原理和概念性的东西,别光追求那些花里五哨的东西.

收获三:努力的误区
我们一直把时间花在想办法提升“技术效率”上, 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认知效率”。
技术效率:如果我们的学习是在不断掌握应对具体工作场景和问题的方法, 那就是在努力提升技术效率。 在这种模式下, 我们遇到每个新问题都要学习新知识。
认知效率:如果我们的学习是在了解问题本质, 了解解决方案的底层规律, 能够让我们认清楚问题表象背后的实质, 那我们就是在提升认知效率。
在这种模式下,很多看似全新的问题,其实只不过是狡猾的旧问题换了一身装扮再次出现而已,
我们的学习层次一直无法提升,就是因为我们掉进了追逐技术效率的游戏圈套,我们越努力,跑得越快,要学习的新知识就越多,这让我们看起来一直在努力,其实是在原地打转.
所以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认知效率上,去了解问题的本质.因为具体工作场景的问题和方法是学不完的.
20%的知识比80%的知识更有用, 我们要做的是花80%的时间, 用在这20%的关键问题上, 而不是平均地把时间花在各种知识上.

收获四: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
提升认知深度,不仅仅要学习专业领域知识,还要多元跨界,但是不能盲目的多元
想要做到极致,不是说只学某个专业的知识就够了,也不是简单地这也学学, 那也学学, 而是要学习与解决某一类问题相关的所有核心能力。
真正牛逼的人,都是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一个人能干完整个队伍的活,
以前我只想好好学习Java,好好学习后端,只要专研下去就够了,不学习前端,但现在发现不能这样,我应该学习这一类问题的所有能力.当然了,是精通后端,了解前端即可.

收获五: 切勿盲目多元学习,得在一个领域做到极致,才能有话语权.
在今天这个人才高度流动、 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的时代, 竞争越来越激烈, 你必须在一个领域做到极致, 对它的认识足够深刻, 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话语权。
盲目追求多元学习, 兼职变现, 表面上看是在提升能力, 其实都是肤浅地拿时间直接变现而已。

收获六:低水平勤奋陷阱:摘记更多的知识
我们原来的读书方法太原始
从上学开始, 老师教给我们的读书方法似乎就是: 把一本书从头读到尾, 遇到有启发的句子就画线或者摘抄。 我们读书的过程就是不断记录新知识的过程。
可那些摘抄下来的名言警句, 让我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听过了无数大道理, 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在原始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努力, 就是低水平的勤奋。
原始的读书方法低效的原因:阅读+画线/摘抄的读书方法是把一本书拆分成了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
在这种方法的引导下, 我们读书的目的, 就成了理解和记住这些孤立的知识点。
而理解和记忆一个个孤立的信息, 可不是我们大脑擅长的高效行为。
事实上,大脑的记忆,靠的是将信息与旧经验联系起来。

收获七:读书方法的升级: 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
我们记住新知识更好的办法是和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
大脑这种通过已有知识学习新知识的特性, 除了能够帮助我们记忆之外,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 我们可以将新旧知识构建成知识网络。 通过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网, 我们便能够从不同角度和领域对同一个知识进行分析, 从而加深我们的理解和认识

原始的读书方法是:花很多时间去阅读一本新书, 去记录新的名言警句, 却从不花时间去加工这些信息, 将其和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
我们看似节约了很多加工整合的时间和精力, 以便能够读更多的新书, 但却是买椟还珠, 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把最有价值的工作放弃了。

收获八:读书的方法:读书的时候放慢速度,让读书事半功倍
读书一定要花时间、 耐心和思考力, 将获得的新知识和已有的知识进行网络状的联系。 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才有可能内化知识, 形成新行为的暗示。
我会刻意放慢速度, 花时间记录读书笔记——不是仅仅摘记名言, 而是描述读书后受启发的内容, 这些启发和我过去的哪些经验相关。
在记录和寻找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过程中, 我常常会惊喜地发现一些过去不曾注意的规律, 也发现很多能够直接改进工作方法的办法。
读书成效进入了一种产生复利效应的状态。 也就是说, 我读过的所有书都将为我未来获取新的知识提供帮助。
为什么这个简单的读书方法却很少有人践行? 或许是因为我们大脑的习惯是寻求新刺激,快速把书读完……我们都希望读完书获得新知识, 因此不断快步向前去获取更多、 更多……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及时复习,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现在的我, 在读书时既不追求数量,也不要求读完。
我的做法是: 当我要解决某个问题的时候, 主动去寻找可能会讨论这个问题的文章和书籍, 去观察——作者用什么样的思路解决问题? 在这个解决方案背后, 是否有我熟悉的知识? 我还能把这个解决方案的原理, 应用在什么领域?
这种状态, 呈现出来便是举一反三的能力。 在别人眼里, 你更容易用跨界的知识解决问题。
因此读书不在于多少, 而在于你有没有通过读书重新认识这个世界, 发现临界知识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

收获九:学习的心态:绿灯思维,以慢为快
影响学习效能的另一个层面的问题: 当我们遇到与过去认知不一致的新观点时, 就会触发我们的习惯性防卫。
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心理学现象。 当我们感觉到自己的观点、 尊严可能会受到挑战的时候, 我们第一个反应不是思考对方的挑战和质疑是否合理, 而是: 有人敢反对我, 和他干! 这时候, 我们的习惯性防卫就产生了
当一个问题出现在别人身上的时候, 我们习惯把这个问题归因于别人, 是那个人自身有问题。 而当同样的问题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 我们就不这么想了, 反而会把问题归因于外部因素。
当我们自己遭受挑战的时候, 会下意识地向外部找原因。 当我们把外部原因当真之后, 别人针对我们的意见就显得更不合理了。
防卫性的心理使我们失去检讨自己想法背后的思维是否正确的机会。 对多数人而言, 暴露自己心中真正的想法是一种威胁, 因为我们害怕别人会发现它的错误。
红灯思维就是一听到不同的观点就消极处理, 准备防卫: “你不了解情况。 ”“你先听我说! ”这是我们在红灯思维下大脑所处的状态。
红灯思维:遇到与自己不一致的观点, 第一反应是找理由反驳。
绿灯思维是, 当我们遇到新观点或不同的意见时, 第一反应是: 哇, 这个观点一定有用,我应该怎么用它来帮助自己?
以在理解新观点的用途和价值之后, 再去分析这个观点可能的不足, 想办法完善它。 这样进步就会快很多.
快速学习的前提是要能够做到: 结硬寨, 打呆仗。
真正高效的学习,其实是知识融会贯通的结果。 有了对重要的、 核心知识的深刻理解, 我们才能运用起来游刃有余。
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 阻碍我们融会贯通的原因, 恰恰是我们在学习中遇到了一个“阻塞”, 没有“结硬寨, 打呆仗”地把它攻克,导致我们一直有“自以为知道, 其实不知道”的“知识阻塞”, 也就没办法实现融会贯通的效果。
所以, 我们想要快速提高, 努力的方向应该是花大力气打通那些知识阻塞, 而不是追求看起来很花哨的新方法、 新技巧。 底层堵住了, 新方法和新技巧学得再多, 也都是表面上的花拳绣腿。
我读书的目的是: 打通知识的阻塞, 实现融会贯通。
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 把时间花在重要的基本概念、 有启发的观点和自己没想明白的问题上
真正阻碍我们的是我们的不确定和恐惧。 我们担心, 我这样放慢了学习, 真的就能够学得快吗?还有那么多东西要学, 能来得及吗? 万一我的慢功夫用错了地方怎么办?
总结:掌握临界知识, 首先要在学习新知识时有绿灯思维, 而在具体学习时, 又要有以慢为快的心态, 把慢功夫用在真问题上, 比如学习掌握临界知识。

收获十:区分我和我的观点/行为
我们会把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质疑, 理解为对我们自己的否定。 换句话说, 我们常常不自觉地把“我”和“我的观点/行为”绑定在一起。
要改变这种状况, 我们就要明确“我”和“我的观点/行为”是不一样的——我的成长来自“我的观点/行为”的改进和提升, 而别人对“我的观点/行为”提出意见, 正是我们能够从不同角度获得启发和成长的机会
聪明人知道尊严不是在别人驳倒自己时去维护面子。 真正的尊严是发现改进和成长的机会, 成为更好的自己。

收获十一:黄金思维圈
黄金思维圈的最基本应用便是: 你遇到每一件事情, 首先问“为什么”, 也就是, 问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当我们能够从why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时, 我们显然能够和别人更好地建立信任和共识。
通过why层面来思考问题,我们更能透过问题的表象来看到问题的实质.

收获十二: 人脉
事实上谁认识你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谁愿意帮助你。 就算你认识了一万个弱关系, 但是没有人愿意帮助你, 也是没有用的。
和弱关系进行1对1的深入交流。 要想把网友转变成生产力, 你就必须花专门的时间和他们沟通。
有两个方法能够帮助你和对方更快地建立信任 :1.自我暴露,2.做一个给予者
大多数人思维过于狭窄, 太看重金钱、 社会关系、 技术、 信息等显性资源, 却忽略了感恩、认可和声誉等隐性利益。
你对别人真诚地感恩, 也能够让对方收获很大的价值 , 所以, 如果你能理解他人的价值和独特性, 你的认同和赞扬对别人也是很有意义的.
在和朋友沟通的过程中, 有三个黄金问题必须要问。
第一个是: 我怎样才能帮到你? 主动地去询问别人, 我怎么做可以帮助你, 这就是一个给予者的心态与行动。
第二个是: 你能给我什么建议吗? 我们主动向别人寻求建议和帮助, 既认可了别人的价值,也为自己带来创造新机会的可能
第三个是: 你觉得这件事情还应当再去咨询谁? 通过这个问题, 可以获取新的人脉线索。 有朋友帮你介绍朋友, 沟通起来信任成本更低。
所以, 当我们花时间和重要人脉进行深入的一对一交流, 坚持做一个给予者、 真诚待人并主动分享自己的能力时, 我们就能够和我们的人脉圈共享资源和能力。

收获十三:反思的重要性
反思在学习的过程中至少起着三方面的作用:
1.发现知识误区;
2.促进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
3.检验学习的新知识是否用了起来。

虽然收获不算特别多,但都是营养丰富的干货,这本书看得值!

易学教程内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或用户发布的内容,如有违反法律规定的内容欢迎反馈
该文章没有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点击提问,说说你的问题,让更多的人一起探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