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转的 脚踏实地的来

一个人想着一个人 提交于 2020-11-09 10:55:51
两年来,关于强迫下载,我克服得很好,基本没有让过多的资料堆积在我的电脑里,保存的资料基本通过及时的消化,加入到自己的知识仓库,微博也只是把它当作一种便捷的观察工具,对零散的时间进行充分利用。 不知大家现在的境遇如何?今天分享王迪发表在《大学生•中国校园》上的一篇文章——看似积极,其实焦虑。与大家一起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自己的精力和各种资源。 正文: 我有一个好友D,她不吃早餐,偶尔翘课,时常熬夜,对所学专业意义持怀疑态度。在大学校园里随机挑10个人,8个都和她相似。 某一天,我向她借移动硬盘,发现500G的空间几乎全被装满。所有的内容分门别类,安置在十几个文件夹里。除电影以外,其余的内容几乎都与学习相关——公开课、纪录片、英语听力、电子书……问她,这些东西看过多少?她答道,不到三分之一,面带愧色。花了不少时间下载,都是有用的东西,以后可能用得到。她又补了一句。事实上,那剩下的三分之二也许永没有重见天日的那一天,我们彼此心知肚明。 几天后,听说她又买了一个新的移动硬盘,那些在“下载”名单上排队的资源终于找到了去处。于是,新一轮填满500G的征途又野心勃勃、兴致盎然地启程了。 这情景对现代人应该都不陌生。谁的电脑或硬盘里没有着几个、十几个G可能会在某天有用但从来不会再次打开的文件夹,每当在网上遭遇可以填补自己知识网络上空白点的资源,我们会下意识像打鸡血一样亢奋,手指会毫不犹豫地点右键

如果简单的记录,就可以为这个世界创造更多的财富,那么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写博客呢? — 读<<黑客与画

江枫思渺然 提交于 2020-05-03 21:48:23
上一次博文发文时间是2016.1.15,7个月已经过去了.最近读了一本<<黑客与画家>>的书,对我触动挺大的!里面有关于技术趋势的探讨,也有关于人生和财富的思考! 开始更新iOS122的文章的初衷是,聚合整理一些iOS第三方库的开发资源,放到网上,其实更多的方便自己随时随地翻阅.不管是,翻译也好,原创也好,他们都有个共同的属性是: 自己不久的工作中能用到. 后来,自己关注的点,开始往ReactNative方向发张,这半年,几乎新需求都是基于ReactNative开发的.所以,关于 iOS 开发本身,事实是真的没有什么好"随手分享的",而我又不是那种为了写文章而写文章的人. 关于React本身,我觉得也是有许多值得分享的东西的,从ReactNative本身与Native的混编,到更深入的react-redux等衍生辅助技术栈;那些东西,也真的很有价值,事实上,也真的确实提高了编码效率和体验;但我总觉得 这个技术栈本身,或许不适合发表于 iOS122 本身的分类下;又或者说,我觉得自己半路出家搞ReactNative偏H5的技术栈,多少总会给人一种板门弄斧的感觉. 所以说,问题的关键是: 我没法总是在一个技术点或技术领域保持长久的兴趣,但是我又不想从头再维护一个 ReactNative 相关的博客;所以,我选择什么都不说,安安静静地看书,打游戏;有问题

【阅读3.0】最火小说阅读神器,比2.0更易用,附书源,语音引擎,净化规则

南楼画角 提交于 2020-04-06 17:06:35
【阅读】 一直很火的看书软件,满足你对小说的一切幻想。 之前分享个了阅读软件,很多小伙伴想要3.0,考虑3.0版本使用和之前有所不同,这里单开一贴分享给大家。 如果你正在使用阅读2.X,可直接导入旧版数据。 先在旧版阅读(2.x)中进行备份,然后在新版阅读(3.x)【我的】->【备份与恢复】,选择【导入旧版本数据】,选择yuedu文件夹即可 最新版本下载: https://www.90pan.com/b1778230 密码:tmct 其它下载: https://www.90pan.com/o124616 密码:123456 2020/03/20 自动备份文件和手动备份文件分开 更新一些库文件 2020/03/12 更新txt解析目录 by 52fisher web看书加翻页 by Celeter 之前所有书源,净化规则,书架,阅读记录等等 都直接同步到新版,可以直接使用。 使用上其实和2.0大同小异 对于第一次使用的朋友,下边简单介绍一下使用方法 书源/净化规则导入 两种方法: 1、导入下载的书源或净化规则本地导入,或者网络导入。 2、3.0自带订阅可一键导入书源,净化规则等: 订阅-阅读3.0--选择相应内容--点击绿字一键导入即可 注:3.0内置少量书源供轻度阅读使用,书源导入推荐使用192自用书源,使用时尽量重命名删除.txt将后缀名改为json。净化规则不是越多越好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 作业四

送分小仙女□ 提交于 2020-04-06 12:54:17
作业要求 第四周作业 代码规范 课程目标 作业帮助 了解并遵守代码规范复审 掌握结对编程 参考文献 https://www.cnblogs.com/xinz/archive/2011/08/07/2130332.html 作业1 每个人针对之前两次作业所写的代码,针对要求,并按照代码规范(风格规范、设计规范)要求评判其他学生的程序,同时进行代码复审(按照代码复审核表 https://www.cnblogs.com/xinz/archive/2011/11/20/2255971.html),要求评价数目不少于8人次, 评价内容直接放在你被评价的作业后面评论中 同时另建立一个博客,将你作的评论的截图或者链接,放在博客中,并在你的博客中谈谈自己的总体看法 作业二 将程序获得的《红楼梦》与《水浒传》各个章节人物出现次数与全本人物出现总次数,通过柱状图、饼图、表格等形式展现。 新建分词词典:(省略了词频、词性) 贾珍 贾政 尤氏 珍大奶奶 尤二姐 尤三姐 惜春 四姑娘 贾蓉 可卿 秦氏 蓉大奶奶 贾母 史太君 老祖宗 老太太 鸳鸯 琥珀 傻大姐 贾赦 王夫人 金钏 宝玉 宝二爷 袭人 晴雯 麝月 秋纹 碧痕 春燕 贾琏 熙凤 凤姐 琏二奶奶 平儿 丰儿 林之孝 元春 娘娘 迎春 二姑娘 司棋 探春 三姑娘 李纨 宫裁 黛玉 林姑娘 林妹妹 雪雁 子腾 湘云 史大姑娘 翠缕 薛姨妈 姨太太

Kubernetes 学习笔记(一)

你。 提交于 2020-04-06 12:00:25
经过前几天从 Docker Swarm 到 Docker Compose 的历练之后,终于踏上了 Kubernetes 的学习征程了。虽说前两者并非必要的学习 Kubernetes 的基础,但了解它们之后与 Kubernetes 中的一些概念可以进行对比理解。 本系列是阅读 《每天5分钟玩转Kubernetes》的笔记,书名倒是来的轻松,对我来说每天 5 分钟根本吸收不了什么知识。如果把阅读该书比作台上的话,基本就是台上 5 分钟,台下 50 分钟都不够,实际操作起来不光是版本有差异,还会出现各种意外带来惊喜与折磨。另外该书所采用的版本是 Kubernetes 1.7.4, 当前为 1.18,有不小的差别。 Kubernetes 是当今容器编排引擎的事实标准,以前为 Google 内部项目的 Omega 开源为 Kubernetes。传说中的容器编排三足鼎力,Kubernetes, Docker Swarm 和 Apache Mesos, 现在已是 Kubernetes 的一骑绝尘。Mac 下的 Docker Desktop 版本已内置了 Kubernetes 的支持。AWS 中在 ECS 外也支持了 EKS(Elastic Kubernetes Service)。 阅读全文 >> 来源: oschina 链接: https://my.oschina.net/u/2791/blog

我的读书方法

拟墨画扇 提交于 2020-04-06 05:49:57
"书籍收藏家"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亦或,终于读完了一本书!这本书讲的什么呢?呃。。。。 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有这样的困惑!这种情况导致的结果是,我成了"书籍收藏家"---买的书里没读完的比读完的多得多! 一天一本书?! 网上有不少网友说自己读书经历,有的一年200多本书,有的一天一本书。我很羡慕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起初我觉得是自己看书的速度太慢了,一个字一个字的看,看到后面忘到前面。和以前背单词很像,abandon最熟,后面都不记得~所以就专门看了一些速读方面的资料,比如什么“一目十行”之类的。试了试发现没鸟用。读书是为了收获知识(消遣类的除外,我对消遣类的书不感兴趣,自动排除~),一目十行虽然提高了翻书速度,但是: 需要更高的集中力,就更容易疲劳,持续时间变短。结果就是实际效果没多少改善 对收获知识没有多大的帮助,依然是读了后面忘了前面 读书的目的 速读尝试失败后,我进行了思考,我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学习专业领域知识(深度) 扩展眼界(广度) 总体来说,我读书是为了收获知识,使其融合到自身的知识体系架构中,为我所用! 既然是为了收获知识,读书的速度就不是主要问题,主要问题是怎样把书里的知识快速的吸收到自己脑子里! 那如何 快速的收获知识 呢? 学习 基于上面的问题,我搜集并阅读了关于如何阅读的书籍!下面列出对我有帮助的四本书: 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 杠杆阅读术

《事半功倍读书法》读书笔记

半腔热情 提交于 2020-04-06 05:28:40
这本书比较短,是一本工具类型的书,读此书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一些对我有用的阅读方法,因此采用了快速泛读,抓重点的读书方法。 读书总结: 1.读书之前要先了解书中的整体概要,谋篇布局,章节分布。 2.要提出问题,读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我期望从书中得到什么。 3.有计划的带着第二步的问题去读书,从书中寻找答案。 4.读书的过程中要标记重点。 5.读完书籍之后要回想复述书中的内容。对书中的内容,观点进行总结 6.定时重读书籍,复习巩固记忆。 7.对不同的书籍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 8.把书中的知识在生活中去应用。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xinggood/p/6533245.html

读书太少而想得太多

心不动则不痛 提交于 2020-04-06 05:28:2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者殆 这句话从小就知道。里面的道理也可能还记得,但真正做到是什么样子呢? 学而不思则罔,指的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会由于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表面上你好像在看书学习,但你只像看电影一样把书在脑海里过一遍,结果也像看电影一样。看完之后留下的不多。 假设问你这本书讲了什么,那肯定就感觉茫然无知了。 看书的目的是要把书中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然后能用起来,不然就是在浪费时间。 把知识变成自己的,那肯定须要有自己的思考。不然知识永远是别人的。你只能过过眼瘾。思考之后才决定是否在内心接受某个知识,不然,你最多算对这个知识认可,而不是接受。认可和接受是有差别的。认但是站在作者的立场来看那个知识点的得出是否正确。接受指那个知识点是否具有通用性,是否也适合自己。 思而不学则殆,指的是一味空想而不去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年轻人特别崇拜杨绛先生,于是高中毕业的时候便给杨绛先生写了一封长信,表达了自己的敬仰之情并倾诉了他的人生困惑,杨绛先生给他回信了。淡黄色的竖排红格信纸,毛笔字。 除了寒暄和一些鼓舞晚辈的话语之外。杨绛先生在信里事实上仅仅写了一句话。陈恳而不客气:“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读书少,意味着各种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缺失,easy受个人局限的限制。 思考多

道德经 剪裁重组版 v1.1

落爺英雄遲暮 提交于 2020-04-05 15:37:26
注: 同样的文字,可以有不同的解读,解读出来的内容取决于去解读它的人其内在理念世界的思维模型结构。 前段时间,因为参与一个活动而产生了按自己能够理解的方式剪裁道德经的想法,去掉其中延伸部分,取出核心,再按自己的思维方式重组成更有逻辑的形式。 花了一些时间完成了初步版本后,也留下了不少疑问。 所以自己之前将这个过程总结为 一种学习方法 ,而不是为了炫耀NB。 上周末又将留下的一些疑问作了梳理,形成了这个改进后的1.1版本。 其实,越深入,就会越疑惑,因为熵增的本质,真相只能接近,不能完全看清。但无论如何,真相只存在于细节中,如果只知“天真”的逻辑,是更接触不了真相的。 问题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原因:递弱) 世界观 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强为之名曰大,强字之曰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阐述道 道者万物之奥,大道汜兮,其可左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无为而无不为。 阐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返)。反者道之动,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推荐本书《博赞学习技巧》

牧云@^-^@ 提交于 2020-04-04 21:04:28
作者简介:   东尼·博赞,1942年生于伦敦,1964年毕业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心理学、英语语言学、数学和普通科学等多个学位。大脑和学习方面的世界超级作家,出版了80多部专著及合著,“思维导图”系列丛书销售量已突破1000万册。全球性公众媒体人物,在英国和国际电视台出现的累计时间超过1000个小时。拥有超过3亿的观众和听众。大脑和学习方面的世界顶尖演讲家。被誉为“智力魔法师”、“世界大脑先生”。世界记忆力锦标赛的创始人,世界快速阅读锦标赛的创始人,脑力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创始人。 内容简介:   《博赞学习技巧》包含博赞有机学习技巧(BOST)专题。它是为那些害怕各类考试、课堂测验、学期论文写作等方面的问题的学生专门编纂的,目的是提高他们应对能力。BOST是博赞在学习技巧、脑力、学习后回忆、发散性思维、专注力、多维记忆工具和思维导图等领域35年经验的总结,是长期磨炼的结果。本书所介绍的学习技巧将使你的能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思维导图能够将众多的知识和想法连接起来,并有效地加以分析,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创新。 读后感:   对于文科类的学习我一直是没什么方法可言的,语文、英语等都学的都很垃圾。高中时候语文和英语的所有考试居然只有最后的高考及格过一次,大学政治还被抓重修。一直认为自己的大脑是不适合文科类学习的,所以也觉得学的不好是理所应当的。读了这本《博赞学习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