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寻求地位的猴子
人寻求最有效的途径获取社交资本
在各种社交产品中,人人都在寻求社交资本?可是,社交资本无法衡量,在产品设计时让我们无从下手。更加无法衡量社交资本的价值和流动状况。
而大部分的社交产品给予用户的社交资本远远超过个人收入,特别在产品早期。因此,在社交产品早期大家都深信不疑的法则是:先别赚钱,提升用户量,构建社交关系是重点。
用户在社交产品中能够实际收到实际效用和社交资本两类收益。
实际效用
我们可以清晰感知到社交网络的实际效用。比如微信让你能够接触到很多人,了解他们的动态。帮用户和世界各地的人通信、视频聊天,无需支付短信费用,这都是实际效用。
社交产品间就实际效用的竞争是理性,极度清晰的。如:文字消息传递得最快、视频会议传输质量最稳定,这就是核心竞争力。
在社交产品中,传统经营模型有效经验之一是:当用户很少时,产品必须首先吸引人们使用。产品本身要能够满足某一种基本效用。这就是社交产品运营的冷启动过程。
第二个有交经验在于社交产品要能够帮助人们积累社交资本,如何平衡这个过程中用户之间的博弈,也就是说,社交产品如何让人类「寻求自己的猴子地位」?
社交资本
社交资本就是积累“地位”的成果。讨论如何利用社交产品积累社交资本很难衡量,不如换个角度,分析帮人们获取社交资本的过程更落地。
首先,所有社交产品都需要用户付出一些东西才能获得社交资本,如微信朋友圈,你需要更新好玩的状态;抖音/快手需要更新有意思的短视频。
其次,在社交产品中,我们把社交模式逆向反推,不难发现用户需要表明其身份证明。知乎、微博、即刻都充满着大V人群。
为什么身份证明很重要,某个平台的社交资本的获得太过简单,那么没有任何价值。价值与稀缺性有关,社交网络的稀缺性源于身份证明。
人是寻求地位的猴子,地位本身是相对的,如果每个人都可以达到某个地位,那事实上没人真正有「地位」。
第三,足够早地加入某个社交产品,就会更容易获取社交资本(粉丝数,点赞量等)。如Twitter、微博、知乎、即刻,早期用户有天然优势积累大批粉丝。而这仅仅可能是因为他们入驻得足够早。
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同一个产品,就会发生社交资本抢夺。用户对社交游戏规则越熟悉竞争也会更加激烈。
第四,人们会寻找最有效的方式来积累最多的社交资本。
抖音、快手这样的短视频平台,多数人想获得粉丝和地位很不容易,所以他们一开始不用。但对于另一些人(比如早期的青少年、专业 MCN 机构)相对划算,因此他们蜂拥而至。由此可见人们在社交产品中也同样会衡量,是否值得投入而获得社交资料。
社交资本的投资回报率
一个人在平台上发布了有趣内容,获得喜欢、评论、关注者的速度会有多快?这关乎用户需要在多长时间内理解平台规则,以及适应规则。
如:年轻人使用社交媒体的频率最高,也对投资回报率最敏感。
在微信朋友圈获得的喜欢或转推的推文让人兴奋。但如果大多数推文根本没有人看,回报则大大降低。
这时,如果有其它产品虽然没有任何转发选项,但允许几乎无限制的标签,这些标签利于后续的分发,自然能够让年轻用户感知到其投资回报率是足够高的。
关于提升社交资本的投资回报,还有一点很关键:社交产品功能是否足够增加内容的传播范围。
抖音、头条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机器推荐冲破社交媒体、实现更高分发效率的可能。在这类平台上,算法优先,关注数居后。
粉丝出于喜爱关注了一个大 V,但下一次不刻意找依然无法看到大 V 的内容。也就是说,大 V取悦的是算法,而不是粉丝。
这是因为,机器推荐带来的反馈循环比松散关系链更为有效、紧密、牢靠。用户更容易通过优质内容获得较高的社交资本投资回报率,成为网红。
综上,构建社交产品重点在于构建社交生态,而社交生态由社交链结构决定。
以微信社交链结构为例:
微信的社交链是分布式网型结构, 如果把眼光放得更大,看看整个互联网圈的社交链。会发现QQ、陌陌也属于分布式网型结构。
微信分布式网型结构是去中心化的,没有关键节点和中心。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节点,能随时随地跟周围其他人产生连接。
另外,微信的社交链是开放式的,没有明显圈层阻隔,可以无限延伸。
如何设计属于自己的社交链产品,其中的产品的设计本质不是一篇文章就能说完的,下一篇让我们继续探讨。
来源:CSDN
作者:陪学
链接:https://blog.csdn.net/weixin_42058609/article/details/103242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