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一直想写一篇地理信息行业相关的博文,因为题目太大,内容太多,兼备广度和深度,迟迟没有落笔。虽然已经从业十年有余,对这个产业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是不敢草率的发表看法。前几日,与圈内几位好友喝茶聊天,聊到了地理信息产业现状和小公司发展遇到的问题,感觉有一种压抑的情绪围绕左右。晚上回到家,写了一点地理信息行业(技术型)创业公司发展的看法,算是理理思绪。
二、创业公司怎么了?
地理信息行业聚集着众多的中小公司。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第一季度,全国测绘单位(具有测绘资质)总数14295家,从业人员32.86万人;这其中还不包括大量没有资质的小微公司或团队,它们主要集中在基础测绘、地理信息系统行业应用开发等有限的几个领域。这些创业型公司(团队)往往规模较小,没有稳定的组织结构和薪资激励体系,一切都是老板说了算。这些老板以前也是员工,有的是做项目积累了一些人脉和资源、有的是对原来公司的老板或者制度有怨言、有的是几个志同道合的兄弟一拍即合;他们身兼管理、市场、财务、公关等数职,跑客户,跟单子,赶应酬;他们是一个公司的舵手,是发动机,公司能走多远,能做多大,基本取决于老板的个人能力和资源。
另一方面,这些企业通常没有足够的技术积累或典型案例,无法和大公司正面竞争。老板为了公司的生存只能屈服于现实,为了拿项目费劲心思调动一切资源。没有核心竞争力,跑关系/压价格/高额回扣成了竞争的手段,市场越来越混乱。低价拿到项目以后,面对客户提出的需求变动,能推就推,能拖就拖,最后项目越做越累,客户关系越搞越差,手下员工心越来越散。中小企业自己把自己逼入了一个困境:不做项目等死,做项目找死。
那么,中小地理信息公司是不是真的就没有出路了?
三、地理信息产业的风口来了吗?
小公司要生存,产业环境很重要。地理信息产业涵盖面非常广,大体上可分为:仪器设备生产(徕卡、天宝等)、基础测绘(地籍测绘、房产测绘、工程测绘、海洋测绘等)、航摄遥感(激光三维建模、街景)、导航(导航数据生产及导航技术)、GNSS(北斗)、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供应商、行业应用开发商)以及地理设计和可视化(地理空间应用相关)等。这些领域的参与企业共同打造和维护着整个地理信息产业的生态环境。过去十几年,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地理空间数据分析可视化、地理信息数据处理和管理的能力进一步得到释放,应用领域涵盖了规划、测绘、国土、城管、公安、工商、税务、环保、房产、卫生等30多个领域,越来越多的影响政府部门的决策。2014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出台,将地理信息产业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范畴,上升到国家战略;2014年末,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制定了贯彻落实《意见》的细化方案和配套政策,各省也相继出台政策支持,地理信息产业园纷纷兴建;同时,伴随着国家“互联网+”战略布局,政府和企事业对信息化的需求激增,地理信息产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风口形成。
四、找到风口就能迎风起舞吗?
地理信息产业年增长都在10%以上,这个增长率在传统行业里,是非常高的。但我们也必须认识的,地理信息产业的总量并不高。按照权威机构的预测:到2020年,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大约是5000亿。5000亿的市场甚至还不及母婴用品、女性美容护肤品的市场容量。这意味着,中小企业不能靠野蛮的粗放式的发展方式(拼价格,不拼质量;拼售前,不拼售后;),因为市场盘子就这么大。中小企业想要生存和发展,找准市场切入点,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很关键。找准切入点,是找到细分市场,不过早的和大公司正面接触。中小企业需要蓝海,需要从红海中找到一个细分点,这就是蓝海。看到这里,估计会有朋友说:你说的都是大道理,放在所有行业都适用,是正确的废话。那就来点干货:近几年,数字城市建设在全国开展的如火如荼(红海),各地都建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大公司把平台建完了,赚够钱走人,不愿意/不情愿承担运维工作。接下来公共服务平台的使用,运维,管理都丢给了相关科室的几个临时工(数字城市需要建设运维队伍)。平台用不起来,那就成了摆设;运维跟不上,那就没有生命力。地方科室的运维实力比较薄弱,不足以支撑整个平台的运维。运维水平很落后,还停留在人工维护阶段。如果中小公司能够承担起平台的运行维护工作,不仅大公司会支持你(你在帮他们擦屁股),政府部门会感激你(你帮了他们大忙),你即赚到了钱,又积累了资源人脉。在红海中发现蓝海,就这么简单。
五、顺风还是逆风,取决于站的方向
我已经不止一次听见类似的话:地理信息行业几十年来发展缓慢,只有靠百度/谷歌这样的互联网公司才能颠覆地理信息行业,只有互联网思维才能激发地理信息行业新的活力。对这些看法,我表示谨慎的肯定。为什么要颠覆地理信息行业,拿什么颠覆?地理信息行业最大的用户是谁?是测绘局啊!这几年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迅速,根本原因就是国家测绘局推动的数字城市、国情普查、北斗等项目的投入。互联网公司拿什么去颠覆行政市场。打免费大旗并非屡试不爽的法宝,至少在这个行业行不通。互联网企业是对地理信息行业的补充,是丰富行业应用的源泉,但不是推动行业发展的根本力量。那是不是从业者就不需要互联网思维,“互联网+”能不能帮助地理信息行业发展? 答案是肯定的!地理信息行业没有比现在更需要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是什么?解决信息不对称,把闲置的资源和盲目的需求贯连对接起来!地理信息行业(信息系统建设)近十年来的发展模式始终停留在项目模式(这种做项目的模式本身就需要变革!)。有需求的客户找不到靠谱的开发商,有能力的开发商找不到真正的客户。这就给了走关系,压价格,给回扣等手段的生存空间,原因就是信息不透明,不对称!如果供求双方信息能够对称起来……画面太美好,不敢看。最近很火的河狸家,功夫熊等O2O项目,解决的就是信息对称的问题。所以,风口就在那里,能不能飞起来,站的方向很重要。
来源:https://www.cnblogs.com/laoyu/p/4615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