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2.0

余生颓废 提交于 2019-12-06 05:37:50

八下第二单元部分

部分元素核电荷数、名称及其符号

1氢H                   2氦He                 3锂Li                  4铍Be                 5硼B

6碳C                   7氮N                  8氧O                  9氟F                   10氖Ne

11钠Na               12镁Mg              13铝Al                14硅Si                15磷P

16硫S                 17氯Cl                18氩Ar                19钾K                 20钙Ca

21钪(kàng) Sc     22钛Ti               23钒(fán) V        24铬(gè) Cr        25锰Mn

26铁Fe                27钴(gǔ) Co               28镍(niè) Ni               29铜Cu               30锌Zn

31镓(jiā) Ga        32锗(zhě) Ge              33砷(shēn) As            34硒Se               35溴Br

36氪Kr

 

47银Ag               50锡Sn               53碘I                  56钡Ba               74钨W

79金Au               80汞Hg               82铅Pb

 

第一主族:锂钠钾铷(Rb)铯(Cs)钫(Fr).

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Xe)氡(Rn).

卤族气体:氟氯溴碘砹(At).

 

部分元素常见化合价

钾 钠 氢  +1     氟 氯 溴 碘  -1价      钙 镁 钡 锌  +2

1 2铜            2 3铁            2 4碳            -2氧             3

4硅               5磷               4 7锰            -2 4 6硫              -3 5

 

原子团

氢氧根离子           OH-        -1

酸根离子           SO42-      -2

酸根离子           NO3-       -1

酸根离子           CO32-      -2

酸氢根离子       HCO3-     -1

铵根离子              NH4+       +1

氯酸根离子           ClO3-      -1

锰酸根离子           MnO42-   -2(Mn显+6价)

高锰酸根离子       MnO4-    -1(Mn显+7价)

磷根离子              PO43-      -3

 

部分元素相对原子质量(近似值)

H:1      C:12    N:14    O:16    S:32     Fe:56

He:4    F:19     Na:23  Al:27   Ca:40

 

其他

α:关于微粒半径比较

(1) 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如:K>Na

(2) 电子层数相同时,再比较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如:S2->Cl->K+>Ca2+

(3) 核电荷数相同时,比较电子数,电子越多半径越大。如:Cl->Cl

 

β:原子轨道排布

(1) S能级的有一条原子轨道(球形对称)。

(2) P能级的原子轨道是纺锤形的,每个P能级有3个原子轨道,它们相互垂直,分别以Px,Py,PZ表示。

(3) d能级的原子轨道有5个。 (一条轨道2个电子)

(4)电子排布式:如Ca。K层最多排2个电子,表示为1S2;L层最多排8个电子,表示为2S22P6;M层最多排8个电子,表示为3S23P6。故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

(5) 原子轨道是指一定能级上的电子,在核外空间运动的一个空间区域.

(6) 泡利原理(能量最低原理):S、p、d、f能级分别有1、3、5、7个轨道,每个轨道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为2个,且自旋方向相反。

(7) 举例说明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总是首先单独占一个轨道(即分占不同的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洪特规则的第二条:当一个能级上的电子填充达到全充满,半充满或全空时是一种稳定状态,使得体系的能量较低。

(8) 钠的电子排布式可写成[Ne]3S1。因为前两层1S22S22P6电子数相加正好为Ne的原子序数。

 

γ:关于第一电离能

(1) 定义:气态(基态)原子失去(第)一个电子形成+1价气态阴离子所需的最低能量叫做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符号为I1,单位是KJ·mol-1。(1mol=6.02*1023个电子)

(2) 第一电离能越小,原子越容易失去电子;第一电离能越大,原子越不容易失去电子,金属性越弱;第一电离能反映了原子失去一个电子的难易程度;原子越稳定,电离能越大。

(3) 类似的,还有第二电离能(从+1价气态阳离子再失一个电子所需要的能量,符号I2),I3,I4等。

(4) 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逆变规律是原子半径、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5) 规律一:同主族元素第一电离能从上到下逐渐减小。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随核电荷数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减小,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大,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

(6) 规律二:同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从左到右有增大的趋势。原因: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增大,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小,第一电离能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7) 铍的第一电离能比硼大,氮的第一电离能比氧大。

特殊:   I1(Be)>I1(B),I1(N)>I1(O)

         I1(Mg)>I1(Al),I1(P)>I1(S)

Be 的外围电子排布为2s2,是全充满结构,比较稳定,而B的价电子排布为2s22p1

N的价电子排布2s22p3为半充满状态,比O的2s22p4 稳定,所以第一电离能比较大。

ⅡA > ⅢA   ⅤA   >   ⅥA

ns2   ns2np1 ns2np3     ns2np4

(8) 规律三:同一周期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碱金属元素,最大的是稀有气体元素。原因:碱金属元素核外电子排布为ns1,同周期中(除稀有气体)原子半径最大,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因此第一电离能在同周期中最小。稀有气体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2np6,已达稳定结构,难以失电子,因此第一电离能在同周期中最大。

(9) 影响电离能大小的因素:

1、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原子核吸引电子能力越强,I1越大。反之越小。

2、原子达到稳定结构的趋势原子外围电子排布达到半满、全满或全空能量较低较稳定。I1反常, I1数值较大。

(10) 电离能的应用:

1、判断金属性强弱。

2、判断元素的主要化合价。

3、证明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δ:化学式的意义

设A1是一个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的式子)。

(1) 若A是一种非金属元素(非稀有气体),那么A表示:

1、A元素;

2、一个A原子。

例:H表示一个氢原子和氢元素。

(2) 若A是一种金属或稀有气体,那么A表示:

1、A元素;

2、一个A原子;

3、A物质。

例:Fe表示铁元素,一个铁原子和铁物质。

(3) 5Cl只能表示5个氯原子;5Cl2只能表示5个氯分子。

(4) H2O表示:

1、水这种物质;

2、一个水分子;

3、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成的;

4、表示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成的。

(5) 2H+表示两个氢离子。

 

ε:化学键

(1) 通常把分子或晶体中,相邻原子(或离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称为化学键。

(2) 化学键分类:按原子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和强度不同,将化学键又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3) 离子键:

1、定义:像氯化钠这样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叫离子键;

2、成键粒子:阴、阳离子;

3、成键性质:静电作用。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

(4) 形成离子键的条件:

1、活泼的金属元素(IA,IIA)和活泼的非金属元素(VIA,VIIA)之间的化合物;

2、活泼的金属元素和酸根离子形成的盐酸根离子:SO42-、NO3-、Cl-等;

3、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或活泼非金属元素)形成的盐。把NH4+看作是活泼的金属阳离子。

(5) 共价键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相互作用。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就是共价化合物。

(6) 共价键表示式:

1、电子式

i) HCl的电子式

  . .

H:Cl:

  . .

ii) Cl2的电子式

 .. . .

:Cl:Cl:

 .. . .

2、结构式:用一根短线表示一对共用电子,其他电子一律省去。

如:H-Cl Cl-Cl.

(7) 共价键分为:

1、非极性共价键:相同元素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如H2、O2分子中的共价键就是非极性键。

2、极性共价键:不同元素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成键原子的电负性不相等,共用电子对会偏向,这种叫做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如HCl、H2O。

 

ζ:

(1)静电作用形成化合物。

(2)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3) H是指所有构成它的原子的原子核中有一个质子的物质。

(4) 地球上含量前五元素:O,Si,Al,Fe,Ca;人体当中含量前四元素:O,C,H,N.

(5) 有机物:含C,有活性。

(6) 相对原子质量=m碳原子/12。(取原子核中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

(7) 带负电的离子叫阴离子。如Cl、OH-、CO32-、SO42-;带正电的离子叫阳离子。如Na、Mg2+、Fe2+

 

八下第三单元部分

部分气体性质和用途

α:氮气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熔沸点低。密度:1.251g/L

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用途:冷冻剂 制氮肥 化工原料 食品充气包装 保护气

 

β:稀有气体

性质:稀有气体无色、无味,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用途:保护气、电光源激光技术、低温麻醉

 

γ:氧气的用途

供给呼吸、支持燃烧(气焊,炼钢,气割等)

 

氧气在空气中含量的测定

α:拉瓦锡实验

(1) 银色液态汞连续加热12天,发现部分汞变成红色粉末(氧化汞)。汞槽中水银上升钟罩剩余空间的1/5。拉瓦锡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占总体积的1/5的结论。

(2) 现代氧气在空气中含量测定方法: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消耗氧气。发出黄光,冒出大量白烟,生成白色固体。打开弹簧夹后,水顺着导管流入集气瓶,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瓶内空间的1/5。

 

氧气的性质

1、色、味、态: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密度比空气略大(标准状况下)

3、水溶性:不易溶于水

4、三态变化:无色气体,蓝色液体,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5、氧化燃烧:

(1) 木炭燃烧:

              点燃

木炭+氧气 -----> 二氧化碳

在空气中:发出红光,放出热量,燃烧后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在氧气中: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燃烧后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 镁燃烧:

         点燃

镁+氧气   à  氧化镁

在空气里: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在氧气里: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3) 硫燃烧:

         点燃

硫+氧气   à  二氧化碳

在空气里: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在氧气里: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硫在氧气里燃烧,为什么集气瓶底要留少量水?

点燃

硫+氧气  à  二氧化硫

——溶解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逸出污染环境。

(4) 铁燃烧:

         点燃

铁+氧气   à  四氧化三铁

在空气里:铁丝不能燃烧,发生红热现象。

在氧气里: 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奇怪的笔记懒得整理

操作注意事项:

①火柴的作用:引燃铁丝

②将铁丝绕成螺旋状: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

③待火柴即将燃尽时再将铁丝伸入氧气瓶中:防止火柴燃烧消耗过多氧气而使铁丝不能顺利燃烧

④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一薄层细沙: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讨论】 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一样么?这说明了什么?

1 同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程度比在空气中剧烈。

说明: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上是与其中的氧气发生反应,氧气浓度越高,反应越剧烈

2碳,硫在空气中的燃烧程度比铁剧烈。

说明:碳,硫比铁的化学性质活泼

易学教程内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或用户发布的内容,如有违反法律规定的内容欢迎反馈
该文章没有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点击提问,说说你的问题,让更多的人一起探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