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支付对银行的冲击及银行应对办法

左心房为你撑大大i 提交于 2019-12-04 12:56:28

一、 快捷支付对银行的冲击

1. 加速对网银支付的冲击

快 捷支付,突破柜台,也突破网银,把银行物理网点的支撑功能打碎,把银行在电子渠道核心(网银)的框架也打烂掉,从此,就像在通信业里面的电信联通成为网络 信息流量的管道工一样,而银行丧失对终端客户的制约和控制,成为网络电子货币流量的管道工,而支付宝变身能成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基础平台。

如 果银行网银产品未来在客户体验上仍然坚持现有策略,那么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对于银行支付功能的蚕食将不会停止。原因很简单,客户需要简单易用的工 具,也需要一站式服务的平台。客户的需求如果在银行得不到满足,那必然有其他机构进来填补这块空白。从这个角度看,现有的画地为牢、各自为政的网银产品格 局,要么在市场竞争的推动下最终没落,要么只能合纵连横,顺应市场潮流。

2010 年“双十一”支付宝交易笔数达到1261万笔,让多家银行的网银系统一度出现故障;2011年“双十一”,多家银行的网银都曾出现故障,一度难以付款,甚 至一些银行网银恢复之后又再度“受伤”;2012年的“双十一”,由于交易量较之去年又暴增三倍,各家银行的网银压力空前,即便做好了各种预案,微博上吐 槽网银不给力的网友也比比皆是,以至于支付宝官方微博都不得不发布即时通告,提醒网友哪家银行的网银暂时繁忙,最好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2012年”11·11”购物狂欢节当天支付宝快捷支付交易笔数占到所有交易笔数的约45.8%,鼓励用户提前充值带来的余额支付占到31%,而传统的网银支付,所有银行渠道相加也只占到23.2%。

建行北京分行网络银行总经理冯薇在周三举行的“2012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说,支付宝这两年发展快速,率先推出的快捷支付正在挑战银行。

2. 加速对网银客户的分流

支付宝2012年11月透露,其快捷支付的用户数已经突破1亿,而在5月底这个数字还只是1700万,与快捷支付签约合作的各类银行数量也已超过160家。紧有业内专家指出,

这是一个令人惊讶的数字,我国整个银行业网银系统已发展近15年,总体用户规模才2亿左右。

一位国有银行电子银行部高级经理表示:现在很多第三方支付机构能抢到银行的客户,就是因为这些新支付方式能给用户带来全新的客户体验,尤其是年轻客户更注重客户体验,而客户体验这种新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是银行传统网点和传统支付方式所做不到的。

 

3. 银行被迫共享客户资料

银行亦陷入核心客户资料“被迫”与支付宝共享的尴尬局面。另一家大型股份行零售部网银部门负责人称,快捷支付模式下,由于支付宝起到了资料储存和客户身份认证的中介功能,身份证、银行账号、手机号码等传统意义上的核心客户资料已经不再由银行独享。

同时,客户具体交易信息,仅仅支付宝平台可以拿到,银行却不能得该信息,无法对用户消费行为进行分析等其他营销活动

“引 发的问题会是颠覆性的。首先,一旦客户习惯了这种支付体验,那么银行的支付功能可能被第三方支付公司蚕食殆尽,基于支付功能而衍生的中间业务收入将全部或 者部分由这些支付公司获得;其次,由于支付宝积累大量客户真实资料,以及客户的支付数据,其将成为境内最庞大的消费者行为分析数据库,假如支付宝申请到银 行牌照,它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发展成一家规模巨大的零售银行。到时候我们双方就不仅仅是简单的合作关系,还面临尖锐的同业竞争问题。”该负责人颇为忧虑 地表示。

不 过据了解,由于网络时代客户体验成为线上营销压倒一切的最高宗旨,因此多数银行对快捷支付抱有“欲拒还迎”的复杂心态。“客户感受到这种便捷的支付体验后 很快会对我们提出要求,如果不跟进,就有被市场孤立的危险;但如果跟进,则意味着要遵守对方的游戏规则,这也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前述负责人表示。

实 际上,第三方支付的快速发展以及电商对年轻客户群的数据挖掘已经让银行感到了压力。支付宝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支付宝沉淀的数据包括用户、商户在支付 宝网站上主动录入、访问及交易留下的各种记录,也就是说包括了用户和商户的身份数据、访问行为数据和交易数据等方面。支付宝从成立起一直将这些数据加以保 存,以便未来能够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利用去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

4. “收编”各大银行

支 付宝公司2011年5月31日上午召开媒体见面会,该公司副总裁、金融事业部总经理樊治铭披露了:“截至5月31日,支付宝快捷支付已经完成签约的合作银 行总数达到创纪录的108家,其中合作已经上线的银行达到83家,已完成签约等待开发上线的合作银行达到25家。已上线快捷支付的83家银行中,包含15 家国有银行及全国性股份制银行、68家区域性商业银行。”

支 付宝公关总监陈亮表示,快捷支付的优点在于,这种支付方式可以跨终端、跨平台、跨浏览器,可以通过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电视等渠道进行;客户体验好, 一步完成支付;支付成功率高,平均达95%以上;不跳转服务器,杜绝中间钓鱼风险;客户活跃度高,有效促进交易达成。支付宝对快捷支付给予最高规格安全承 诺:对于使用快捷支付发生资金损失的用户,支付宝将在收到用户情况反馈后72小时内给予全额赔付。

5. 加速金融脱媒

第 三方支付机构利用快捷支付,逐渐扩大市场份额,加速了金融脱媒的进程,这对向来扮演资金中介的银行来说,无疑是非生即死的挑战。在传统的电子支付产业链 中,电商、第三方支付公司和银行扮演着各自的角色:电商为用户提供网上交易平台;第三方支付建立网关服务平台,实现消费者、商家、金融机构之间的在线支 付,并提供现金流转、资金清算服务;银行则是最终资金结算服务的提供者。但第三方支付公司已不满足只做银行网关支付平台,借助其数据信息积累与挖掘的优 势,开始直接向供应链融资、小微企业信贷等领域扩张。

第三方支付组织的举动最令银行紧张。近来,马蔚华在多个场合强调,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已经削弱了银行作为社会支付平台的地位。

一位国有银行电子银行部高级经理表示:“随着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创新支付方式不断涌现,未来技术脱媒将是一个大趋势。”

2012 年12月18日,浦发个人银行总部副总经理丁蔚对本报记者表示:“包括第三方支付在内的其它支付渠道正在挑战银行的支付主导地位。支付中介脱媒的挑战已经 越来越大”. 建行总行电子银行部相关人士就指出,第三方支付的大量涌现,使银行支付结算服务面临严峻挑战,由于电商平台对客户资料、客户交易详单等信息进行了屏蔽,银 行脱媒现象严重。

国有大行高层人士对《财经》记者解释:“如果支付业务被侵犯的话,对银行的影响将是非常大的。银行由支付起家,客户最早出于支付目的把钱存在银行,银行有了存款后慢慢发现还可以拿去放贷,于是就有了贷款,存、贷、汇业务因支付而衍生出来”

二、 如何应对快捷支付对银行造成的冲击

1. 提供小额支付便捷服务

为更好地满足客户在网上购物等电子商务活动中的小额支付需求,工商银行于近日推出了一种全新的在线小额快捷支付服务——工银e支付。目前,工商银行所有的电子商务特约商户均已支持通过工银e支付完成小额在线支付操作。

据 介绍,凡持有工商银行账户且在该行柜面办理业务时预留过手机号码的个人客户,均可在线自助开通使用“工银e支付”服务,无须开通网上银行或申领U盾,也无 需安装控件驱动程序。客户可在该行门户网站或B2C交易过程中自助开通,通过“手机号码+银行账号后6位(账号别名)+动态密码”的方式进行身份验证,完 成小额电子支付交易。目前,工银e支付主要面向单笔金额在500元以下的小额支付。

2. 改善网银支付体验

目 前网银支付额度限制用户交易行为、支付步骤繁琐,给用户体验较差。实现(信用卡、借记卡)大额网上支付,简化操作步骤,对互联网机票、3C数码、家电等金 额较大的商品的电子商务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网上支付来说,千元以上的大额支付和十元以下的小额支付都有明确的客户需求,但是也存在安全性、便捷性等 诸多的限制。

大额网上支付服务有助于增加商户和客户之间的交易,这一创新将给客户、商户、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带来四方共赢,同时也启发行业在大额和小额支付领域进行更多的创新尝试。

3. 利用移动终端,拓展支付通道

移 动支付在整个支付交易中,所占比例提升到9%,较2011年有了巨大的提升,并且在部分网上支付渠道发生拥堵的情况下,移动支付保持了较好的成功率。与之 相对应的,是淘宝预计2012年全年手机淘宝的交易额将达到500亿。移动支付如何借力手机淘宝的普及,迎合年轻客户的需求,也是各大银行零售业务关注的 又一重点。

浦 发利用与股东中国移动的合作尝试在支付领域有所突破。2012年3月,中国移动携398亿元注资浦发,目前两者正在推广移动近场支付业务。另一项创新则是 手机号汇款,在与中国移动合作后,浦发的手机汇款业务将不再局限于浦发而可实现跨行汇款,客户还可在中国移动的现金代理机构例如农行部分网点兑付现金,这 个升级版的业务在12月18日将正式上线。

4. 自建电子商务平台

一 位电子银行部高级经理认为:“之前某银行推出来的网上商城,目前订单转化率并不高,但是这一块试水业务就相当于银行的特区,其中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获得包 括企业和个人的数据,银行更重视数据挖掘,通过分析数据发掘客户的消费能力、消费偏好、收入状况、金融需求等,从而开发有针对性和创新性的产品和服务。”

浦 发个人银行总部副总经理丁蔚表示:”虽然银行对第三方支付爱恨交加,一些银行开始自建网上商城,建立自己的支付地盘。但多数银行与他们仍是既博弈又合作, 我们也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自主拓展自己的支付通路和平台建设,我们也推出了网上商城;同时与支付宝、快钱、通联等第三方公司在代收代付领域合作,提高 持卡人的支付便捷性。”

易学教程内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或用户发布的内容,如有违反法律规定的内容欢迎反馈
该文章没有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点击提问,说说你的问题,让更多的人一起探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