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SLAM14讲-第五讲笔记
针孔相机模型
不同坐标系
- 世界坐标系
- 相机坐标系
- 以光心为原点,相机自身的坐标系。
- 世界坐标系经相机位姿变化(T作用)变换到相机坐标系。
- 归一化平面
- 位于相机前方Z=1处的平面上。
- 是相机坐标系上点P,最后一维归一化的结果。
- 物理成像平面
- 相机坐标系中点经小孔投影到的平面。
- 焦距:物理成像平面到小孔的距离。
- 像素平面
- 物理成像平面上固定着的平面。
- 对物理成像平面上点的坐标进行采样和良好,得到像素。
- 像素坐标系:与物理成像平面间相差一个x,y方向缩放(α,β),一个原点平移(cx,cy)。
相机参数
内参数
内参数矩阵:K,表示从相机坐标系到像素坐标系的转换。
对于像素坐标,写成其次坐标形式,会引入一个缩放系数z。
从相机坐标系到像素平面可表示为:
K对于相机固定,不随使用改变。可通过标定方法确定。
外参数
外参数矩阵:T,表示从世界坐标系到相机坐标系的转换。
外参数所描述的变换,即其位姿:旋转R和平移t。是SLAM任务中待估计的目标。
此时是三维齐次坐标(4x1)的表示,为与K(3x3)作用,需转化为非齐次坐标。方法是先取前三维得到非齐次坐标,再把第三维归一化,得到归一化平面上的坐标,可以看作二维非齐次坐标(3x1)。
畸变
对于极坐标表示的点:[r,theta]
- 径向畸变:由透镜形状引起,使得坐标点沿着长度方向发生变化(r变化),变化随着距离中心的距离增加。使用三个参数的多项式函数纠正。
- 切向畸变:由透镜和成像平面不平行引起,使得坐标点沿着切线方向变化(夹角theta变化)。使用两个参数的函数纠正。
去畸变作用的位置:得到归一化坐标后,去畸变,再由K作用得到像素平面坐标。
去畸变方法:先对整张图去畸变,得到去畸变的图像,再讨论图像上空间点的位置。
单目相机成像过程
- 世界坐标系中点(3维齐次),经外参数矩阵T(4x4)作用,得到相机坐标系中的点(3维齐次)。
- 投影到归一化平面(z=1)上,得到归一化相机坐标(2维齐次)。
- 去畸变,得到去畸变后的归一化坐标(2维齐次)。
- 经内参数矩阵K(3x3)作用(2维齐次),取前两维得到像素平面的点(2维非齐次)。
双目相机模型
单目相机无法估计深度。双目相机在水平方向上放置两个相机,通过视差估计深度。
- 基线:两个相机光心的距离。
- 视差:同一个点在两个相机中成像的横坐标之差。
- 视差与距离成反比,视差越大,距离越近。
- 视差最小为一个像素,因此双目深度存在理论最大值。
- 基线越长,双目能测得的最大距离越远。
来源:CSDN
作者:KylinQAQ
链接:https://blog.csdn.net/pikachu_777/article/details/82993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