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 章 : 安全容器技术
安全容器技术 本文将主要分享以下五方面的内容: 缘起:安全容器的命名 间接层:安全容器的精髓 Kata Containers:云原生化的虚拟化 gVisor:进程级虚拟化 安全容器:不止于安全 缘起:安全容器的命名 Phil Karlton 有一句名言:“计算机科学界只有两个真正的难题——缓存失效和命名。” 对我们容器圈而言,我相信“命名”绝对配得上这句话。这毫无疑问是一件让老开发者沉默、让新人落泪的事情。仅就系统软件而言,我们当今比较通行地称为“Linux 容器技术”这个概念,它曾经用过的名字还有 Jail、Zone、Virtual Server、Sandbox 等。同样,在早期虚拟化的技术栈里也把一类虚拟机叫做容器,毕竟这个词本身就指代那些用来包容、封装和隔离的器物。它实在太过常见了,以至于以严谨著称的 Wikipedia,它的词条叫做“OS-Level Virtualization”(系统级虚拟化),从而回避了“什么是容器”这个问题。 在 2013 年,Docker 问世之后,容器这个概念伴随着不可变基础设施、云原生这一系列概念在随后的几年间以摧古拉朽之势颠覆了基于“软件包 + 配置”这种细粒度组合的应用部署,用简单的声明式策略和不可变的容器就清爽地定义了软件栈。应用怎么部署,在这儿似乎有点离题了,我在这里想要强调的是: “云原生语境下的容器,实质是“应用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