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p协议

动态路由rip配置

跟風遠走 提交于 2019-12-06 00:35:13
转载学习, https://blog.csdn.net/qq_43237999/article/details/89738813 问题 在相对较小而且结构不变的网络中,静态路由是很好的解决方案,它配置简单而且不过多消耗设备资源(动态路由协议在运行时要消耗路由器内部资源,在与其他路由器更新信息时又会消耗网络资源)。 然而在大型网络中,网络非常多,而且很有可能因为某些因素的影响,网络拓扑会有轻微变化。这时如果仍然采用静态路由就非常不方便了。 1)通过RIP实现路由间通信 方案 动态路由协议配置灵活,路由器会发送自身的路由信息给其他路由器,同时也会接收其他路由器发来的路由信息建立自己的路由表。这样在路由器上就不必像静态路由那样为每个目标地址都配置路由,因为路由器可以通过协议学习这些路由。网络拓扑改变,路由信息也会自动更新,无需管理员干预。 网络拓扑如图所示: 步骤 实现此案例需要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步骤一:VLAN以及端口配置与上面3三层交换配置路由完全一致,不再赘述配置 步骤二:将上面【1.3在三层交换机上配置路由】中的静态、默认路由删除 tarenasw-3L(config)#no ip route 0.0.0.0 0.0.0.0 192.168.10.1 tarena-rouer(config)#no ip route 192.168.1.0 255.255.255.0 192

RIP原理

霸气de小男生 提交于 2019-12-06 00:13:08
RIP是一种基于距离矢量(Distance-Vector)算法的协议,它使用跳数(Hop Count)作为度量值来衡量到达目的地址的距离。在RIP网络中,缺省情况下,设备到与它直接相连网络的跳数为0,通过一个设备可达的网络的跳数为1,其余依此类推。也就是说,度量值等于从本网络到达目的网络间的设备数量。为限制收敛时间,RIP规定度量值取0~15之间的整数,大于或等于16的跳数被定义为无穷大,即目的网络或主机不可达。由于这个限制,使得RIP不可能在大型网络中得到应用。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lhy55/p/11952970.html

RIP协议

不羁的心 提交于 2019-12-05 23:39:58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IGP),是一种动态路由选择协议,用于自治系统(AS)内的路由信息的传递。RIP协议基于距离矢量算法(DistanceVectorAlgorithms),使用“跳数”(即metric)来衡量到达目标地址的路由距离。这种协议的路由器只关心自己周围的世界,只与自己相邻的路由器交换信息,范围限制在15跳(15度)之内,再远,它就不关心了。RIP应用于OSI网络五层模型的应用层。各厂家定义的管理距离(AD,即优先级)如下:华为定义的优先级是100,思科定义的优先级是120。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luojing123/p/11950841.html

RIP结构

删除回忆录丶 提交于 2019-12-05 23:39:43
使用R I P报文中列出的项, RIP主机可以彼此之间交流路由信息。这些信息存储在路由表中,路由表为每一个知道的、可达的目的地保留一项。每个目的地表项是到达那个目的地的最低开销路由。 注意每个目的地的表项数可以随路由生产商的不同而变化。生产商可能选择遵守规范,也可以对标准进行他们认为合适的“强化”。所以,用户很可能会发现某个特殊商标的路由器为每一个网络中的目的地存储至多4条相同费用的路由。 每个路由表项包括以下各域: 目的IP地址域 距离-向量度量域 下一跳IP地址域 路由变化标志域 路由计时器域 注意虽然RFC 1058是一个开放式标准,能支持大量互连网络地址结构,然而它是由IETF设计用于Internet中自治系统内的协议。如此,使用这种形式RIP的自然是网络互联协议。 1. 目的IP地址域 任何路由表中所包含的最重要信息是到所知目的地的I P地址。一旦一台RIP路由器收到一个数据报文,就会查找路由表中的目的I P地址以决定从哪里转发那个报文。 2. 度量标准域 路由表中的度量域指出报文从起始点到特定目的地的总耗费。路由表中的度量是从路由器到特定目的地之间网络链路的耗费总和。 3. 下一跳IP地址域 下一跳IP地址域包括至目的地的网络路径上下一个路由器接口的IP地址。如果目的IP地址所在的网络与路由器不直接相连时,路由器表中才出现此项。 4. 路由变化标志域

RIP协议

﹥>﹥吖頭↗ 提交于 2019-12-05 23:35:20
最早的动态路由协议,基于距离矢量算法实现 使用UDP报文来交换路由信息 以跳数多少选择最优路径,最大跳数为15 RIPv1协议报文不携带掩码信息,不支持vlsm网络 路由器每隔30s向外广播一个D-V报文 RIP路由表更新: 所有路由器周期性地和邻接路由器交换路由信息 路由信息报文地交互顺序具有随机性,导致不同地路由更新过程,最终会收敛到同样的优化路由 路由回路: 每台路由器上都有到每个网段的路由信息 过慢的收敛导致路由表的不一致 解决办法: 定义最大跳数:定义一个跳数上限,来防止无穷大的回路 水平分割:路由器将不再通过他得知路由的接口去宣告路由 毒性逆转:设置那些不可达的网络跳数设置为16,收到此种的路由信息后,路由会立刻抛弃该路由,而不是等待器老化时间到(Age Out) 触发更新 Hold-Down定时器 最早的动态路由协议,基于距离矢量算法实现 使用UDP报文来交换路由信息 以跳数多少选择最优路径,最大跳数为15 RIPv1协议报文不携带掩码信息,不支持vlsm网络 路由器每隔30s向外广播一个D-V报文 RIP路由表更新: 所有路由器周期性地和邻接路由器交换路由信息 路由信息报文地交互顺序具有随机性,导致不同地路由更新过程,最终会收敛到同样的优化路由 路由回路: 每台路由器上都有到每个网段的路由信息 过慢的收敛导致路由表的不一致 解决办法: 定义最大跳数:定义一个跳数上限

rip协议

≡放荡痞女 提交于 2019-12-05 22:25:13
最早的动态路由协议,基于距离矢量算法实现 使用UDP报文来交换路由信息 以跳数多少选择最优路径,最大跳数为15 RIPv1协议报文不携带掩码信息,不支持vlsm网络 路由器每隔30s向外广播一个D-V报文 RIP路由表更新: 所有路由器周期性地和邻接路由器交换路由信息 路由信息报文地交互顺序具有随机性,导致不同地路由更新过程,最终会收敛到同样的优化路由 路由回路: 每台路由器上都有到每个网段的路由信息 过慢的收敛导致路由表的不一致 解决办法: 定义最大跳数:定义一个跳数上限,来防止无穷大的回路 水平分割:路由器将不再通过他得知路由的接口去宣告路由 毒性逆转:设置那些不可达的网络跳数设置为16,收到此种的路由信息后,路由会立刻抛弃该路由,而不是等待器老化时间到(Age Out) 触发更新 Hold-Down定时器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123zhangyue/p/11947551.html

RIP协议

梦想的初衷 提交于 2019-12-05 20:57:47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是一种 内部网关协议 (IGP),是一种 动态路由选择 协议,用于自治系统(AS)内的路由信息的传递。RIP协议基于距离矢量算法(DistanceVectorAlgorithms),使用“跳数”(即metric)来衡量到达目标地址的路由距离。这种协议的 路由器 只关心自己周围的 世界 ,只与自己相邻的路由器交换信息,范围限制在15跳(15度)之内,再远,它就不关心了。RIP应用于OSI网络五层模型的应用层。各厂家定义的管理距离(AD,即优先级)如下:华为定义的优先级是100,思科定义的优先级是120。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liufuyang/p/11946569.html

RIP协议

青春壹個敷衍的年華 提交于 2019-12-05 19:42:36
RIP协议概述: RIP路由信息协议 最早的动态路由协议,基于距离矢量算法实现 使用UDP报文来交换路由信息 以跳数多少选择最佳路由,最大跳数为15 RIPv1协议报文不携带掩码信息,不支持vlsm网络 路由器每隔30S向外广播一个D-V报文 RIP协议是V-D算法在局域网上的直接实现,RIP将协议的参加者分为主动机和被动机两种。主动机主动地向外广播路径刷新报文,被动机被动地接受路径刷新报文。一般情况下,网关作主动机,主机作被动机。 RIP规定,网关每30秒向外广播一个V-D报文,报文信息来自本地路由表。RIP协议的V-D报文中,其距离以驿站计:与信宿网络直接相连的网关规定为一个驿站,相隔一个网关则为两个驿站……依次类推。一条路径的距离为该路径(从信源机到信宿机)上的网关数。为防止寻径回路的长期存在,RIP规定,长度为16的路径为无限长路径,即不存在路径。所以一条有限的路径长度不得超过15。正是这一规定限制了RIP的使用范围,使RIP局限于小型的局域网点中。 对于相同开销路径的处理是采用先入为主的原则。在具体的应用中,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去往相同网络有若干条相同距离的路径。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哪个网关的路径广播报文先到,就采用谁的路径。直到该路径失败或被新的更短的路径来代替。 RIP协议对过时路径的处理是采用了两个定时器;超时计时器和垃圾收集计时器

RIP

廉价感情. 提交于 2019-12-05 19:11:43
RIP协议是V-D算法在局域网上的直接实现,RIP将协议的参加者分为主动机和被动机两种。主动机主动地向外广播路径刷新报文,被动机被动地接受路径刷新报文。一般情况下,网关作主动机,主机作被动机。 RIP规定,网关每30秒向外广播一个V-D报文,报文信息来自本地路由表。RIP协议的V-D报文中,其距离以驿站计:与信宿网络直接相连的网关规定为一个驿站,相隔一个网关则为两个驿站……依次类推。一条路径的距离为该路径(从信源机到信宿机)上的网关数。为防止寻径回路的长期存在,RIP规定,长度为16的路径为无限长路径,即不存在路径。所以一条有限的路径长度不得超过15。正是这一规定限制了RIP的使用范围,使RIP局限于小型的局域网点中。 对于相同开销路径的处理是采用先入为主的原则。在具体的应用中,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去往相同网络有若干条相同距离的路径。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哪个网关的路径广播报文先到,就采用谁的路径。直到该路径失败或被新的更短的路径来代替。 RIP协议对过时路径的处理是采用了两个定时器;超时计时器和垃圾收集计时器。所有机器对路由表中的每个项目对设置两个计时器。每增加一个新表,就相应的增加两个计时器。当新的路由被安装到路由表中时,超时计时器被初始化为0,并开始计数。每当收到包含路由的RIP消息,超时计时器就被重新设置为0。如果在180秒内没有接收到包含该路由的RIP消息

RIP协议工作原理

蓝咒 提交于 2019-12-05 18:12:59
RIP协议是基于Bellham-Ford(距离向量)算法,此算法1969年被用于计算机路由选择,正式协议首先是由Xerox于1970年开发的,当时是作为Xerox的“Networking Services(NXS)”协议族的一部分。由于RIP实现简单,迅速成为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路由协议。 路由器的关键作用是用于网络的互连,每个路由器与两个以上的实际网络相连,负责在这些网络之间转发数据报。在讨论 IP 进行选路和对报文进行转发时,我们总是假设路由器包含了正确的路由,而且路由器可以利用 ICMP 重定向机制来要求与之相连的主机更改路由。但在实际情况下,IP 进行选路之前必须先通过某种方法获取正确的路由表。在小型的、变化缓慢的互连网络中,管理者可以用手工方式来建立和更改路由表。而在大型的、迅速变化的环境下,人工更新的办法慢得不能接受。这就需要自动更新路由表的方法,即所谓的动态路由协议,RIP协议是其中最简单的一种。 在路由实现时,RIP作为一个系统长驻进程(daemon)而存在于路由器中,负责从网络系统的其它路由器接收路由信息,从而对本地IP层路由表作动态的维护,保证IP层发送报文时选择正确的路由。同时负责广播本路由器的路由信息,通知相邻路由器作相应的修改。RIP协议处于UDP协议的上层,RIP所接收的路由信息都封装在UDP协议的数据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