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可用集群架构 — N+1 模型
目录 文章目录 目录 前言 高可用集群架构 高可用集群模型模型 N+1 模型 N+1 模型关键技术 单进程多定时器的设计 冗余节点快速切换技术 服务器池多级检测机制 前言 本地是对论文《服务器池的高可用 N+1 冗余结构模型》的学习记录,详细请浏览论文。 高可用集群架构 一主多备架构:同一时间只有一个 Master 节点提供服务,多个 Slave 备份节点用于替换。 多活架构:同一时间有多个处于 ACTIVE 状态的节点提供服务,通常结合负载均衡策略使用。 高可用集群模型模型 N+1 模型:有 N 个在工作,1 个空闲作为冗余。 N/N 模型:N 个节点中同时运行 N 个服务。 N+1 模型 服务器机群的高可用性需要靠双前端负载分配器和后端服务器池来保障,经典案例为:HAProxy + Keepalived 架构。双前端结构消除了前端单一故障点隐患,后端服务器池屏蔽了服务器的故障所引起的服务中断的情况。双前端结构是高可用机群应用最广泛的模型,许多早期的服务器都采用这种方式保证服务器可靠运行。为追求更高的可靠性,还会扩展到 3 个或更多的节点,例如:3 节点仲裁架构。 高可用系统会将某故障服务器上的工作迁移到其他节点,以保证为客户继续提供服务。服务迁移的前提就是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失效节点,即心跳检测机制。常见的心跳检测方案有信任度模型、投票模型和邻居模型,目的在于提出对多于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