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学派

宏观经济学(5-9)

ぃ、小莉子 提交于 2020-01-27 11:06:24
供给学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根据30年代的经济现实,提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会使社会经济趋向充分就业均衡,不会把社会供求自动调节到完全一致,而必须经由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特别是运用财政、税收和货币政策刺激需求,才能实现充分就业、社会稳定和消除经济危机。凯恩斯主义盛极一时,西方国家普遍依据凯恩斯的理论制订政策,对经济进行需求管理, 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凯恩斯主义人为地扩大需求,最后导致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通货膨胀与失业率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被打破,出现了经济增长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的局面。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克尔试图利用需求管理手段来大力刺激宏观经济,甚至通过把名义利率提高到20%以上来试图压制通胀,但结果却是仅对于滞胀中的“胀”来说发挥了一些作用,而对“滞”的解决却毫无贡献。西方经济学界开始寻求替代凯恩斯主义的新理论,供给学派经济学正是在这一潮流中应运而生的。 1981年里根提出“经济复兴计划”,声明与过去美国政府以需求学派为指导思想的政策相决裂,改以供给学派理论为依据,采取了大幅度减税和削减社会福利等措施,以刺激经济增长和减少政府干预及赤字压力,并主导了1981年和1986年两次重要减税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可以说,作为一个经济学流派,西方供给学派滥觞于对凯恩斯主义的反思,进而发展成为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供给学派注重减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