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看到一句话,说“千万不要向任何人诉苦。因为20%的人听了不关心,剩下80%的人,他们听了会很高兴。”这话虽然说得有点刻薄,但其中有一层意思是对的:就是我们不能指望别人关心我们的事。
学习就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但是我发现大部分人都没把这件事情做好,反而做着做着开始了一种魔性循环。
对于我做了一些总结和梳理,我发现生活中有这样的一些学习困扰和误区,都不同程度的做过这些事情。
1)我们每天像学习,但是碎片化的学习反而早就了我们的浮躁,这是一种不得要领而产生的幻觉。
2)面对一些枯燥的基础知识或者看似内核的东东,让我们一目十行,不是读得快,而是选择了跳跃式放弃的阅读方式。
3)收藏了大量的文章,但是消化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收藏的速度,我们经常会忘了为什么要收藏的原因
4)通常学习的过程好似开锁的过程,一旦打开了锁,我们就忘了我们要干什么,比如我们很多同学会去花大量的功夫去找学习资料的ppt,但是一旦找到,就会把学习的过程忽略掉了,我们常常是为了收集ppt,只是觉得好,这和有些老年人爱收藏垃圾是一种生活态度
5)技术学习中的一大陋习就是直接忽略了官方文档,而迷恋各种攻略型技术文章或者论坛信息。
6)常常发现书读了第一章,就打卡完毕,而干货的部分都在后面,我们通常翻不到最后,除非是看书封底的价格。
7)人都有一种惰性,那就是越是自己能看懂的东东,我们就更愿意去看,而对那些需要耗费一些脑细胞的事情,我们通常耐不住寂寞,久而久之就会陷入一种无法成长,但是又渴望成长的漩涡中。
8)被一些所谓的意见领袖误导,果断放弃这个,鄙视那个,我们这个年龄,确实应该相信点什么,但是这恰恰说明我们很多事情都指望别人来替我们考虑,那是不现实的,说句不好听的,跟割韭菜差不多。如果一个人反对某件事情,他虽然看起来意见偏颇,但是他的理由却很理性中庸,听起来不是单纯的孤傲和感性,我觉得你可以自己评估下,不妨一试。
9)读书和工作是类似的,都需要不断总结,无论纸质书或者是电子书,如果你不做学习笔记,基本就是白读,人的记忆周期是比较短暂的,除非有些东西你天天碰,否则都会被你的大脑刷新出去。
10)读书的一大乐事就是做读书感悟分享,如果不分享,你可能不知道同一本书在不同人的眼中差别会那么大,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能够通过书的内容让大家产生共鸣,我觉得对个人学习效果来说是很高的一个层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