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专注于电子病历后结构化研究的人工智能研发团队,可点击个人主页查看跟多文章,或博客留言讨论
随着2004年前后门诊、住院人数的大幅度增加,解决需求问题成为关键所在,许多医院决定采用电子病历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提高效率。到目前为止,电子病历在我国已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有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电子文档期
也就是书面病历的电子化。这一阶段是电子病案发展的初级阶段,其典型做法是让医生使用 MS Word或类似的文本处理程序直接输入病案文本,而不再由医生手工书写病案。这一阶段,业界普遍认为,能在电脑上看到、能用 word输入或扫描进去的,都是电子病历。
第二阶段:信息发展期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极大地促进了医疗信息化建设。有关专家编制了《推进我国电子病历发展战略》,提出了全面发展战略建议,包括制定总体规划,推动法规建设,明确功能规范和发展阶段的分级模式,建立应用实施管理与研究实体,开展应用试点等具体措施。在此阶段,国家卫生部相继发布了一系列与电子病历建设有关的规范和标准,其中包括:《电子病历基本规范》、《电子病历工作试点通知》、《电子病历系统功能规范》等,,这些规范和标准对电子病历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第三阶段:结构化电子病历推进期
自2011年起,国家加大对结构化电子病历的推广力度,目前每年有3000多家医院参与电子病历水平评估,不断推进医院电子病历的应用,结构化电子病历发展迅速,医生能够方便地输入、储存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分析。该阶段集中体现了电子病历的本质,即能够将纸质病历中的信息转换成计算机可以识别和理解的结构化数据,供输入、处理、传输和应用。
今后的电子病历系统,将实现同城同院电子病历系统联网,形成跨城的跨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实现各医院及院内各科之间数据的无缝连接和访问。这种情况需要结构化的电子病历。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着手进行电子病案后结构化研究。尝试在现有电子病案的基础上,对电子病案进行后续分析和数据提取,统一院内各科室各电子病案生产厂家的关键数据。对不同厂家、不同科室、不同表述方式的不同病历文本进行了试验研究,并电子病历的结构化方案进行改进。我们利用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技术,进一步改进了双向循环神经网络、条件随机场等算法,创造性地实现了多模型融合后的结构分解。建立大型医学语料知识库,聘请医学专家组成专家小组进行语义标注。
构建电子病案的关键是要实现临床信息系统在各医疗机构内部与各医疗机构之间的高水平互换,信息和数据互通。其实现路径必须是统一的数据标准。电子病历结构化的探索是实现这一切的基础。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医疗病历后结构化数据解析」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yaya_000/article/details/107534237
来源:oschina
链接:https://my.oschina.net/u/4312838/blog/4428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