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牧场牛奶(“Grass”)到杯中牛奶(“Glass”),蒙牛集团的数智化转型之道。
乳品行业是国内实施信息化最早的行业之一。
在蒙牛,每一盒牛奶从牧场到工厂,再到终端门店、消费者,都要经过6到7个环节——这就意味着,必须有一套完整可靠的信息化系统才可以解决商品、财务、信息流等准确的传递。
然而,信息化永远都是第一步,因为这些结构化数据记录的都是发生过的事情;为了让这些“过去”的数据能够对未来产生价值,“我们联手阿里云引进了各类物联网设备,增加了大量非结构化的外部数据源,用大数据建模、测试、分析,进而预测、预警,从事后的分析到事中的洞察和事先的预测,这就是蒙牛正在开展的数字智能化转型”,蒙牛集团CIO张决表示。
壹
“智慧牧场”:从“草原牛”到“数字牛”
在2020年1月的冬季达沃斯论坛上,蒙牛集团CEO卢敏放表示,“一盒蒙牛牛奶背后有170兆字节的数据”。
从牧场牛奶(“Grass”)到杯中牛奶(“Glass”),对源头奶牛的精确了解是第一步。在智能脖环的辅助下,奶牛的各类数据会自动上传并进行数据分析。
“在部分先进的牧场,我们的奶牛是有计步器的,根据它们每天的步数,我们可以判断它们的健康情况、所处的发情周期等等,以便帮助我们准确掌握每一头牛的生理周期”,张决介绍到。
阿里云的这套智慧牧场系统随着未来的全面推广,相当于让800多个牧场的100万头奶牛都有了一个“云管家”、“云医生”:根据每头奶牛所处的不同发情周期,牧场对它们进行精细化分群,自动化地投喂不同营养搭配的饲料,从而可以准确地预计牧场的产量等,这就是数智化的价值。
当奶牛站到挤奶台上,系统就可以记录下它们的产奶量,“物联网设备将会是蒙牛的‘神经末梢’,而阿里云提供的智能排产解决方案,将会是蒙牛的数字大脑,助力实现从‘草原牛’到‘数字牛’的转变,‘数字牛’也让我们知道谁是明星牛了。”张决笑道。
对于蒙牛来说,这些数据的意义非常巨大:
首先,蒙牛通过物联网设备了解到奶牛的健康情况,当奶牛状态欠佳时,它的奶将不能作为原奶,这就把好了源头的第一道关。
其次,精确的产奶量数据可以用于大数据建模,进而对牧场的产奶量进行预测,保证原奶供应量的稳定。实时打通的数据让实时预测变成现实,张决说道。
此时,通过阿里云定制的智能排产解决方案,蒙牛可以实时迭代排产计划,令鲜奶更鲜,有效提升生产效能。
▲蒙牛智慧牧场作战大屏
最后,当数据发生波动时,系统可以第一时间预警,实现事中处理,而不仅仅是事后复盘。
“以前如果经销商订奶订多了,临近保质期,蒙牛会将之回收到大超市做很低折扣的活动,这对于我们来说,其实成本挺高的。随着这套排产系统的逐步迭代优化,未来我们期望产量和销量能有更好的匹配,牛奶的浪费、成本的问题正在逐步被改变。”
贰
智慧供应链:连接上下游全链路生态
如果说智慧牧场是供应端,那么智慧供应链就是全链路地把控供应和需求,并进行匹配和规划。
2019年中报显示,作为蒙牛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环节,智慧供应链已于2019年第一季度开始运营,蒙牛联手阿里云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打通了供应链上下游的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端对端协同,形成了贯穿养殖、采购、生产、仓储、销售、配送、终端的完整产业链条信息平台。
通过“数字化驱动+运营能力”的服务模式,蒙牛的智慧供应链平台赋能了上下游生态圈中5000余家合作伙伴,实现产销协同。蒙牛通过实时查看全国收奶情况,为原奶的统筹、调拨提供数据,从信息孤岛走向产业链的互联互通。
▲蒙牛智慧供应链作战大屏
在新冠疫情中,智慧供应链的价值得到了最大化体现。
疫情期间,供给端的原奶没有减少,而需求端的工厂却可能无法开工,造成供大于求的问题。如果此时拒收原奶,那么牧场就只有两条路,杀牛或者倒奶。“工厂虽然停产,但是原定的采购不可以停,这是蒙牛的责任”,张决表示。
与此同时,原奶又是一种易变质的原料,因此必须马上对收购的原奶进行检测,根据成分配比、生产需求配送至不同地区、不同工厂的不同流水线,来生产不同奶制品。
▲蒙牛供应链各个环节的配送车
而在疫情期间,位于一些城市的工厂是完全停工的,那么就必须通过新规划将原奶以最短的路径送到特定工厂,“可以说,这是一场争分夺秒的战争”,而在智慧供应链的支持下,蒙牛很好地应对了此次供需黑天鹅事件。
此外,智慧供应链还可以帮助蒙牛从全局了解成本,实现降本增效,“信息化时代,我们看到的成本是单一环节的,一个环节可以将一些成本转移到其他环节,进而降低这一环节的成本,而在智慧供应链系统中,我们可以看到全局完整的成本”。
叁
四个“在线化”推进数智化转型
在智慧牧场和智慧供应链的背后,是蒙牛的四个在线化战略,也就是 “渠道在线化”、“消费者在线化”、“供应链在线化”和“管理在线化”。
渠道在线化的本质是数据全透明,占领渠道、提升销量;实现消费者在线化后,蒙牛就能了解他们的真实诉求,针对不同人群、诉求采取不同的触达、营销策略。而供应链在线化则是为了处理供需之间的波动,实现全链路的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
▲钉钉连接起蒙牛全员
对于蒙牛的管理层来说,如何在4.5万名员工中快速传递信息一直都是痛点,钉钉的出现解决了这一切,实现了管理在线化。
“2019年3月,蒙牛就实现了组织全导入,目前蒙牛已经有了专属钉钉”,张决说。在一线钉钉助力销售,处理一线导购人员的订单,并传递指令。于是,分散在各个地区的员工就可以继续在一个“虚拟的工作环境”中各尽所能。
内部工作不停歇,新流程随时搭建,甚至招聘、发Offer也可以游刃有余,“通过钉钉的视频会议、直播、培训,共享日程和在线文档编辑等功能,实现了蒙牛员工的‘歇脚不歇工’”,张决对钉钉的评价非常高。
▲蒙牛以最快的速度将牛奶捐赠给医疗机构
疫情期间,蒙牛向31个省、350多个地级市、1800多个区县赠送了价值7.4亿元的牛奶,在这个过程中,物流中每个环节的交接,都伴随着一次次的清点、统计和确认。以前,每一次交接都要产生新文档,但使用钉钉后,可以做到“一份文档走到底”。
对此,张决评论道,“疫情如战场,我们随时都要知道前方的信息。钉钉把组织分层管理,保证了实时和透明,这也是我们之前完全没想到的。”
肆
抗击新冠疫情,双中台战略驱动数智化转型
数智化本身是个一把手工程,“领导层主导业务变革,业务团队和IT团队的高效执行力,再加上足够的预算和人才,这些是数智化转型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张决分析道,“真正的数智化本身是基于业务变革的,所以蒙牛的数智化是双中台策略,也就是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
业务中台相当于一个“微服务”,本质上就是沉淀业务经验,灵活应对业务变化,可以说,业务中台就是个操作、协同系统;而数据中台整合来自各渠道的多源异构数据,通过算法和模型,为正在运行的业务提供预测和预警,本质上是指挥、决策系统。
在张决眼中,新冠疫情坚定了蒙牛推进“双中台”战略的决心。
作为一家乳业巨头,蒙牛以线下渠道为核心,本质是通过to B实现to C。新冠疫情期间,商超门店的业务缩水,而电商、到家业务高速增长,这时候,如果不能实现对线下库存的精确把握,就可能出现当消费者下单后,产品无法从最近库房、门店发货的问题,导致物流成本的不可控。
▲蒙牛的“抗疫”最后一公里
业务中台本质是线上线下全渠道订单和库存的精准匹配,通过上下游的协同,实现“全国一盘棋、渠道路路通”,然后根据消费者的新变化进行不同的品牌触达、营销推广。
“疫情突然来临,让我们更快地看到了短板,让业务感同身受的知道了什么叫新零售”,张决坦言,“我们的业务中台正在上线过程中,疫情的爆发,促使我们加快布局业务中台,尽快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此次疫情坚定了我们坚持四个在线IT战略和布局‘双中台’的决心、信念。“
伍
结尾
“目前和阿里云共同打造的这些系统,是前无古人的,我们没有任何案例可以参考,上一套IT系统,没有故事就是最好的故事”,张决总结到, “我们的起点很好,有一个强大的后台,而阿里云对于云计算、算法的理解和应用是顶尖的,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阿里云为我们定制的标准中台,最终延伸到智慧前台”。
在蒙牛的数智化转型过程中,按照张决的观点,阿里巴巴是业务伙伴,也是导师,通过对接支付宝、钉钉、蚂蚁金服、阿里妈妈、阿里零售通等各种服务,蒙牛和阿里巴巴实现了全方位的合作;而阿里云也将自己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经验和应用赋能给了蒙牛。
作为一个覆盖中国87%人口的乳制品巨头,蒙牛正在数智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来源:oschina
链接:https://my.oschina.net/u/4350128/blog/3277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