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的广告计费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按展现付费(CPM)。每展现一千次,收费多少。
按点击付费(CPC)。每带来一个点击收多少钱。
按时间付费(CPT)。每放一天或者几个小时,收费多少。
按效果付费(CPA/CPS)。每一笔成交或者每带来一个注册,收费多少。
一、含义:
1.CPM(Cost Per Mille,或者Cost Per Thousand;Cost Per Impressions) 每千人成本
网上广告收费最科学的办法是按照有多少人看到你的广告来收费。按访问人次收费已经成为网络广告的惯例。CPM(千人成本)指的是广告投放过程中,听到或者看到某广告的每一人平均分担到多少广告成本。传统媒介多采用这种计价方式。在网上广告,CPM取决于“印象”尺度,通常理解为一个人的眼睛在一段固定的时间内注视一个广告的次数。比如说一个广告 横幅的单价是1元/CPM的话,意味着每一千个人次看到这个Ban-ner的话就收1元,如此类推 ,10,000人次访问的主页就是10元。?
至于每CPM的收费究竟是多少,要根据以主页的热门程度(即浏览人数)划分价格等级,采 取固定费率。国际惯例是每CPM收费从5美元至200美元不等。
2.CPC(Cost Per Click;Cost Per Thousand Click-Through) 每点击成本
以每点击一次计费。这样的方法加上点击率限制可以〖WX)〗加强作弊的难度,而且是宣传网站站点的最优方式。但是,此类方法就有不少经营广告的网站觉得不公平,比如,虽然浏览者没有点击,但是他已经看到了广告,对于这些看到广告却没有点击的流量来说,网站成 了白忙活。有很多网站不愿意做这样的广告,据说,是因为传统媒体从来都没有这样干过。
3、CPT(按时长付费)CPT:英文全称Cost Per Time。 CPT是一种以时间来计费的广告。
国内很多的网站都是按照“一个月多少钱”这种固定收费模式来收费的,这种广告形式很粗糙,无法保障客户的利益。但是CPT的确是一种很省心的广告,能给你的网站、博客带来稳定的收入。阿里妈妈的按周计费广告和门户网站的包月广告都属于这种CPT广告。
4.CPA(Cost Per Action) 每行动成本?
CPA计价方式是指按广告投放实际效果,即按回应的有效问卷或定单来计费,而不限广告投 放量。CPA的计价方式对于网站而言有一定的风险,但若广告投放成功,其收益也比CPM的计 价方式要大得多。 ? 广告主为规避广告费用风险,只有当网络用户点击旗帜广告,链接广告主网页后,才按点击 次数付给广告站点费用。
5、CPS(按销售付费)CPS:英文全称Cost Per Sales。按销量付费
CPS是一种以实际销售产品数量来计算广告费用的广告,这种广告更多的适合购物类、导购类、网址导航类的网站,需要精准的流量才能带来转化。卓越网站联盟、当当网站联盟当属这种广告形式的典型代表。其他一些广告模式包括CPL(引导付费广告,也有人把每销售行为付出一定额广告费的广告模式称为CPL)和CPR(回应付费广告)。
二、比较分析
(一)从用户行为来看,任何网络广告要达到一定的效果,必须有以下基本的两步,一是展示广告,二是用户点击广告,对于某些网站而言,广告还要达到效果,必须有第三步,即用户在网站完成一定的附加行为,比如注册和消费。从这里我们清楚的看到,(1)CPT和CPM只在第一步收取广告费用,即,只需要向网站用户进行了展示,即可向广告商收取广告费用。(2)CPC处于第二步,在用户完成点击行为以后,网站向广告商收取广告费用。(3)CPA和CPS处于第三步,即用户在广告商的网站完成某些特定行为以后,广告商向网站主支付广告费。
(二)承接以上叙述,从保护广告商和网站主的利益的角度来看,CPT和CPM较为保护网站主的利益,而CPC在所有广告模式中居间,CPA和CPS则倾向于保护广告主的利益。
(三)从广告价格上来分,CPT和CPM的表面价格相对较为低廉,而CPC居中,CPA和CPS的价格则似乎要高很多。需要指出的是,这里说的价格只是表面价格,不等于性价比。一般情况下,CPA和CPS的性价比相对固定,而CPC和CPT、CPM则根据网站对用户的粘性不同而有区别。
(四)从作弊难易程序来看,CPT和CPM的选择,通常取决于网站的质素,而网站的质素,衡量标准似乎只有网站统计和第三方统计,但这些都是很容易作弊的,国内满天飞的刷流量软件和网站,就是CPT和CPM作弊的最佳工具,尽管站长们都知道,但是广告商却只能在一段时间内广告效果不如意时才能有所察觉。对于CPC广告,尽管存在一定的技术防范措施,作弊也相对容易,国内甚至有网站出售点击广告包月,这也是导致国内CPC广告联盟式微的原因吧。而CPA也相对较为容易,只要有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注册和验证虚假用户。唯CPS广告几乎不在乎作弊,也是几个广告类型中唯一很难作弊的广告模式。
来源:https://www.cnblogs.com/qinglin/p/10305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