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程序猿的生命周期 微信平台
口 号:职业交流,职业规划;面对现实,用心去交流、感悟。
公众号:iterlifetime
百木-ITer职业交流奋斗 群:141588103
微 博:http://www.weibo.com/u/5723400254
二维码:
摘要:有时候很奇怪,太想得到的东西,反而得不到;不太再意的东西,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想要走的路有可能是迷途,无意走上路却是正确的。只要敢于向前走,冥冥之中好像都已经安排好了。
《35、提出辞职,老板为何发怒?》中描述了我与老板的最后一次交流,没有牵挂的裸辞了。当时是2014年11月多,可能有人会质疑我:(1)年底不好找工作!(2)年终奖不要了?年底招人的企业才需要货真价实的人,干嘛非得年初跳槽季去竞争,这叫非对称优势;连销售提供都没有的公司,还能指望发年终奖嘛,提前放两天年假就不错了。
在微信公众平台、QQ群里,和大家有交流,有网友认为有家、有孩子了,就不要随便跳槽了。我认同这个观点,我跳槽是有前提条件的:(1)能够保障现在的生活条件,这是最低要求。(2)能够有一定的时间照顾到家里,毕竟老婆一个人带孩子。这两点要求在我的可控范围内,至于跳槽,是有目标的:想有更全面的发展。40岁的时候要站在哪里?现在就要付出努力了。
任何基本的工作都可以胜任,干过生产、干过服务和维修、干过开发、干过项目(管理、技术和商务)、干过软硬件;酒桌上拼过酒、洒桌下拼过命;正经事侃侃而谈,不正经的事一笑了之。这些不是坐在办公室Coding就能得到的,也是自己的优势,只有自己想不想干的问题,不存在能不能干的问题。平时也很困惑,给更高的薪水,是否还想继续去coding?为了解决现实问题,以现在学到的技术能够应用到哪个领域去或是创业?确实很难回答。
找工作还是本着那两个原则:(1)想去的公司,投了简历,没有回复的,主动打电话过去。(2)只要有公司叫去面试,就尽量去。面试的过程也是考察市场的时候,能学习到很多东西。有一天,一共去了4家公司,这个频率比上班还累。
历时一个月的时间,拿到了2个offer,有一个想去的公司最终以失败告终。找工作期间的压力也挺大,毕竟不是独身一人、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还得还贷款、还得家庭开支,一个月的损失就是:贷款+开支+平均月工资,所以说损失还是挺大的。
第一个发offer的是一个集团公司,做医药行业的事业部,部门负责人的本子上记了N个技术问题,进行面对面技术交流。我把自己在项目中的软件作品和一个产品化的软件给面试官展示了,产品化的软件也正式他们需要的东西。面试后很快就发了offer,但是薪水给的比以前还少,所以让我直接PASS了。面试的负责人解释说他们集团公司就批了这么多钱,我只能客气的表示下次再合作吧。
第二家发offer的公司是给政府做项目的,我应聘的是环境安全事业部,全公司有1000多人。这家公司就是一天面试4个单位的最后一个,一个部门副总、一个负责技术的一起负责面试,没有做面试题。我的简历项目经验写的很丰富,他们说我应该面试项目经理。只是正常的交流,并没有刻意的表现自己,也没有展示自己的作品。也许是一天的面试太累了,只是本着看看这个公司是什么情况的意图来面试的。走进二层办公室,中间圆形会议室,两边全部是落地窗子,正是喜欢宽敞明亮的感觉。去过城里的公司,有些楼层低矮昏暗,进去就有一种压抑的感觉,更别说工作了。基本上没有谈具体的技术问题,与其他公司相比,让我有些意外。很快的就收到了offer,税前比上家呆过的公司高些,但是全额上五险一金,负责一天三顿饭。但是,我并没有想去这家公司。
想去的这个公司也是集团性质的,交通方面的事业部,和部门经理接触有一段时间了,去办公室面谈过一次,在时差咖啡厅交流过一次。我把项目的相关产品、项目的总结报告全部给他们看了,之后又开车把他们送回公司。前期交流的很充分,包括薪水也谈好了,比第二家发offer的公司高1000,也是全额上五险一金。接下来就是走形式了,去公司做做技术方面的面试题;上机做做测智商的图形题,得了120分,应该是中等吧,也有比这个低的;但是,做了800道性格题,结果没有过,在HR那边还是一票否决制,可是在整个面试过程中,我连HR的影子都没有看到。给他们部门经理打电话,核实后也没有回旋的余地。就这样,我被变态的题给KO了。
最后,只能无奈的去了第二个发offer的公司,后来得知部门经理是我原来公司(第一家任职的公司)竞争对手公司的技术负责人,突然感觉世界很小。到现在为止,已经工作快一年了。
后来,有一家北方的电力公司叫我去,交流过一次,由于福利的问题,让我PASS了。
有时候很奇怪,太想得到的东西,反而得不到;不太再意的东西,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想要走的路有可能是迷途,无意走上路却是正确的。只要敢于向前走,冥冥之中好像都已经安排好了。
有时候,自己会感觉到前途一片光明,于是心中激荡不已;有时候,自己会感觉到无所适从,对现实无可奈何。在生活、工作中更多会感觉到无奈,也许这种无奈对于我们才是常态,需要的是一种心态。
来源:https://www.cnblogs.com/blog470130547/p/4883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