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在家这一段时间,把我期待已久的红楼梦看了一遍,以前感觉红楼梦有什么好看的,不就是一个男的和一群女的故事嘛,然后听了朋友,老师的讲解发现红楼梦中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东西。
这不仅仅是一个男的和一群女的故事,更是人性,和中国历史的缩影。
在红楼梦中女主人公是林黛玉,由于父母亲去世,她不得不去她外祖母家,之后展开了故事。
在我看来,文中的女主人公林黛玉,美丽聪慧,文思敏捷,善于吟诗作对。由于从小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形成了孤僻清高敏感多疑的性格,别人眼中“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的大观园,在她眼中却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一座愁城,无奈最后落了个“冷月葬诗魂”的悲剧。
但我感觉她和宝钗比起来,黛玉和宝钗不在一个层面上,宝钗更强调的是做人,而黛玉是用生命在做诗。
在书的第二十回里,史湘云当面对林黛玉说:“你敢挑宝姐姐的不是,就算你是好的,我不如你,她怎么不及你呢?”林黛玉听了当时就“冷笑”道:“我当是谁,原来是她,我哪里敢挑她呢。”后来还是众人劝解开来。
黛玉的冷笑很说明问题,她根本看不上宝钗会做人的俗气。而众人来劝解,说明他们境界和黛玉不在一个层次上——在整个贾府里,能够懂得黛玉的只有宝玉一个人。黛玉是作诗,宝钗是做人。黛玉有灵性,宝钗有美德。
在我们这个世界中,根本不缺少有会做人的,这也让我看到什么叫知世故而不世故。
我们这个世界不能变成庸俗的世界,我们国家更不能成为一个庸俗的国家,
如果我们往前追溯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正因为我们这个民族多少还有点作诗的性格,才有屈原、李白、李商隐这样的人。而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也不乏像林黛玉这样以生命作诗的人,像贝多芬、托尔斯泰、梵高、海明威等人。在西方的诗人中,我更喜欢雪莱、拜伦和济慈,而不是歌德,前者都是以命作诗,而歌德活得太实在。
我们的社会,有时太讲究功利,太讲究做人,纵有金山银山给你,也是乏味无趣的。
所以,一定要活的有诗意,而不是仅仅会做人。
这人就是为什么我们社会有很多精己主义者,而富有”诗意”活着,这样我们社会才有灵性。
在红楼梦中,作者描写薛宝钗
容貌美丽,身材丰润。由于从小是为了将来选妃而培养的,因此她博学多才,对文学、艺术、历史、诸子百家、佛学经典等都有涉猎。此外,她娴淑优雅,通达大体,还经常给下人以小惠,和因为从小没有母亲疼爱而变得尖酸刻薄的林黛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贾府里,宝钗靠着姨妈的照料,加上自己善于为人处事,可以讲是如鱼得水。虽然相比其他女孩子她略有心计(偶尔还黑一下林黛玉),但是依然可以算保持着一些纯真,没有太坏的心眼。如果让中国男人来挑选配偶,她可称得上是佳配。
然而这位具有非凡才情的绝代佳人却命运多舛。虽然《红楼梦》里没有明说她选妃失败了,但是从第28回元妃赐她与宝玉相同的礼物(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大有玉成宝玉和宝钗之间金玉良缘的意思,应该是从侧面对宝钗落选这个事实的暗示吧。
不论怎么样,宝钗从此一心一意要当贾府的少奶奶,虽然不断和黛玉勾心斗角,但对宝玉也是真心真意,毕竟恋爱中的人耍点心眼是常有的事情。后来在让她和宝玉成亲时,却要假扮黛玉,这其实颇为耻辱,但是宝钗也忍了下来。
怎奈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宝玉虽然对她这样一个有魅力的女性也有过冲动,但始终产生不了感情。有人说这是因为宝钗和宝玉的价值观不同,宝钗希望宝玉走正统的金榜题名,封妻荫子的道路,而宝玉具有反叛精神,两个人因此格格不入。这或许是一个原因,但是我认为更合理的原因是宝玉对宝钗就是没感觉。
世界上有两种男人,一种是见一个爱一个,比如歌德。另一种是认定一个不可替代的对象,比如但丁。贾宝玉看似是第一种人,但从骨子里是第二种。
世界上最可怜的人是倾心付出爱,却得不到爱的回报,比他们更可怜的是过着同床异梦的日子,这就是宝钗的悲剧。在和黛玉的竞争中,她看似笑到了最后,但却是一个非常可怜的失败者,相比之下,黛玉虽然死了,却还能活在宝玉心中。
中国的手机行业需要从各个国家寻找零件,但是,键盘侠不就说没有自己的东西嘛?这不就是农业时代思想的体现吗?
红楼梦还需要读很多遍,读一遍绝对是不够的。里面的诗也很有意境。
比方:黛玉和史湘云在最后一场对诗,他们面对着是黑黑的夜晚,在池塘旁边,又有皎洁的月亮,史湘云上诗“寒塘渡鹤影”,下诗黛玉”冷月葬花魂”。
来源:CSDN
作者:赵晓东-Nastu
链接:https://blog.csdn.net/MyxZxd/article/details/104253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