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KNN

不羁的心 提交于 2020-01-18 04:38:33

KNN:K-nearst neighbors

简介:

  • k-近邻算法采用测量不同特征值之间的距离来进行分类,简而言之为:人以类聚,物以群分
  • KNN既可以应用于分类中,也可用于回归中;在分类的预测是,一般采用多数表决法;在做回归预测时,一般采用平均值法

KNN三要素:

在KNN的算法中,主要考虑以下三个要素:

  • K值的选择:表示样本可由距离其最近的K个邻居来代替;可由交叉验证来选择最适合K值

    • 当K值较小的时候,表示使用较小领域的样本进行预测,因此会导致模型更加复杂,导致过拟合;
    • 当K值较大的时候,表示使用较大领域的样本进行预测,训练误差会增大,模型会简化,容易导致欠拟合
  • 距离的度量:一般使用欧式距离;

    • 欧式距离:若\(a(a_1,a_2,a_3)\), \(b(b_1,b_2,b_3)\),则两者的欧式距离为:
      \[ \sqrt{(a1-b1)^2+(a2-b2)^2+(a2-b2)^2} \]
  • 决策规则:分类模型中,主要使用多数表决或者加权多数表决法;在回归模型中,主要使用平均值法或者加权平均值法

    • 多数表决/均值法:每个邻近样本权重相同;
    • 加权多数表决/加权平均值法:每个邻近样本权重不同;一般情况下,采用权重和距离成反比的方式进行计算

KNN算法实现:

蛮力实现(brute)

  • 计算预测样本到所有训练集样本的距离,然后选择最小的k个距离即可得到K个最邻近点。
  • 缺点:计算消耗资源大

KD树(kd tree)

  • 对训练数据进行建模,构建KD树;
  • 根据构建好的模型对样本进行预测;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从KD树改进而来的求解最近邻点的算法,例如Ball Tree、BBF Tree、MVP Tree

KD树浅析

当样本数量较少时,可以通过brute蛮力来求解最近邻;而当样本量较大的时候,KD树就能发挥其优势。

构建方式

  • 从m个样本的n维特征中,分别计算n个特征取值的方差;
  • 用方差最大的第k维特征\(n_k\)作为根节点;
  • 对于这个特征,选择取值的中位数\(n_{kv}\)作为样本的划分点,对于小于该值的样本划分到左子树,对于大于等于该值的样本划分到右子树;
  • 对左右子树采用同样的方式找方差最大的特征作为根节点,递归即可产生KD树

查找方式

  • 对于一个目标点,首先在KD树里面找到包含目标点的叶子节点;
    • 从根节点出发,根据之前划分的条件,递归的向下访问KD树,直到达到叶子节点为止;
  • 以目标点为圆心,以目标点到叶子节点样本实例的距离为半径,得出一个超球体,最近邻的点一定在这个超球体的内部;
  • 返回到叶子节点的父节点,检查另一个子节点包含的超矩形区域是否和上述的超球体相交:
    • 若相交,则去这个子节点寻找是否有更加近的点,若有,则更新最近点;
  • 若不相交,则继续回到叶子节点的父节点的父节点,在这个更父的父节点对应的另一个子树中继续上述步骤;
  • 经过上述几步一直更新,当回溯到根节点时,最后的最近点就是当前目标点的最近邻点
  • 把改点删除,继续进行上述的操作,直到找到K个点为止

下述博文中有关于此查找方式的案例,便于理解:

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news/212042

实际应用:

  • 示例代码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iris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StandardScaler
from sklearn.neighbors import KNeighborsClassifier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GridSearchCV

def knn_classifier_iris():
    """
    K-近邻预测鸢尾花
    """
    # 加载数据
    lr = load_iris()
    # 划分数据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lr.data, lr.target, test_size=0.25)
    # 特征工程(标准化)
    std = StandardScaler()
    # 对测试集和训练集的特征值进行标准化
    x_train = std.fit_transform(x_train)
    x_test = std.transform(x_test)
    # 采用knn
    knn = KNeighborsClassifier(n_neighbors=3)
    # 训练
    # knn.fit(x_train, y_train)

    # # 得出预测
    # y_predict = knn.predict(x_test)
    # print(y_predict)

    # #评估模型
    # print("预测的准确率:", knn.score(x_test, y_test))
    # print("每个类别的精确率与召回率与F1Score", classification_report(y_test, y_predict, target_names=lr.target_names))

    # 采用网格搜索+交叉验证
    # 构造超参数的选择
    param = {"n_neighbors":[1,3,5]}
    
    # 构造网格搜索对象  2折交叉验证
    gc = GridSearchCV(knn, param_grid=param, cv=2)
    # 拟合
    gc.fit(x_train, y_train)
    # 预测+模型评估
    print("在测试集上的准确性:", gc.score(x_test, y_test))
    # 在测试集上的准确性: 0.9210526315789473
    print("在交叉验证当中的最好的结果:", gc.best_score_)
    # 在交叉验证当中的最好的结果: 0.9910714285714286
    print("最好的参数选择:", gc.best_params_)
    # 最好的参数选择: {'n_neighbors': 3}
    print("最好的模型:", gc.best_estimator_)
    # 最好的模型: KNeighborsClassifier(algorithm='auto', leaf_size=30, metric='minkowski', metric_params=None, n_jobs=1, n_neighbors=3, p=2, weights='uniform')
    print("每个超参数每次交叉验证的结果:", gc.cv_results_)
    # 略
    return None

由于这部分代码量太少,因此将其与决策树代码归到了一起,见下:

https://github.com/zhuChengChao/ML-DecisionTree

易学教程内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或用户发布的内容,如有违反法律规定的内容欢迎反馈
该文章没有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点击提问,说说你的问题,让更多的人一起探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