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C在PCB设计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可爱£侵袭症+ 提交于 2020-01-06 23:29:48

【推荐】2019 Java 开发者跳槽指南.pdf(吐血整理) >>>

关于PCB设计中的EMC问题主要重以下几个方面讲解(重点讲解布线):

1,布局

2,布线(串扰, 阻抗匹配)

3,电源去藕

4,信号的滤波和防护

5,安规

移动无线电辐射

 布局

叠层结构:严格控制特性阻抗在规范范围内,保证走线到参考层的距离小于到其他层的距离,这是板级EMC设计的前提。参考面尽量完整,高速信号最好参考GND。

高速电路和低速电路,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IO电路,尽量都有自己的区域,避免重叠。

按照功能模块的方式划分区域,尽量避免区域重叠、

宏照片的电子线路。多氯联苯在照明

布局要求:

1,高频信号与输入输出信号分开。

2,时钟芯片/开光MOS管远离IO连接器。

3,相关的功能模块靠近连接器放置。

4,走线层到参考层的距离小于到其他层的距离。

5,压板结构必须保证走线的特性阻抗在规范范围内。

布线

布线的一个指导原则,电流必须构成一个完整回路的,所以我们必须要人为给其设置一个路径,让它按照我们想要的路径来走,并且,让这个回路的面积尽量小。

正向的电流路径是我们实际Lay的线,那么其反向的回流路径呢。

高频信号的地线电流总是会选择阻抗Z(不是电阻R)最小的路径走,这条路径并不是终端到源端的直线路径(电阻R最小),而是走线在参考层上镜像路径(阻抗Z最小),也就是走线在其相邻参考平面上投影的路径。我们要做的就是保证这条路径连续,这样其构成的环路面积就是最小的,产生的电磁波辐射就是最小。

信号的回路要做到真正的全部连续,不只是走线部分,还包括源端和终端,甚至要考虑到IC内部。

信号的回流:

高速信号的回流电流并不是完全分别在信号线的正下方,而是按一定的电流密度分布在其正下方及两侧,其正下方的电流密度最大,往两侧递减,如果信号太靠近板边,就会有部分回流电流通过空间辐射的形式返回源端,这样就造成电磁辐射。

 

布线规则:

1,高速信号参考完整的参考面,不得有跨岛;

2,与其岛边(电源岛,地岛)间距至少3W;

3,对于分割了GND_Chassis的IO口,每个IO口都要有GND到GND_Chassis的电容。

那些情况会导致回路不连续:换层,跨岛,参考层不完整。

换层分几种情况:信号换层但参考面不变,参考面改变但其属性不变,参考面改变且其属性也改变。

跨岛:走线在参考面的投影区铜皮没有连续(示意图如下)。

 

布线规则:

在两个地层直接换层加地钉;

地钉或过孔电容与换层过孔间距最大不能超过3W;

换层过孔应在参考平面内,而不能在参考平面之外或边缘;

前提条件,面临过孔或跨岛的选择时,应选择过孔;

时钟信号不允许跨岛。

时钟信号、高速信号与其他信号线间距至少3W;

时钟信号,高速信号走线不得穿过高速、大功率等器件,以及不能穿过IO连接器和插槽下方;

时钟芯片,时钟Buffer等高速器件下方不能有其他信号穿过;

时钟信号力IO连接器侧板边300mil以上,在其他位置离板边200mil以上;

自身有绕线时(比如蛇形绕线),线间距至少5W;

走线不得与IO线并行走线,且线间距至少5W;

时钟线尽可能在内层走线;

差分对于差分对之间间距保证20mil以上;

按照信号流向走线,滤波器和变压器的初、次级信号走线不可重叠,蛇形绕线的走线也有此要求;

RGB型号与其他信号线和岛边(电源岛,地岛)间距至少5W;

IO电路从连接器往里看,要先进过防护器件,然后再是滤波电路,且都需要靠近连接器。

高速信号在经过滤波器件和防护器件的时候,要按照信号流向依次通过,不能出现分支走线,如 ,RGB信号要从防护IC的PIN脚上穿过,不能单独引分支线到防护IC上。

时钟信号线可以在参考平面进行切换,但切换次数需要尽量可能控制在3次以内;

时钟信号的源端匹配电阻要靠近时钟输出脚放置;

RGB信号的阻抗匹配,要按照芯片的设计指导设计;

走线拐弯使用钝角,不能使用直角和锐角;

高速信号和时钟信号不能出现没有端接的情况,特别是预留方案时,信号的两端都有预留有0欧姆电阻。

串扰:

信号走线间距如果太小,由于走线之间的分布电容影响,信号线之间的高频信号会相互串扰,影响信号质量,造成EMC问题。

特别是IO信号,如果串扰到了高频的噪声,就很容易通过外设引线造成严重的辐射。

信号线之间的分布电容与走线的间距,并行走线的长度,正对面积等因素有关,因此为了减少信号线之间的串扰,应该增大走线间距,减少并行走线的长度。相邻走线层要避免并行走线,因为其分布电容也很大,原则上要求垂直走线。

串扰的程度除了与分布电容有关外,还和信号的频率、幅度有关,这就是为什么高频信号更容易发生串扰。

阻抗匹配

对于高速信号来说,其走线路径都要求阻抗匹配,阻抗不匹配时会在阻抗不连续点产生反射,从而会影响信号质量,产生EMC问题。

如果一组信号从源端-走线-终端这样一个路径上,源端阻抗=走线的特性阻抗=终端阻抗,这种理想情况下就不会发生反射。可以这样理解,阻抗变化越大,信号反射就越大,产生的EMC问题也就越严重,分支走线,终端空载等情况都是很严重的阻抗不匹配。

电源去耦

功能模块之间(芯片之间),电源和地时共用的,模块工作时产生的噪声很容易通过这两个公共的路径相互耦合,造成严重的EMC问题。

地往往会做到很大的面积,而且是单独的一层,这样相对来说比较干净(噪声非常小)。

电源则需要去藕,保证电路工作时不对其他电路产生影响。

为了保证电容的滤波效果,电容到电源或地的阻抗Z必须尽量小。

对于走线的电源,保证每个电源PIN脚都有一个0.1uF的电容,走线要加粗。

对于BGA的芯片,则四个角上分布0.1uF,0.01uF的电容至少各一个。

电源的滤波电路参照原理图放置,电容和磁珠尽量靠近芯片放置。

滤波电容尽可能直接打孔到地层,如果必须使用走线时,走线要保证短而粗。

一个到电源或地的过孔最多允许两个电容使用。

 信号的滤波与防护

IO信号一般都需要接上外设使用,而外设一般都有比较长的连线,如果IO信号(包括电源和地)上带有高频噪声,就很容易通过 外设连线向空间产生较大的辐射,因此,IO信号都需要经过滤波。

为了避免经过滤波后的信号在板内遭到二次污染,所以滤波电路要靠近端口放置。

外界设备也容易引入外来的干扰,甚至是破坏性的干扰,因此,都需要使用防护器件,且要放在滤波电路前,防止破坏性干扰使滤波电路失效。

安规

安规:有电气隔离要求的线路之间,必须能耐受规定的电压而不发生绝缘损坏。

设定规则:属于不同线路的铜(via trace shape pad)要保证一定的airgap距离,以耐受规定电压。

同层:外层绝缘介质为空气,击穿电压强度为3KV/mm。内层绝缘介质为FR4。

不同层:绝缘介质为FR4,击穿电场强度为15KV/mm。!!!注意考虑电场分布的非均匀性。

标签
易学教程内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或用户发布的内容,如有违反法律规定的内容欢迎反馈
该文章没有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点击提问,说说你的问题,让更多的人一起探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