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引人注目的一项特性是代码的重复使用或者再生。但最具革命意义的是,除代码的复制和修改以外,我们还能做多得多的其他事情。”
使用别人已经创建好并调试好的类来创建新类,主要有如下两种办法:(1)在新类里简单地创建原有类的对象,这叫“合成”;(2)原样采取现有类的形式,并在其中添加新的代码来创建一个新类,叫“继承”。
继承与Java(以及其它OOP语言)非常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创建一个类的时候必须进程,否则的话会直接从Object类中继承。
继承的一个好处是“累计开发”,让我们能够引入新的代码,同时不会对现有代码造成错误,这样可以将新错误隔离到新代码中。
final关键字
final关键字最一般的意思是声名“这个东西不能改变”。之所以不能改变,主要是考虑到设计和效率的问题。具体的应用有几个方面:
finale数据:
常数主要用在两个方面:(1) 编译期常数,它永远不会改变;(2)在运行期初始化的一个值,我们不希望它发生变化。在Java中,这些常数类型必须是基本数据类型,并且要用final关键字来声名。对于基本数据类型,final会将值变成常数,而对于对象句柄,final会将句柄变成一个常数。进行声名时,必须将句柄初始化到一个具体的对象,而且永远也不能将句柄变成指向另一个对象,然而,对象本身是可以修改的。
空白final:
Java1.1允许创建空白final,它们属于一些特殊字段,尽管被声名为final,但是没有得到初始值。无论如何,空白final在使用之前都必须正确初始化。
final参数:
Java1.1允许将参数设置为final,这说明在函数的内部,不能改变参数句柄所指向的东西。从这些可以看出,final有点类似Delphi中的const。
final方法:
final方法基于两个理由:(1)希望类在继承的时候,这个方法不被改变,相当于给方法“上锁”,设计程序时,若希望一个方法的行为在继承期间保持不变,而且不可被覆盖或改写,就可以采取这种方法;(2)第二个理由是程序的执行效率,将一个方法设成final后,编译器就可以把对那个方法的所有调用都置入“嵌入”调用里。只要编译器发现一个final方法调用,就会(根据它自己的判断)忽略为执行方法调用机制而采取的常规代码插入方法(将自变量压入堆栈;跳至方法代码并执行它;跳回来;清除堆栈自变量;最后对返回值进行处理)。相反,它会用方法主体内实际代码的一个副本来替换方法调用。这样做可避免方法调用时的系统开销。通常,只有在方法的代码量非常少,或者想明确禁止方法被覆盖的时候,才应考虑将一个方法设为final。
类内所有private方法都自动成为final。
final类
final一个类的话,表明的是不希望这个类被继承。
来源:https://www.cnblogs.com/superhuake/archive/2012/06/27/2566326.html